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同里镇上开医馆(1 / 2)

以薛竫的能力,想凭借医术积攒功绩,扬名立万,解救亲人脱贱籍,留在汴梁是最佳选择。

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横在薛竫的心里。当年还在无疾谷的时候,薛竫无意中发现一张夹在书里的八字批注,看起来非常有年份感。

薛竫最记得最后一句是:寿终二十二岁。

当时施老说这八字是他的,是他父母早年找人称神算子的人给批注的。

施晴年幼时体弱多病,看了很多的郎中跟大夫,疗效不佳。无望之际,他父母听从了家中长辈的提议去找神算子看。

这个神算子是一个跛脚的老翁。听说断言非常地神,早年找他批注过的,时间到的,全都实现了。

神算子告诉施老的父母,说这孩子如果不修炼,就这么靠着药物养下去,那么也只能以这样的身体苟延残喘到二十二岁,如果修炼,将会跳出五行之外。这也是他们从不批修行之人的八字的原因。

父母跟家中长辈商量之后,决定把当时年仅四岁的施晴送到龙虎山拜师修道。

当时龙虎山的师父说孩子还小,不适合入道,说可以让孩子在观里修养,至于是否修道,等他长大了,让他自行决定。

施晴父母又跪又磕头的,无奈龙虎山的师父当场又给施晴批了一次,寿终仍是二十二岁。

于是当场就把施晴收下了。

施晴就开始了他的修炼之路,中途他的父母也曾上山看过他几次,见到他一扫旧时病恹恹的状态,生龙活虎的,就放心了。

施晴十八岁决定下山苦修医学,下山前,师父告诉了他家的地址,让他二十二岁之后回家看一看自己的父母,让他们放心。

施晴一心向善一生修道,不曾入俗世娶妻生子,可他却深入尘世,深知百姓的困苦,选择了做一辈子的铃医。

施晴虽已跳出五行之外,可现在已八十六岁高龄,还在汴梁的时候,薛竫就感觉施老近来的身体状况不似以往良好。

施老的愿望是百年之后能长眠于无疾谷。所以薛竫决定在看了姐姐与母亲之后,跟师父回到无疾谷,侍奉师父终老,等师父羽化登仙后再回汴梁行医。

就这样,薛竫跟师父登上了回无疾谷的道路,路上还给师父捡了个小徒弟。

回到无疾谷,已是仲春。

师徒三人把无疾谷整理收拾了一番。

邹复生本就能干一手好农活,在她的指导下,薛竫也干得有模有样。施老看着两小只干得热火朝天的,忍不住也参与其中。

买回鸡苗猪崽放养于谷中,养了护家犬,还修了园子种了菜。

夕阳下,静谧的山谷里,家畜吃饱喝足,踱步回笼,两只刚刚断奶的小家犬相互依靠着安静地趴在院子里,屋顶上炊烟袅袅,晚霞给这一切渡上了一层浅浅的金光,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屋子里师徒三人正在做着晚餐,你烧火来我掌勺,老叟则在一旁指导,这个汤要放生姜桂圆红枣干百合,那个肉要放八角香叶肉桂茴香……

虽说施老是道门中人,可他是正一派,可娶妻且不忌荤,除了雁龟牛蛇犬及无鳞之鱼不吃,其他的都不忌。

他走南闯北,给平民百姓看病,也救治过有钱有权之人,吃过粗茶淡饭,也吃过珍馐佳肴,所以对美食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

师徒三人其乐融融,特殊的缘分让他们相互成为彼此间最亲密,最信任的人。

回到无疾谷第三个月,薛竫在离无疾谷最近的同里镇上租了个铺面,开了一家医馆,取名无疾济生堂。

医馆不大,隔做两间,外间是诊病开方及施针的地方,内室是熏灸室,没设药柜。

设置药柜需要的药材品种太多了,而且他们对药品的采购也不熟悉。再者镇上有药店,日常用药都有,价格也还好,都是乡里乡亲们开的,品质还过得去。

医馆里,薛竫坐主位,邹复生坐在他身旁。施老则坐在不远处的圈椅上喝茶。

一开始,人们都是冲这那白胡子老头来的,没想到往老头边一坐,老头就指着薛竫说,喝茶在这边,看病在那边。

来人一看,是个黄毛小子,拂袖而去。

整整两圩都没人找薛竫看诊,不过薛竫他们也不急。

但愿世间人无疾,宁可郎中无人问。

他们天天在医馆里看书写字聊天,回答复生的各种问题,快乐得很。

钱,对于他们来说,够用就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