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气节33(1 / 2)

京都。

现今的大汉天子赵明高坐于明堂之上,他默然注视着底下的黑暗。

赵明本是个太平王爷,原本一辈子也就在享乐中渡过了。

只可惜阴差阳错,他的倒霉哥哥没有子嗣,赵明这才有幸得登九五。

哪怕拉出文、武、太庙里的几位来评评理,他自认也算得上一位勤奋的皇帝。

自赵明继位这三年,他提拔了清流,提拔了外戚,提拔了宦官,甚至还加封了好几个新王。

然而赵全忠领军进京之时,他信任的十六卫不抵抗便直接溃败了,他信任的赵擒虎并没有来救援,他信任的朱岳出兵了,只不过去了河中。

他信任的所有人都抛弃了他,他真真是个孤家寡人。

以至于在赵全忠祸乱京都之时,他在慌乱之下被那些曾经瞧不上的王公贵族带着逃去了洛都。

待那藩镇军烧杀掠夺了十日,撤军回了凤翔,赵明这才又被王公们领着回了西京。

良久,赵明说道:“我以国士厚礼待他们,他们何以如此薄我?”

赵明见台下诸人皆无反应,不禁怒道:“满朝文武为何支支吾吾不发一言!”

右相杨照里心中叹息,其他人可以做乌龟,但他作为首相,却不得不为圣人分忧,于是他出面说道:“陛下,这天下之祸患,最难是山岳暗然、江湖潜沸。”

赵明见得右相出列,喜道:“杨相公可有高论?”

杨照里只觉嘴唇发干,他舔了舔嘴唇,说道:“自当徐徐以图之,藏幽冥于连山之内、弱浩浪于海晏之下。”

大殿之内一片静默,汉天子赵明环视一圈满朝文武,冷笑道:“杨相公,朕这却也有两句短语,卿可愿听否?”

杨照里赶忙说道:“乞赐玉言。”

汉天子赵明默然良久,这才张口轻声说道:“长虺成蛇、养虎留患。”

杨照里闻言悚然抬头,怔怔望向那高坐于明堂之上、藏于十二重冕旒之后的黑暗。

半晌,杨照里正了正衣冠,又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尘土,说道:“臣,愿担此重任。”

……

王异盯着棋盘,皱紧了眉头:“如此那赵全忠也是黑子了。”

朱泪儿闻言将面前棋盘上本就寥寥无几的白子又取下一颗,替上黑子。

而后朱泪儿问道:“赵全忠这么放肆,也难怪右相要提出削藩,可既然圣人都同意了,那些王公为什么要反对?”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件事会惹来怎样的祸端,也只有他们这些没受过当今天子恩泽的人才能说出反对的话语。”

文曲星君晃了晃羽扇,说道:“那汉天子见王公们纷纷劝谏,便罢免了那些王公的官职,那些王公也乐得回洛都看热闹,不再参与这摊子事。”

王异叹道:“可惜了那些清流的气节。”

文曲星君也跟着叹了口气:“生死岂非早有定数?但求一个死而无憾。”

朱泪儿听的糊涂,忍不住开口问道:“爹爹你们在说什么啊,他们为什么要死?”

文曲星君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可知那晁错之死?”

朱泪儿摇了摇头。

王异看着这位已近桃李年华的女子,开口说道:“晁错是景帝时期的内使,此人在景帝尚为太子时便为太子伴读,待景帝得登九五之后,对其的宠信更甚九卿。”

朱泪儿越听越迷糊了:“那晁错是何人,那景帝又是哪位天子?”

这两个键政达人每逢一起聊天吹水,她便在旁侧耳倾听。

待得闲暇之时,自己也常手不释卷,如此自然也是博古通今。

可是今儿这个景帝和晁错却是闻所未闻,也不知出自哪本古书,传自哪部经典。

王异和文曲星君相视一笑,文曲星君暧昧的对朱泪儿说道:“以后你自然会知晓的。”

待文曲星君调笑完朱泪儿,又正色说道:“那景帝之时便也是似这般的藩镇割据,如此晁错上疏《削藩策》,请求景帝撤藩,与当今汉天子所要做的何其相似。”

朱泪儿忙问道:“后来如何了?”

王异表情怪异,说道:“后来藩王们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兴兵,直逼京都。待那景帝含泪将晁错腰斩,藩王们方才撤军打道回府。”

文曲星君叹道:“晁错岂非不知道自己会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