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君子35(1 / 2)

今日定是个适宜祭祀的好日子,不然村民也不会将那对童子留存到今天。

村里众人尽皆欢喜,只有那对童子的父母整日抱着孩子痛哭。

而那两位童子,此时怕是还不知道父母因何哭泣,不知道待会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怎样残酷的命运。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一个人正默默的看着这场祭礼。

此人身着白衣,腰佩龙纹墨玉,那面容瞧着温润如玉,颇有古君子之风。

常琛负手望向人群,今日便是村民祭祀他的日子。

不错,他便是那井中的龙王,大妖——鼍。

千年前他还是赤水的一只小鼍,那时他便已展露出与族群不同的特质。

他常常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为何族人们瞧着这般愚昧和凶恶,鲁莽的战斗、残忍的撕咬,为了一只雌鼍丢掉宝贵的性命。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有一日,他于水中见着一道人影,鼍游身近前,见此人作书生打扮,面上青紫、全身浮肿,眼看便要魂归九泉。

于是鼍护住了书生心脉,随后衔起书生,径直往水面上游去。

鼍寻了一水中洲岛,待他上得岸后,只见鼍将长吻一晃一甩,就将那书生抛到空中,而后鼍抬起尾巴就往书生身上抽去。

那书生体内淤积的水气竟被这么鼍抽打了出来,待水气消散完毕,鼍便收尾静静卧在一旁。

书生于空中重重地坠落地面,响起一声痛呼,书生竟就醒了。

这书生名叫杨瑛,原是郓州人氏,在外游学多年,终是到了该回乡的时候。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加上赤水的水路素来艰危,他们的小舟在大风浪中遭了祸。

若不是他忒的好运,遇到了鼍,怕是要与其他同行之人一样丧了性命。

杨瑛缓缓睁开眼睛,就听到身旁有一声音问道:“你醒了?”

他此时思绪正还迷糊,便嘟哝着回应道:“醒了,醒了。”

杨瑛话音刚毕,脑子渐渐清醒,回想起自己之前的遭遇,醒悟定是这人救了自己,忙起身说道:“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待杨瑛朝那话语传来的方向望去,竟发现一只长嘴凶物卧在前方,正紧紧盯着自己。

那双眼暴虐而狠毒,但是仔细望去,又只觉得它美极了。

那瞳孔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如那璀璨的星辰,又似隐藏着一条汹涌的银河。

杨瑛赶忙对鼍深施一礼,再次说道:“多谢恩公救命大恩!”

鼍歪了歪头,眼神透出疑惑:“你不害怕吗?”

杨瑛闻言笑道:“恩公高义,我又怎会惧怕。”

杨瑛自小便饱读圣贤书,心中自有正气,心怀正气之人又怎会惧怕鬼神?

鼍盯着杨瑛好一会,淡淡地笑了,笑的有些可怖,他好像救了一位很有趣的人。

此后鼍便一路护送杨瑛前行,杨瑛也觉得鼍颇有圣心,便一路教导鼍通经和常典。

待他们到了杨瑛的故里——郓州太安县,鼍便于旁边奈河住下了。

这鼍也确实有造化,不过三年,便通了经典,并为自己取了一名,唤作常琛(chēn)。

自此常琛与杨瑛一鼍一人恬然相处,他们时常坐而论道,各自引经据典、论断千秋,好不痛快。

如此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杨瑛渐渐地老了。

人的寿数却终是不如精怪之属,常琛曾言说要传他长生之术,而杨瑛却断然拒绝。

杨瑛说自己这一生已然圆满,有贤德的妻子,有孝顺的孩子,还有他这位至交好友,做人不应该太过贪心,所以合该死了。

常琛最后一次去看望他的时候,杨瑛将自己一直佩戴的龙纹墨玉赠予常琛,权当纪念。

常琛就这么看着杨瑛,看着杨瑛合上了双眼,看着他的亲眷披上重孝,一直看到杨瑛的薄棺入了土。

自此常琛便一直停留在奈河之中潜修儒道。

滑稽,真是滑稽,便是文曲星君也是修的仙道。

莫不想在此方世界,这般的凶恶妖物,却在因缘际会之下走上了这察阴阳之变、穷天地之理的儒家圣道。

五百年前天地气机大乱,常琛借此机遇修为更进一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