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相遇山神庙(1 / 2)

中秋

薛竫和施老离开汴梁第五天了,他们要回无疾谷,无疾谷在江南西路,所以他们是一路南下。

他们不坐车,就靠走,就像以前游历一样,只是这回有个方向,不像以前,今天想往东就往东,明天想往西就往西。

这天中午他们走到了唐州一个叫曾村的地方。

刚走过曾村村志,就看到远处的山脚下有一座若隐若现的庙宇。

施老是道家中人,出门见到庙宇,不管香火鼎盛的还是已经废弃的,都会进去上柱香参拜一下。

师徒俩走到山脚,才发现这里杂草丛生,却有一条新鲜的路缝,看这情况应该是刚刚有人走过。

师徒俩对视一眼,薛竫从背后的箱笼上抽出剑,握在手里,走在前面开路。

靠近庙,薛竫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师父,小心,有情况”。

薛竫拔剑出鞘,进入戒备状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慢慢地向庙门靠近。

庙门外有几棵大树,此时太阳正盛,阳光透过树叶,在满是树叶的地面上落下斑驳的影子。

庙门外四周的杂草都没有被碾压的痕迹,说明刚才进来的人或者别的东西没有往别处去,要么还在庙里,要么已经原路退出。

越靠近血腥味越浓,薛竫握紧手中剑,一步步向前探去,施老紧跟其后。

终于看到了完整的庙门,一个很有年份感的牌匾歪斜地挂在门框之上,上面写着三个字“山神庙”。

这个庙很小,比门楼大不了多少。

此刻除了鸟叫虫鸣,听不到其他任何的声音。

薛竫小心翼翼地走到门边,眼睛向内扫去,里面空空如也,只有地上放着一堆东西。

一双脚!

薛竫看到地上有一双裸露着小腿的脚!于是走过去用剑挑开那绑着的绳索,再拨开破席子,一个瘦小的身躯就显露出来了。

这孩子非常瘦的,头发枯黄凌乱,左脸红肿,右脸没有红肿的地方呈青白色,口鼻有已经干了的血迹,双脚都有刀伤,血还在渗出!

渗出?还活着!

薛竫赶紧蹲下给孩子做检查,只见孩子双眼紧闭,呼吸相对平稳,呼出来的气明显温热,唇干且白。

给孩子号脉时发现右手前臂肿胀变形,触及有捻发感,骨折了。

另外一边手,虽然没有骨折,但是青紫相间,没一处是正常肤色。

薛竫回头看了看站在身后的施老,施老说:

“口鼻出血应该是有内伤,再检查看看哪里还有伤。”

薛竫收剑入鞘,放下箱笼。就着手脱那孩子的衣物。

衣服就上下两件,非常破,还算干净。

不一会,就脱完了,是个女孩。

她全身发烫,却手足冰冷,上下只有前面胸腹肤色正常。其他地方都是青紫相间,背,腰,臀,四肢,无一例外。

左侧背上那透着紫红色痕迹应该是口鼻出血的原因所在。

全身除了脚,其他都是淤青没有明显的外伤,于是薛竫又把衣服给孩子穿上。

“师父,我去外面弄几根夹板。”

施老点点头。“嗯,去吧”

薛竫拿起剑就往外走,只听到外面传来铁剑破空和木头断裂的声音,不一会薛竫就拿回来四根长短一致宽度不一的木板回来了。

这时施老已经给孩子的脚伤上了金疮药并包扎好了。

他们是郎中,随身必备绑带跟应急用药。

他们把孩子扶起来坐着,由施老抓住孩子右手臂的手肘部,薛竫右手抓孩子手腕部,左手扶住手臂凹陷处。

师徒俩同时发力,薛竫右手往外拉的同时,左手一扭一按,孩子的手臂就恢复了正常形状。

薛竫拿出药膏涂抹在孩子手臂上,用绑带缠绕,再用那四根木板从不同的位置加以固定。

处理完手臂,接下来就是解决发烧问题了。

薛竫再次号脉,决定取大椎、肩井、十宣等几个穴位施针,再取后背几个穴位及脚底涌泉穴施以火罐祛寒辅助。

一顿操作下来,半个时辰过去了,孩子的身体热度逐渐退去,意识也逐渐清醒。

见到孩子虚弱地睁开眼睛,薛竫凑过来问道:“你渴不渴?”

孩子闭上眼睛点点头,随即又睁开眼睛看着薛竫。

薛竫拿着装水的竹筒,过来把孩子扶坐起来,给她喂水。

孩子咬牙用左手接过竹筒喝了起来。

喝完把竹筒递给薛竫,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

薛竫轻轻地把她放平。

这会她才注意到自己的手已经包扎好,突然间全身的疼痛袭来,哪哪都疼,手疼,背疼,腿疼。咬牙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又吐了出来。

薛竫看了一眼自己的师父。

施老走上前,对那孩子说道:

“孩子,你家是在这附近吗?我们送你回家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