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关羽,云长!(1 / 2)

关羽,字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绿袍,胯下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当之无愧的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咋样,这描写是不是有点儿熟悉。

似乎自古以来,关羽一直便是以这般形象出现于世人眼中。

事实上,关羽的形象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在三国时期,关羽的形象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万人敌”,“虎熊之将”,“勇冠三军”,“威震华夏”

这些都是关羽敌人的评价。

当然了,也有:“意骄志逸”,“性颇自负,好凌人”这些负面评价。

至于那些白马阵前斩颜良、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军事成就。

怎么说呢,关张马黄赵五人合传,本来字数就少,还是得从其他人传记中分析关羽各个时期的历史动向。

当然了,这也与季汉不设史官,史料缺失有关。

(蜀汉这个称呼,其实也是后世之人根据其地理位置,为了与其他“汉”加以区别而形成的称呼。

刘备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偏安一隅,自然也不可能自称蜀汉。)

三国时期,关羽的形象一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忠肝义胆的朋友形象。

关羽的形象发生变化,大题上便是从宋朝开始。

宋徽宗先后给了关羽四个封号,其中最出名的怕就是义勇武安王。

《水浒传》里不是都写了嘛,关胜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的子孙嘛。

至于到了元朝,关羽的封号倒是提升了: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能显灵咯,职位倒是没啥变化,还是王。

关羽形象最饱满,最生动的经典形象,绝对是离不开

明初作为原张士诚谋士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这一系列正史并未记载,却又脍炙人口的事迹进一步塑造出关羽的大众形象。

至于到了那个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那就更夸张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都特么成帝君了。

为啥。

还不是这不上朝对抗文官体系的万历心里慌呀,也想要来个义薄云天关云长保护自己。

至于到了明末,关羽的封号那就更夸张了。

吊死鬼崇祯直接封了个天尊。

至于大金的努尔哈赤也是个关羽迷,直接在老家赫图阿拉城修了一座关帝庙。

等到满人入主中原。

关羽的封号更是没停过上升,直接干到了大帝级别。

这还不算完。

雍正更夸张,直接来了个三代公爵,连带着关羽祖宗也沾光。

这也导致有人认为,关羽崇拜是清庭大力推广的结果,乃至于将岳飞挤出武庙。

这种说法就很扯淡了。

关羽崇拜早就在宋朝开始了好嘛。

乃至于佛道两教皆让关羽加入,伽蓝神,关圣帝君。

最夸张的是元顺帝,直接给了关羽一个八十八字的封号!

而且,最早的关帝庙隋开皇九年便已经建立。

这时候嘛,距离岳飞出生还有517年呢。

总不能说在隋唐,岳飞就被关羽挤出武庙吧。

武庙这玩意,还是唐玄宗时期便建立。

更何况,原本的武庙主祭祀为姜子牙,陪侍武庙十哲,六十四将。

关羽呢,就在六十四将之内。

到了元朝,其实武庙便已经开始衰败,六十四将移出。

明初老朱更是直接取缔武庙。

之后嘛,到了清朝,康熙将关羽封为夫子,他儿子雍正有将关羽封为武圣。

此时所谓的武庙其实就是关帝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