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该来的都会来(1 / 1)

日子就这样匆匆而逝,大家都忙忙碌碌着,南北也在慢慢了解这个世界的东西,现实和教科书上的描述的不说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也是有很大的差别。

很多人都在关注着和会的情况,政府官员、进步人士、他们这些学生还有怀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了解着发生的一切。

最近几天风和日丽,天空湛蓝如洗,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明媚而温暖的感觉。微风轻拂,带来了花香和绿意,让人心情舒畅。

温度适中,既不寒冷也不炎热,给人身心的舒适与放松。南北经常像是一个街溜子一样在街上闲逛,最近几天他经常和斯咏见面,倒也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一起散散步说说话,他们的关系突飞猛进,但是都没有突破这层关系,只是缺少一个适合的机会,这个年代的感情倒是没有现代社会来的这么快,如果有手机天天发发消息、打打语音,估计他们的感情早在前几天就确定下来了。

很多消息就像风一样在大地上吹过,日本坚持不把山东问题拿到大会上讨论,中日的问题一直陷入僵局,看情况是中国赢得了各国的支持,另外是日本在大会上要求各种族平等被英美拒绝、因为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是一个十足的种族主义者,另外就是意大利退出了巴黎大会,原因是协约国没有把答应意大利的土地给他,所以意大利就退出了这个分赃大会,原本是美英法日意五个国家组成这个五国会议,现在退出了一个意大利,这给威尔逊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他战后一直以世界领导自居,现在被意大利搞得下不来台。

日本也就着这个机会大肆散播消息,如果日本在会议的要求不被允许,日本也要退出巴黎会议。威尔逊有点慌了,本来五个国家,如果会议进行到最后只剩下三个国家,那这个联盟就玩不下去了。

除了这件事,威尔逊可能认为自己否决了日本的种族提案对日本感到愧疚,总得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胡萝卜加大棒才是正确的做法,不能连续几棒子把日本打跑了。于是,中国便被当成了拉拢日本的牺牲品,中国的权益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了,任凭顾维钧大使口灿莲花、极力抗争,结果也是徒劳的。

中日这场辩论中最为重要的、也是矛盾的集中点,就是中日密约,日本根据这个中日密约认定中国承认了日本拥有德国在山东的继承权,中日密约作为佐证双方的重要证据到底有没有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继承权便是症结所在。

中日密约有几个部分是和山东问题相关的核心内容,一是中日关于旅顺、徐高铁路的借款合同,政府签订这个借款合同的原因是为了向日本进行借款,这两个铁路原本是在1913年12月31日和德国签订的合同,这个时间是在欧战也就是对德战争发生之前,中国和日本签订合同是在1918年9月24日,而中国对德国宣战的时间是1917年8月14日,这三个时间对于整个事件有很重要的联系。

政府及外交使团认为,考虑到日本在占领我青岛之后有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想法,政府一直避免与日本交涉以防发生冲突被武力逼迫,一直到中国对德国宣战之后,与德国的合同(1913年)在中国对德国宣战(1917年)之后就已经全部作废了,所以又与日本签订了新的借款合同(1918年),因此这份合同不能代表中国承认了日本对德国在山东有继承权,就是说日本不能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中日密约第二点中日山东换文,这个换文涉及到的是胶济铁路的路权问题,之前胶济铁路是由德国控制的,其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新的合约声明胶济铁路由中日两国合办,这个换文与中国是否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没有一毛钱关系。

当时负责这个换文的就是章宗祥,当时日本已经派兵把胶济铁路强占而且一直不撤退,并且日本在山东当地还设置了民政署,这相当于设立了新的行政机构,章宗祥签署这个换文是为了能够让日本撤军,换文里面也明确规定了日本撤军的内容,章宗祥在日本撤军的内容上回复“欣然同意”。然而就是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后来将他及北洋一众人都推向了深渊。

从以上来看,中日密约完全没有提到日本对德国在山东权益的继承,日本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先不谈中日密约完全没有提到日本继承德国权益的问题,就算中国明确了日本在山东的权益,根据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不得有秘密外交的原则,这个中日密约也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可耻的英美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声称中日密约是在战争后期签订,日本没有强迫中国签约,并且章宗祥留下了“欣然同意”的签字,说明中国是自愿签订的。先说不得有密约,然后又在中日问题尊重密约,威尔逊这种当了X子又立牌坊的操作真是令人不齿。

不管怎么说,在最重要的山东问题上,中国已经失败了,作为战胜国还要屈辱接受这样不平等的条件,中国外交使团也彻底看清楚了,欧战胜利根本不是所谓“公理战胜强权”,而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是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