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磁村18(1 / 2)

李逸闲平时并没有钓鱼的爱好,小时候倒是有时常跟着父亲一起去‘晋江’钓鱼

但是每次兴致冲冲的来上一杆后便毫无动静,一坐就是一整天,没能够钓上来一条鱼,甚至咬钩的都没有

但是不知为何一同前来的李裕威却总是收获满满

而且每次都是如此

时间长了,李逸闲就再也不去了

他觉得可能是因为李裕威坐在他上游的原因,导致鱼都上了李裕威的钩

便要求要坐到李裕威的上游,但是即使更换完也是相同的结局

看着这池中的鱼又不会跑,而且只有自己一人垂钓,他相信自己的一定可以钓上来的!

此时王伯已经忙完,便将钓鱼的事情先放到一旁,跟着王伯上了马车

早晨的泉城一片欣欣向荣

一路上人群熙熙攘攘,各式各样的小商小贩吆喝叫卖着自己的商品。随处可看见孩童在街上追逐打闹,而时不时传来的各种早饭香气让刚吃完早饭的李逸闲又饿了起来。

而且由于花朝节的缘故,路边也充满着各种花香,以及各式各样的花糕

一路向北自然是路过了傅弘的书堂,里面时不时传来其学生们诵读文章的声音

小时候都是王伯接送去学堂,长大后则是懒得在城北闲逛

二十多年前‘晋江’曾发过一次大水,虽大部分的河水都被城墙阻挡在外,可泉城的西侧还是积水严重。

最深处也到一成年男子的膝盖处

此前大多大户人家都会选择在西北处安家,毕竟靠近水源

而现在则是都选择搬迁到了东南这边,而西侧的地价也这两年也在逐年降低

泉城为贸易大城,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但却都不出名

这也使得泉城有大量的工作岗位,空闲的人力极少,只要愿意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即使家中有人有出现残疾,也可去衙门寻求帮助,衙门也会帮这些人去谋一生计

让其有些许收入,不至于饿着

磁村离泉城很近,约莫有个十余里地

出了城门便可看见蜘蛛山,此前都是被城池所遮挡

磁村依山而建开始的时候也是靠务农为生,可渐渐地却受到地形以及土壤的影响土地的收成较少

再加上村子越来越大,大量的农地被用于建房,开始产量开始慢慢地跟不上人口的上涨

正巧有乾商带来了乾朝烧制瓷器的手艺

而用蜘蛛山附近的土壤烧出的瓷器呈青绿色,看着十分的美观

慢慢的磁村的人越来越多的加入这个行当,粮食则是靠赚取的银两到其他村落或是粮商处购买

但由于手艺一般,且多为家族为单位的小作坊导致产量十分的有限

仅是为泉城的人烧制瓷器便已忙不开手脚

不过往来的行脚商以及港口的他国商人则是喜欢带上几个到他国卖上个好价钱

进村后没多久王伯便将马车停下在了一个大作坊面前

李逸闲便跟着王伯下了马车,走了进去

这边是捏制胚子的地方,很明显烧制瓷器并不在此处

周围正在捏胚子的人们看了一眼,发现并不认识,便没有再理会继续着手头上的工作

而王伯则是一进门便开始大喊

“陈升!陈升!”

只见坐在屋内最靠窗的一个精壮男子闻声抬起来头,看到是王伯后便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向着二人走来

“王伯,您来了?怎么最近李府又有什么需要烧制的嘛?”

李逸闲看着慢慢走来的男子,身材高壮但是看起来却显得老实憨厚

“没有,我前段时间不才刚订过一批嘛?是我们就家二少爷找你有事!”王伯一边回答着陈升一边用手指了指在一旁的李逸闲

“二少爷,这位便是陈升,是这磁村数一数的烧瓷好手,咱们家的瓷器都是从他们工坊订的”

李逸闲听完王伯的介绍,便跟陈升打了个招呼

“陈掌柜的瓷器确实称得上是泉城数一数二的好货啊!时常听闻是可遇不可求啊”

“二少爷,我这烧瓷的手艺,与我师傅可差远了。就是可惜此前并没有能够多学一段时间,师傅就回去了”

陈升的师傅便是此前乾朝商人所带来的烧瓷匠

乾国的工艺水品以及文化方面的造诣都是属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家里的瓷器大多我都看过,陈掌柜的手艺自然是极好的,不然我们家也不会只跟你订瓷器。咱们也别不多废话,我需要陈掌柜帮忙烧一个特殊的瓷器”

“二少爷您说,我陈某能够烧出来一定烧。”

听到这话李逸闲便将自己想要烧制的模具与陈升进行一一说明

“二少爷,这可是人的上半身?”

“对的,但是手以及头都不需要,只需要躯干的部分”

“二少爷,这我需要研究一下,此前从未烧制过此物啊!”

陈升虽从未见过,但是李逸闲描绘的让其脑中有了个大概的样子,还是需要实际上手试试才知道可行性

带着两人回到了刚刚的工位上,一边用陶土捏制胚子,一边询问李逸闲想要什么样式

好在陈升的手艺十分过关,此前在于乾朝烧瓷匠学习时应当是学了有8-9成

加上近些年的加以运用

约莫一个时辰左右便用陶土将这模型捏了个大半

时间却也来到了正午,便唤王伯与李逸闲一同留下吃饭

李逸闲想了想要是回去再过来路途上又要浪费些许时间,便答应了下来

这个作坊是几家人一同组建的,但是开始却只有陈升是有跟随着乾朝的师傅一同学习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