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草包范度20(1 / 2)

范府书房

范兴辙坐在案桌前写字,他今年七十一岁了,自从七十岁从医官院副使的位置上致仕回来,就不怎么出诊了,除非皇家指定要自己去看。

官家要医官院编写医书,由他校正医案,所以日常就在家里办公。

此时他的二儿子范度正站在他的案桌前气鼓鼓地看着他。

范度是他最小的孩子,三十八岁余。

范兴辙十七岁跟着施老学医,二十二岁离开施老去了汴梁,二十四岁经过考试进入了医官院做了一名大夫,同年成亲。

二十六岁生了大儿子范有,二十九岁生了女儿范容,三十三岁生了范度。

范有对医学不感兴趣,让他自己参加科举,结果居然考了个进士第八名,被派去地方做官了。

范度最小,从小不爱看书,家人又比较宠,看着他日渐长大,却身无长处,于是逼着他跟自己学医。

天天耳提面命地教育着,终于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获取了大夫的资格,入了医官院,得一差事。

本来他是不愿意去考的,他从来就没想过工作,只想玩乐,后来成亲生了子。

他爹范兴辙时常说:你做父亲的人了,看你自己的孩子,难道希望他也如你一般在家混吃混喝过一辈子吗?

我做了一辈子的大夫,有点积蓄养着你,但是你儿子呢?他父亲有什么?

二十三岁的范度终于答应他爹去参加医官院的考试,他要做大夫,养孩子。

努力了两年,终于通过考核。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即使做了大夫,仍然是混日子混俸禄。

范有医术不精,范兴辙只能把他安排到安济坊看诊。

因为只要不用偏性大的毒性大的药,即使诊错病,也死不了人,而且安济坊也有其他的大夫,别人在他那里看不好,可以另外找别的大夫看。

就这样,在安济坊混了十几年,虽然找他看病的百姓很少,但这毕竟也是皇家差事,旱涝保收,除了俸禄,年底福利挺好。一年下来也有个六七十两银子。

去年范兴辙致仕,新副使上任,就做了人事调动,把范度调离了安济坊,调到熟药所做调剂员。

熟药所,就是制作成药的地方,把药材加工,按照药方配比制作成即可服用的成药。

里面的岗位相比大夫而言是又苦又累,钱还少,他本是拒绝的,但是副使有话,没有合适他的岗位了,不干就回家吧。

这个岗位就是普通的打工人,每个月俸禄才七八贯,年底福利差很多。

最令他生气的是这个新上任的副使是他爹举荐的。

他郁闷得很,经常找他爹的不痛快。

这不,今天又因为一些小事跟同事吵架了。散值回家就直接跑书房跟他爹撒气。

说他都扶了个什么人,狼心狗肺,恩将仇报。你扶他上位,他却降你儿子的职。

医官院的官在当朝是一个比较特殊存在,列为东班。崇文抑武的背景下,一把手由文官兼职。

所以医官院院使其实是不会看病的文官兼职,做统筹管理,副使则是实打实干活的那个人。

实打实的实干家,看中的肯定是专业实力。你范有,基础知识不牢,又没有钻研精神,如果没有个好爹,医官院都进不来。

范兴辙看着眼前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道:

“你看看你,这么多年一点长进也没有,以前我还做副使的时候,可以派人跟着你,你还能当个大夫。”

“一个外感病都治不不利索的大夫,人家没踢你出来,还给了你一份差事,算你爹的面子够大了。”

“我整理了一大堆医案,你有看过一例吗?就你这水平,职务越高越危险,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在熟药所待着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