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十三不征(2 / 2)

文官内,一人手举笏板,低头走到殿中跪下,高声道:“臣解缙,启奏皇上,中都奏报,白日现金龙,腾舞于空,夺目于日,数里内无人不见,百姓纷纷匍匐跪叩,口诵万岁,中都知府设香案祭祀三天三夜,金龙于初十晚隐于半月之侧。”

解缙话音刚落,殿内群臣纷纷跪下高呼天降祥瑞,皇上万岁。

个中有多少人是随着旁人从了大流,有多少人狠自己被解缙抢了一步,又有多少人暗暗抱怨的不得而知。但起码另一位内阁学士杨荣就是抱怨的一位,口中高呼祥瑞是不得已,毕竟是顺势而为,就算皇帝心中不悦,这个马屁也是不会错的,但是他抱怨的是解缙为什么违背了内阁的决议。

因为近段时间各地异象频现,甚至凤阳也是一样,不过中都凤阳的知府挺有拍马屁的天赋,居然在漫天雷电中找到一条变幻莫测的金龙,真是难为他了。

而内阁也正正知道这所谓祥瑞,其实是在各种异象之下,才决议这些奏报按下不奏,因为如若皇帝知道了那些可以称为不详的异象,那么可能再多的祥瑞,都救不了解缙的命。

朱棣垂眼看着下面老老少少跪下的臣子,嘴角的胡子颤了颤,终究还是忍住,因为下面趴在地上的一堆屁股中间,居然还站着一个人,手持笏板站的像一个钉子,甚至连脑袋都还在微微上翘着,满脸的清高。

清高?文人最喜欢的一个词,但朱棣不太喜欢,如果人人都清高的像那个方孝孺一样,那我老朱家怎么管这个天下。于是朱棣话到嘴边还是咽住了,而身边的刘永成可是人精,主子那胡子才颤了一下,心里面就明白了。

解缙跪在地上犯着嘀咕,周遭嘈杂的万岁已经嚷了一大轮,怎么皇上还没点反应,难道果然是像内阁几个同僚说的那样,这次拍马屁会拍在马蹄上了?他正欲微微抬头瞄一下远处龙椅上的情形,身后就传来一声呵斥。

“臣工科右给事中,罗亨信要参文渊阁翰林学士解缙,目无君父,指鹿为马,蒙蔽朝廷。”呵斥解缙的自然就是身后那还笔挺站着的那清高之人。

刘永成向朱棣微微躬身,回过身子道:“罗事中所指可知轻重否,皇上容你三思而奏。”

“臣所言,句句属实,昨日应天府天象迥异,钦天监也应该早有觉察,臣斗胆上奏,天象所见,乃是东瀛倭贼残杀我大明百姓之惨状,臣以项上人头恳请陛下,把东瀛倭国从太祖十三不征中除名。”

太祖钦定十三不征,指的是十三个不能征伐的国家,这些小国或者是明朝藩属,或者是明朝也鞭长莫及,而东瀛倭国便是其中之一。

朱棣轻轻嗯了一声,当然这一声只有刘永成能听到。殿内群臣知情的马上在印证着自己的担忧,不知情的也都开始知道风险所在,正所谓现在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少人心里都在骂解缙这个马屁精。

朱棣待殿内安静片刻后,终于张口道:“解缙身为内阁重臣,言语略有轻浮,所谓事必躬亲,非亲眼所见莫要轻信传言。着罚俸三月,以作警示。罗事中所言,交由内阁议定。”

不得不说,朱棣的确是天生的帝王,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打给解缙五十大板却皮不痛肉不痛。朱棣心想那下面的一帮跟着解缙跪下的人精,应该后背都已经湿透了。

带着一种成功玩弄权术的愉悦感,朱棣半躺在水榭的胡床上,雨还是在下,但天气比昨天好得多。“小子,你说那老和尚,怎么能这么快就把朝中的言官安排上了,国师果然还是根基深厚,朕不如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