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梦仙湖上犬偷香(1 / 2)

赵国有六县,青牛只是其中最小一个,只有不到两万人。另有湖东、湖西、渚居、棠州、甘香五县,皆有数万人口。又以棠州为国都,最为富饶。

赵有大湖,名梦仙泽,方圆五十余里。传闻,每逢盛夏,大雾忽起,便有仙人行走大湖之上,采天地之灵精,纳日月之落明,历三天三夜才息。

此时泛舟湖上,烟雾缭绕,三步难辩七步无人。携上家中子女,于船头呈上彩砂供奉,点上燃香,行三跪九拜之礼,会有仙人抚顶。若有仙缘,则留一根竹签,告知后事。即便没有仙缘,也可得余生无疾。

此乃是赵国一大盛事,届时湖东湖西筑起高楼,遥遥相望,可观湖面。此楼唯有达官显贵之士能登,余者若无请函不得入内。

那燃香也不是随处找来便可。只由棠州上府发放各县,再下发至众人手中。

可实际上,这些燃香多为达官名门所截,根本放不下来。经商之人想一触仙缘,也只能多行钱财疏通门路了。至于底下的平民百姓,却是想都别想。

那游湖之舟也非平常可见。需唐木作身,前刻龙首后雕凤尾,船身刻有银漆游鱼水纹,船中置一小竹居,白丝玉珠作帘;再以松木作桨,尾雕虎首。再悬一小旗,发于东者为黑旗,发于西者为白旗。皆由棠州上府派来能工巧匠于三月之内赶制而成,左右各有八十一船,不多不少。

游湖之时,便无燃香,也可自缴钱财,租船入湖,也可一览美景。每船只可绕湖一圈,多者会触怒上仙,恐有性命之忧!

白素心两年前也曾来过,却上不去高楼,更入不了游舟。今日却来了消息,原是张虎考得武中桂冠,得府中特许,讨来一根燃香,立即传信家中,唤白素心前来。

素心自然高兴万分。此前只能站在大湖四岸,有重兵把守,不可靠近。

今日能入湖中一游,岂不心喜?

至于仙缘之事,她却是想都没想。

素心只喜二事,一为甜味,二为游玩。

当下,抱起唐旺背上行囊,就往山下跑去。一到山脚,就见张马友夫妻二人端坐锦帘马车上,正与她打招呼。

白素心没有空手,只能远远应了一声,才走到近前行了一礼。左右顾盼,却不见老道长的身影。

张马友知她在找谁,呵呵笑道:“道长先一步去了,叫我们不必等他。这一趟还要走四五个时辰,素心下山累了,先坐下歇息。”

“好。谢谢张叔张姨。”

张马友吩咐了马夫一声,开始出发。正值巳时,快马加鞭行至湖西楼边也要四个时辰,抵达时早已日落。素心坐在车上,时不时望向帘外,一脸欢喜。只是到了后半程,是在招架不住远路,沉沉睡下。

待到湖西,已有几分夜色。天上半紫半红,照映大湖,与那雾色交织,倒也是别有风情。

素心三人才下马车,就见人山人海,都是过来游湖之人,煞是热闹。但都锦衣高帽,玉授宽裙,皆是显贵。三人往这中间一站,却是显得格格不入。

忽闻一声招呼,是从湖中传来。定睛一看,却是老道长端坐船上,手持弓杯,已有几分醉态。

说要先行一步,原来是讨酒吃来了!

船屋中,张虎也站出来,身着一袭红衣,气色极佳。见三人到此,连忙将人引上船去。

白素心还未入舟便闻到一股酒味,眉头微皱,却不想上去了。何况如今天色已晚,仙人不再,想要游湖得等明日寅时了。

于是白素心招呼一声,便离船而去。张虎放心不下,也跟了上去。

游湖只在每日寅时到巳时,夜里大湖四周会有夜市,各式小食玩乐,应有尽有。素心一圈下来,也买了一袋糖果,手中还有一根唐旺葫芦,最入她心。

夜里住处张虎已有安排,众人游玩疲惫,便回屋入睡了。

次日。

众人天未明就起床,来到湖边,却已是人山人海。

第一日只有高官达贵可以入湖求仙,第二三日才是他人。

好在张虎身为武考状元,自有门路。绕开人群,到了岸边,早有人撑船等候。

众人移上船只,稍作歇息。不多时,左右船夫把木桨往水中一搅,这船似有托手推动,犹如水中游鱼飞射而去,遁入雾中。

虽是盛夏,这湖上却极为凉爽舒适。浓雾弥漫,却不沾衣,只行了片刻,便觉舌下生津,五脏燥火消散,清心明目,飘飘然如入仙境。

这雾中也非白茫茫一片,有着万千变化。时而掠过一只雾鸟,时而撞出一头雾虎,张开吞天大口直往游船奔来,眼看就要被吞下,到了近前却又消散不见。

白素心站在船头,只觉精彩万分,两眼大睁,恨不得将这道奇景尽收眼底。

唐旺原本躲在素心宽袍下,到了船上才出来,趴在一边,却是对这景色毫无兴趣。

此时,梦仙大泽上方千丈处,竟有五艘大船隐于云间,遥遥相对,隐隐有对立之势。

船上各载高楼,形式不一,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来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