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南宋礼节(2 / 2)

“小莹,因为我失忆了,能不能给我讲一下宫里的一些规矩?礼节,称呼之类的?”

“喏,就拿称呼来说,自己的母亲,通常都是叫“娘娘”,嫔妃叫“娘子”,称呼自己的兄弟叫“大哥、二哥、三哥”,称呼大臣“卿”。

大臣称呼皇帝“陛下”、“圣上”,不在朝堂,称呼官家,“官家”的意思是“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官家”各取前后段一字,寓意功绩可媲美三皇五帝。陛下在朝堂上,自称朕,朝堂外自称“我”。

皇太后可以自称“老身”或“我”,嫔妃自称为“臣妾”或“妾”。也有称“奴家”或“奴奴”,皇后在皇帝面前也自称为“臣妾”,公主平时称“我”,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

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太子也被同样是被称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奴仆自称“小的“,或者“小人”都行。

妻子称呼自己丈夫为“官人”,“良人”,“外人”,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娘子”、“内人”。

礼仪都有:拜、趋翔、登降和揖逊、唱喏、避让,拜:就是跪拜之礼,趋翔是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要急趋上前,再行礼。

登降:是下属官员在公堂被召见,不用对着堂上所有官员按官阶一一行礼,而是踏上台阶行一次礼,再退下一级台阶再行一礼,就表示对所有官员行礼。

揖逊:就是最常见的拱手作揖之礼。趋翔和登降一般情况就是配合作揖礼一起实施。

避让:下级官员在路上遇到本司主官或其他高级官员要“引避”或“敛马侧立”,等上司通过后再走。武将路避比自己低一级的文官~~~”

这么复杂?我还是先记住自己的称谓和臣子的,明天朝会别出岔子啦,宫里丫鬟对称谓和礼节很熟悉,不打断她,她能说到天亮,

“小莹,称呼和礼节先讲到这儿吧,你知道目前打仗的情况吗?”

“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鞑靼人先占了湖南、江西,然后占了扬州和临安,圣上降了鞑靼人,官家和太后、弟弟赵昺被大臣们护送跑了出来,我们一路向南走,鞑靼人也一直追我们,最后我们坐船跑到海上,鞑靼兵才没追来”

一个丫鬟估计只知道道听途说的一些表面信息,

“那,现在外面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现在住在碙洲岛上,当地乡绅让出了住处,前行的下人先布置了一下,做为您的暂时行宫”

“我们现在有多少官兵?多少条船?”

“我看到的有几千官兵保护您的安全,这里还有一些文官,武官都在外面打仗,我们就是坐船来的,一起有五十多条大船。”

哎~~,现在这处境不好操作啊,要兵没多少,要船也很少,蒙古兵一下子杀过来,我拿什么抵抗?

“我累了,要休息啦”

小莹关切地说到“官家您歇了吧,明天还有朝会,奴家就在旁边守着,不打紧”

“你在我旁边坐着我睡不着呀,你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吧”

“还没给官家洗漱和擦拭身子”小莹低着头小声的说道。

什么?我这童子之身要被这小丫头看个遍吗?

我连忙说“不用,不用,我感觉挺干净,不用洗了,你回去吧”

“喏”小莹倒退着走到门口,关门而去。

我举起自己的手看了看,也就是十岁孩子小手,非常柔软细嫩,一看就是富贵手。

掀开被子看到自己穿着白色睡衣,布料摸起来十分丝滑,质量很是不错,吃饱就睡吧,反正自己站起来都困难,早睡,明天还有最重要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