第一章 第五节:第一次朝会(1 / 2)

第五节:第一次朝会

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进来一名四十多岁,1米8左右,紫色外袍,头顶黑色帽子,两边有长耳朵,和水浒传里高俅穿的类似

低着头手拿白色小长板,这个在电视里见过,叫“瞻笏”是在朝廷上官员要眼睛看着笏板说话,不能乱看。

另外,在君王面前不能拿手指其他官员,要拿笏板指之示意。他不是武将吗?不穿盔甲吗?

正想着呢,只听到“罪臣,拜见斗战神使,陛下,拜见太后”

声音洪亮,略带悔意,跪拜在地上不敢起来,原来就是他为了避免皇帝和太后被追杀,将其安置在船上出海到广州。

但不慎遇到大风,皇帝落水,生了场大病,差点死了,皇帝死在他保护期间,肯定有护佑失职之罪。

这个“斗战神使”称呼,是和太后早就商议好,前天就安排人员放出风去,把斗战神使称呼和神话故事传播出去。

可能外面早已描绘的更加有声有色,上朝大臣们到了这里后,肯定听到了很多关于斗战神使奇闻怪事,觐见前还安排了太监逐一告知他们如何朝拜。

“罪臣,判断失误,导致陛下险遭不测,请陛下和太后治罪”

张世杰说完,身子爬的更低了,声音中虽有歉意,但也有不能把他怎样,有恃无恐。

现在鞑靼人已经打到广东啦,自己手里又有兵权,能尊称一下陛下都算不错了,说是治罪,其实就是给皇家个面子。

此时太后并没有讲话,空气突然安静下来,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片刻后,太后用沉稳的语气说道“卿,起来说话,虽然卿让我母子坐船避险,一片好心,但没考虑周全,险些酿成大错,好在玉皇大帝保佑,又有陆秀夫、文天祥在福建牵制住了鞑靼兵,我儿福大命大,逃过一劫”。

张世杰本想起身说话,听到陆秀夫和文天祥,此时他们的权势比自己大很多。

又搬出来玉皇大帝,又不敢动弹了,太后这驭臣之术运用的厉害啊,太后见张世杰还没起身

“卿,起身说话”,对旁边的太监使了一个眼色,太监马上走过去,扶起张世杰。

“罪臣,不敢”,说着还是被太监扶起来,半躬着身子站在原地,

太后接着说道“卿,不必太过自责,马上有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希望卿能够把握,事后必将重用”太后把我遇到玉皇大帝,南海是大宋的福地说了一遍,

“卿,可愿意在朝堂上支持陛下和本太后决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