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549节(1 / 2)

  虽然上面有政策,但要回城也是有条件的,首先就是沪海老家这边需要有亲戚接收,这样才能让回城知青子女有生活的家并且把户口迁入。

  王爱萍的父亲在沪海的亲戚有不少,可最终能接受王爱萍的是她的姑姑,就这样按照政策当年王爱萍一个人踏上了去沪海的火车,对于这个父亲一直挂在嘴边不知道念叨过多少回的自己的“老家”王爱萍充满着好奇和遐想。

  王爱萍的姑姑是个不错的人,可是家里的条件也不怎么样,首先就是居住问题,沪海当时市民居住环境都比较差,一家好几口挤在小屋子里的情况比比皆是,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这也是沪海人充分发动脑筋,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来源。

  王爱萍到了沪海后就住进了姑姑家里,小小的,不足三平米的阁楼就是她的天地,别看地方小,这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姑姑家的表哥连住阁楼的资格都没,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拿着门板再加几把椅子当床的。

  王爱萍因为是女孩,再加上姑姑和父亲的关系从小就很好,为了更好的安顿侄女,这才把这个小阁楼特意给了王爱萍。

  就这样王爱萍在沪海落了户,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户口折腾完后,接下来就是学籍了,按照政策王爱萍在已经开学的高中插班念书,当年分配的就是宋阳明他们的班级。

  相比其他同学,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王爱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首先她的沪海话不流利,普通话也说不好,带着一种大家很难听懂的西南地方口音。

  其次,王爱萍的穿着打扮和同学们也有区别,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点土,再加上高中的孩子发育比较快,王爱萍当时又在窜个子,衣服裤子穿在她身上变得紧巴巴的,此外她的身材又很好,这样看起来尤其让人注意。

  为了掩饰这点,王爱萍特意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留了个男孩子似的头。可就算这样,略紧的衣服穿在她身上依旧显得婀娜,让不少同学私下忍不住议论纷纷。

  另外,沪海的教育层次自然不是小地方能比的,要知道沪海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从小地方来的王爱萍在当地时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可到了沪海入学后就不怎么样了。第一次摸排考试,王爱萍就考了个全年级倒数第一,如此大的差距让王爱萍偷偷哭了好久。

  王爱萍是一个很倔强的女孩,她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老师还有同学的帮助,渐渐适应了沪海的学习生活,成绩也慢慢提了上来。

  可是因为基础太差,王爱萍高中毕业的时候没有考上大学,最终选择了念中专。

  中专两年,王爱萍就去了一家机械厂上班,工作很是辛苦,但能在沪海扎根并有稳定的工作,王爱萍自己已经很满意了。

  如果一直这样的话,王爱萍的生活虽然比不上出身好学习好的同学,但相比许多普通人来说还是马马虎虎。毕竟这个社会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已,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算差。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王爱萍的家里就出了事。她的母亲得了重病,为了给母亲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不多的积蓄,王爱萍自己也把工作以来好不容易攒下的所有钱都贴在了这个上面。

  这还不算,王爱萍的母亲这场病熬了三年,这三年里王爱萍很清楚家里的情况,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为了自己母亲她不仅每月除留下生活费外把钱都寄了回去,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可就算这样依旧没有挽回母亲的生命。

  母亲去世后,家里可以说家徒四壁都不为过,王爱萍的父亲因为伤心过度身体也不太好,为了帮助家里,王爱萍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这些债务压得她透不过气来,为了还债,王爱萍除了正式的工作外,在下班之余还会去城隍庙附近摆地摊,靠着卖一些批发来零零散散的小东西赚点钱,从而慢慢偿还债务。

  可以说,王爱萍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而且她已经不和姑姑家一起住了。工作之后王爱萍就主动搬了出去住进了单位的宿舍,毕竟姑姑家实在太小,她一个大姑娘再和姑姑表哥一家挤着住实在不方便。

  这几年,知道王爱萍情况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暗中帮帮她,龚士启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王爱萍拒绝同学直接金钱的帮助,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在她看来同学的友谊是纯洁的,如果掺杂了金钱就不一样了。而且她想靠自己的双手偿还债务,而不是靠着同学的施舍来解决问题。

  所以大家的帮助都是侧面的,比如龚士启因为是警察的职业身份,在王爱萍不知晓的情况下特意找到她摆摊所辖的派出所,私下打了招呼。还托人找到工商局和市场管理处,拜托认识的朋友尽可能地照顾一下自己的老同学。

  也是因为这样,王爱萍的小摊位从来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这也是王爱萍在那边安安稳稳摆摊的真正原因。

  “她也不小了吧?还没成家么?”听完龚士启的讲述,宋阳明忍不住问了一句。

  龚士启摇摇头:“男朋友听说倒是谈过两个,不过因为她家里的情况后来都吹了,你想呀,一个女孩是知青回沪子女先不说,还背了这么重的债务,哪怕王爱萍长的漂亮又有什么用呢?那个男的会娶一个背债的老婆回去?这一结婚就得还债,这些钱可不是小钱。再加上王爱萍的爸爸和姐姐还都在西南那边,如果以后结了婚一直继续掏钱给娘家补贴什么的……”

  说到这,龚士启叹了口气,宋阳明点点头表示理解,毕竟王爱萍的债务不是小数,这些钱对于宋家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是一大笔钱,再加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能接受王爱萍的普通人的确不多。

  其实宋阳明和王爱萍的关系普通,毕竟当年读书的时候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不多。再加上王爱萍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不高,给宋阳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王爱萍经常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低着脑袋看书的样子了。

  如果今天不是龚士启提起王爱萍,宋阳明或许早就把这个女同学给忘记了。

  但龚士启今天说起王爱萍,一些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渐渐就翻了出来,再加上听到王爱萍这些年的不易,不由得让宋阳明感慨叹息。

  这顿饭吃的时间并不长,一来是临时起意,二来也是太晚了,再加上大家都没喝酒,所以半夜时分就散了。

  分别时,宋阳明和龚士启交换了手机号码,约定等龚士启和同学们联系好后就给自己打电话,到时候再定时间好好聚一下。

  回到派出所,把打包的饭菜给韩所和值班的同志带过去,宋阳明还特意买了两条烟表示感谢。

  韩所本来是要拒绝的,不过在龚士启的说服下还是收了下来,告别时宋阳明也问韩所要了联系方式,并说好等韩所有时间他从金陵回来一起吃个饭,韩所笑呵呵地点头答应,这才握手离开。

  回到家已经过半夜了,秦文慧也睡下了,没打搅她,宋阳明轻手轻脚地上了床,刚躺下,睡梦中的秦文慧似乎发现了宋阳明回来,转身就抱住了他。感受着妻子身上的气息,宋阳明闭上眼,很快也睡着了。

第1071章 老妹请客

  宋援朝给宋阳明的时间很紧,下周一他就要到岗,再加上过去后先要安置一下,所以周日一早就要启程前往金陵。

  火车票已经订好了,宋援朝已经先过去了,原本是准备和宋阳明一起走的,但是司特那边的事实在是太多,孙耀良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这不前天就给宋援朝打了电话,询问他的归期,宋援朝考虑后就安排了提前出发。

  反正现在火车提速,沪海到金陵要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再加上宋援朝对宋阳明也很放心,所以就先行离开,下周一直接在司特总部再碰头。

  宋阳明的行李准备的差不多了,家里也安顿好了。周六趁着盛华大厦那边没什么人,一早他去了一趟之前的办公室,把里面的私人物品全部取走,回到车上,开车从隧道过江,刚从隧道出来,宋阳明无意见看到了左边城隍庙的路牌,心里微微一动。

  临时换了路线,不一会儿宋阳明就把车开到了城隍庙,找了个停车场停好了车。

  从停车场出来,宋阳明朝着城隍庙小商品市场那边走去,听龚士启说,王爱萍的摊位就在那边。不过到了小商品市场附近,宋阳明看着前面人头攒动,一时间又不知道去哪里找王爱萍。

  这边的小商品市场很有名,早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逐渐形成了市场规模,九十年代到两千年的时候是这里最兴旺的时候。相比之前大名鼎鼎的麦阳路,这边人气丝毫不差,不过这里大多都是以小商品为主,而不像麦阳路是以服装为主。

  两千年之后,这里的人气开始渐渐回落,可就算这样现在还是很热闹的。不仅有沪海的顾客常来这里寻摸东西,还有不少从外地来的客商和小商贩来这里进货。

  旧城区的道路比较狭窄,道路两旁都是临时摊位,再往里面是小商品市场的固定摊位,每天的人流量非常大。

  宋阳明跟着人流慢慢往前走,边走边找寻王爱萍的身影。

  说句实话,他好多年没见到王爱萍了,而且学生的时候他和王爱萍也只是普通同学关系,记忆中还是哪个穿着不合身衣服,留着短发假小子模样的王爱萍,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王爱萍是否和记忆中一样呢?

  人实在是太多,宋阳明一路走来找了半天都没找到王爱萍,半个多小时后,宋阳明决定放弃了,这么多人这么多摊位,再加上多年未见,没有具体地址他怎么可能找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