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气玄易悟造境(1 / 2)

“想修道!好!好!”周以开怀大笑,眼中很是欣慰。

他问白素心的是“愿不愿”,而素心回答的却是“想”。其中含义可谓大不相同。

若是回答“愿”,便是受周以此前讲述所胁,自认为周以所救,这命便要献与楚汤观。如此周以虽说一样会传她道法,但此前布置皆得推翻,也不会倾囊相授了。

但素心回答的是“想”,却是映出她已有自己的道心。或许当下尚是模糊,但有道心为引,未来道途才有期盼。

虽说将白素心收为门下弟子,周以实际从未有将她束缚在此的想法。在他看来,唯有那碧空沧海,才是修道之人的真正归宿。

“你既想修,为师便传你!”周以很是高兴,伸手精袖,取出一个方箱,化作半丈长短,抬手掀开,里边整整齐齐摆放着数十本道书。

白素心眼睛往里探去,《山水络行经》、《五纬遁符》、《牝牡龙虎经》、《三气玄易经》、《同契丹书》等,名字各异,但都暗藏玄机。

“好多……都是给我的吗?”白素心眼睛睁得老大,精光扑朔,左顾右盼,有些看不过来。

“你倒是贪心,为师早已为你择好,便是这本。”周以呵呵一笑,从中取出一本道经,顺手将箱子合上收回袖中。

“三气玄易经?”白素心双手接过,喃喃读出名字,疑惑道,“师父,为何是这本?”

“你且听好。人本为凡,唯有仙格者,可问仙道。这仙格亦有优劣之分,粗分九品,各有不同。品级越高,修至圆满,可成清浊之气也越多。这功法也与之对应,有成九合之气,也有成一合之气便是圆满的。一一对应,不论取高取低,皆是不合。

“你三品仙格,能修二十七口清气浊气,选择功法时当以此数为宜。此中有三本,又以这《三气玄易经》最合你。”

“三品……”白素心抬首想了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概念,问道,“师父,那你是几品?”

周以哈哈一笑,拂须道,“为师当年一众同门之中也是资质上佳,堪得六品。”

“那方姨呢?还有,白胜哥他是几品呢?”那日白胜来此问仙,周以自然是知道他几品仙格的。

“子玉与为师一般,都是六品。白胜更不简单,乃是八品仙格。”

“八品!”白素心略有震惊,不想自己这表兄资质如此之高。几人对比之下,又显得自己三品仙格好像很是拙劣,不免有些气馁。

周以看出白素心的想法,宽慰道,“徒儿不必自馁。需知能得仙格,已是千里挑一,立于众人之上,不可自怨自艾,当奋勇前行才是。”

素心心境明澈,经周以提点,也是恢复过来,点头称是。便低下头来,翻开书面,仔细阅读。

周以未出言打扰,在一旁安静看着。

功法道经皆以古语相授,若无基础,难以读懂。但白素心读经九载,悟性也是上佳,这《三气玄易经》也并不繁杂,是以周以放素心自己读去。

修《三气玄易经》,需三样药物,为逍遥青风、蓬莱息壤、蜉蝣玉露,皆有平替之物,但以这三样为佳。一缕、一捻、一滴,皆可分炼成三口浊气。将沉沙归云二境修至圆满,和需六缕、六捻、六滴。

这三气,分青黄白三色,沉沙归云二境时差别尚小,但修至通脉,清浊相合,交为真气,便大有区别。

青色者,称“罡气”,可搅风云,行雷雨,拨弄天阵,攻伐有规;黄色者,称“煞气”,能生山石,填湖海,交移地脉,御守成方;白色者,称“明气”,能破目障,解神迷,施化灵法,操守人意。诸多变化,皆在这三气之中。

修行此功,可以说少有短板。功至炼气化神,虽无后续,但限制很少,功法冲突也不多。将来转修,选择也能宽广不少。

看了近半个时辰,白素心才缓缓放下书卷,闭目默想片刻,道,“师父,弟子已读完。”

“好。可有不明之处?”

白素心轻皱眉头。这道经明文易懂,暗文深藏,但她读起来,却并无生涩难行之感,每逢艰难之处,也只是脑中一转,前后照应,便有了答案,耽搁不了行经。便道,“弟子当是懂了。”

周以呵呵笑道,“懂便是懂,说什么当是。此事要证易耳,你且将那暗文,一句句解与我听。”

“是。”白素心张开书卷,略看一眼,认真解道,“楔,古道始立,鸿蒙变化,一气三分,天地人才。照映光阴,同纳三才,守一抱元……”

解文从她口中入流水淌出,轻畅无阻,正是因她方才解过一次,余韵尚在,不觉有碍,反而眼中渐渐明亮,如饮清泉山溪。便觉心窍之中似有生气涌动,喷薄而出,沿着血经浸入全身,勾引起深藏其中的精髓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