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换自己一个前程(2 / 2)

赵王的密报,皇帝并不太在意,他反而对太子的密折,十分感兴趣。太子东宫就在皇城边上,可他却用的是密折,如果真如这折中所言,那大明幸甚,接下来自己亲征东瀛的计划,便可进一步提前。

太子写那密折的时候,同样也是心里忐忑,不过聂小七是国师推荐来的人,他献上的那几颗大大小小,就像泥团子一样的果实,居然在火堆里烘烤后是那么香甜,就连朱瞻基和太子妃尝过后,都赞不绝口。亩产两千斤的粮食,这可以解决整个大明的粮食缺口,从此再无灾荒。

“聂先生,此物何名?”太子刚才吃了急,发现喉咙上有点咽住,便不停地给自己灌着茶水。

“此物名为番薯,是来自海外番夷之地,国师命我进献给太子,以此换自己一个前程。”聂小七说的恭敬,也坦承,太子很满意。他朱高炽能稳坐太子之位,多年以来也是得了姚广孝的恩惠。

靖难那时候,汉王随老皇帝在前线杀敌冲锋,老皇帝居然跟汉王说太子身子弱,让他加把劲好好表现。后来这事情传回朱高炽留守的燕京,掀起一阵波澜,留守的官员们对朱高炽也半理不睬,怠慢得很。

后来还是姚广孝发话:“根基不稳,何以成事!”朱棣才打消了那换储的主意。

聂小七递上国师的密信里也写的明白,要用这亩产两千斤的泼天大功,换一个小子的前程“此子前程不可限量,日后定必是太子左膀右臂,大明镇国柱石!番薯之物,乃域外盛产,偶然为此子得之,我命其上献太子,以解太子朝堂之危。”密信写得简单明白,直接了当,看着已经被烛火逐渐吞没的信纸,朱高炽的心忽然也像这火苗一样,滚烫起来。

自从朱棣靖难登基,太子一直处处受着掣肘,做事谨小慎微,在朝堂之上如同踩着钢线般做人。先不论国师有没有这密信,会不会在朝堂上立下威信,单凭能养活大明数千万人口的功德,太子也会不管不顾上表密奏。

“聂先生,我相信国师,这一封密折,绑着我一家性命前程,但我愿意用这个去换这大明永无饥荒,温饱无忧。”太子的密折,当着聂小七面前一蹴而就,朱瞻基还有太子妃也矗立一旁,神情肃然。

“太子放心,只要三个月,这里一麻袋的番薯,定然能种出两千斤的收成。从此大明子民温饱无忧。”这番薯,自然就是和聂小七一起穿越而来的那大麻袋,是经过精挑细选足足一百多斤的种薯。麻袋里面还塞了两斤辣椒种子,不过辣椒这东西聂小七先收了起来,留着后用。老和尚说用这个番薯,可以为聂小七在大明官场先拿下一个天大的功劳,也算是后世华夏送给大明朝的一份厚礼。

种植番薯的地方就在鸡鸣寺后山,这是朱棣指定的,一来山地贫瘠,如果在这些地方也能种出两千斤粮食,那大明没有地方不能种植这种作物,二来,鸡鸣寺守卫森严,番薯种植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而且还足够保密。

同时,如果聂小七能种出亩产两千斤,那么立地封侯。封侯的事,不是朱棣的话,而是太子给的承诺。太子说与其被汉王这样掣肘杯葛,倒不如来一场鱼死网破来得痛快,于是朱瞻基这半大的小子也跟着一起来到后山,和聂小七一起种起了番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