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95节(1 / 2)

  VCD属于家电,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也就买一台,而通讯产品却是按照个体来计算的,这点就有着本质区别。

  再加上VCD销售出去后,产品的收益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成本多少,毛利多少,净利润又是多少,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

  可小灵通呢,销售出去后收益只是前期,后期还有长久的收益,这个和寻呼台有着类似,买了寻呼机总要使用吧?使用的时候总得交月租费吧?寻呼台的利润创造除去销售寻呼机的基础上,重要的就是收取月租费,后者才是细水长流的利润来源。

  相比寻呼机,小灵通不仅有月租费,更重要的还有通讯费。

  别小看每分钟0.2元的本地电话通讯费和收费更高的市外(长途)通讯费,这些钱盛华电讯和邮电部门是有分成比例的,持有小灵通的用户用的越多,他们的利润也就越高,一台小灵通或许不算什么,可一万台?十万台?一百万台甚至一千万台呢?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在通讯费的分成上就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李大琪和秦正国自然也是知道这点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兴奋成这样。

  看着仅仅一天的销量就如此喜人,而且目前国内开通小灵通的城市并不算多,现在只是在一些重点城市中开通,网络覆盖只是形成了初步,假如随着网络的逐步覆盖推进,那么未来这个产品的前景还要乐观。

  “大琪,通讯那边小灵通的覆盖要抓紧了,这可都是钱啊!”秦正国搓着手对李大琪道。

  李大琪点点头表示明白,这个事他一直在做,亏得盛华电讯前些年做寻呼机业务有了基础,要不然换其他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达不到盛华小灵通的覆盖网络程度。

  可就像秦正国说的那样,这些可都是钱啊,一台小灵通卖出去,不仅在机器上有着优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每个月的稳定收入,速度慢了,这些钱自然就赚不到手,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李大琪也有些发愁,主要是目前国内的几个重点城市已经覆盖的差不都了,而那些二三线的城市因为地区的原因进展不是太顺利。虽然邮电部门对小灵通业务比较配合,可地方上的邮电和上面的邮电是两回事,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各自都有各自的算盘,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这个能处理多少就解决多,另外农村、乡镇这些地方的网络设立要抓紧,你们可别忘了,这种地方原本市内电话的覆盖率就不高,再加上目前市内电话的初装费可不低,正是我们小灵通打进这个市场的最好机会。”宋援朝特意提醒道。

  李大琪点头表示明白,电话初装费这个东西是1980年开始有的,因为那时候国内邮电部门为了快速发展电话的升级换代,包括引进和更替原本老旧的交换机,由先进的程控交换机作为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邮电部门的投入非常大,这个投入靠上级拨款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根据实际上级部门就让邮电部门自己解决资金问题,考虑到这点,就相应出现了所谓的电话初装费。

  盛华和邮电部门合作了这么久,盛华的程控交换机目前也是国内最先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之一,当然对于这个政策的推行是最清楚不过。

  电话初装费就这样相应出现,最初一台电话的初装费高达5000元,要知道这可是八十年代初期的5000元啊!当年宋朝援在燕京买下第一套四合院的时候才花了多少钱?一套二进的院子,再加院子里的那些古董家具,只不过8200元而已。

  如果是最普通的大杂院,3000左右就能拿下一套,5000元?讨价还价说不定能拿下两套呢。

  可就算这样,花5000元高价装电话的人不是没有,还不少呢。当年宋朝援就是这样的冤大头,花了钱还托关系才在他的四合院里装上了电话,后来沪海这边的老房子也是一样,同样花了5000元。

  现在,电话初装费从最初的5000元高位已经跌下来了,前年的时候跌到了3000元,几乎拦腰一半,今年初装费跌到了2000元,可以说相比最初的时候便宜了许多。

  可就算这样,2000元的初装费还是一个不低的数字,以目前的普通人收入来说不是一笔小数。另外,城市里电话按照还方便些,因为通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按照电话只需要从户外的电话盒接线入户就成。

  但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农村原本的通讯基础设施就不怎么样,一个村子里一门电话都没的比比皆是,大多数只有乡、镇才有电话,而且这些电话一般都在乡镇机关或者乡镇企业这种场所,普通人家里很少能有。

  这样的情况是邮电部门考虑到先城市后乡村的规划,再加上乡村的电话使用率远不如城市,如果仅仅靠这些使用率对乡村的通讯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覆盖,投入的成本和回报比例实在是太低了,所以邮电部门在这方面并不热衷。

  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小灵通是微蜂窝技术通讯,靠的是基站,用通俗的方式来说就和发电报有些类似,通过一定的频率把无线信号从基站转换从而传输到设备再达到通讯的功能。

  这样一来,就和普通的电话安装有着一定的区别,因为不需要竖电线杆拉电话线和其他设备。

  在农村推广小灵通,只需要建立一定的基站覆盖就行了,这个投入相比邮电部门固定电话的投入要小许多。此外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城市的地形复杂,高高低低的建筑密布,在城市设立基站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而且微蜂窝技术在基站覆盖和穿透性有着天生的弱点,就比如彭学勤拿着小灵通打电话那样,当他走到基站信息覆盖不到或者信息弱的地方,通讯效果自然就有了问题,必须找寻信号源,才能确保通讯的通畅。

  但是在农村就不存在城市的这些问题,农村的建筑都是低矮的,农田就更不用说了,信号传递非常畅通,距离也比城市更远,而且小灵通在农村使用也不需要覆盖太多的地方,至于那些山林什么的根本不用考虑,仅仅只要考虑到农村所在的村子和其周边一定范围即可。

  这样的话,只需要在村子前后设立基站就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上千人大村子的通讯需求。

  再加上小灵通的价格也不高,不到千元就能买一个,月租费20元,每分钟0.2元的收费标准,普通农民也用得起。

  这样算下来可比安装固定电话便宜不少,更利于产品的推广。

  此外,和城里人一样,农村人也是有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手里拿着个小灵通,走到了外面也更有面子嘛,再说了,到时候去乡镇办什么事,或者进县城,有一个小灵通在手不更方便么?也省却了找人找不到,又或者急事要打电话还得求人的这些麻烦。

第959章 再次调整

  对宋朝援的这个决定李大琪表示同意,盛华电讯一直是他在负责的,他承认宋援朝这个看法是对的,农村市场的确是小灵通可以大展身手的市场,在目前有些地区城市推广速度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先从农村入手是一个好办法。

  “我们聊一下VCD的事吧。”说完了小灵通的事,宋朝援开口道。

  “是不是准备上马DVD产品了?”秦正国问了一句,宋朝援点点头。

  这几年,VCD的销量还算不错,因为宋朝援提前拿到了VCD的专利,并且和之前的录像机生产厂家通过专利交换和专利授权的操作形成了一个VCD的联盟,从而使得这个时代的VCD产品相比原本历史上情况要好许多。

  原本的历史上,VCD产品在最初火爆的不行,可仅仅过了一年不到的时间,由于专利的问题再加上产品对原本录像机生产的强烈冲击,从而导致各大厂对VCD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

  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直接砸了这口锅,让VCD从炙手可热瞬间就变成了烂大街的玩意。国内生产的VCD厂家一夜间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许多,无序的竞争导致VCD产品市场价格直线下降,VCD的年产量也高得吓人,不到两年的时间VCD就从高高在上跌入了深渊。

  宋援朝从一开始就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尽量想办法延长VCD产品的生命力,不过有个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那就是VCD产品的先天不足。

  相比更先进的DVD,VCD产品无论从画面质量、清晰度、数据存储、技术等各方面来看都有着不如,所以VCD被DVD所取代是必然的结果。哪怕宋援朝极力延迟VCD的生命力也改变不了这个问题,在这点方面他非常清楚。

  就像小灵通和手机这两个产品一样,别看目前小灵通销售势头很旺,宋援朝还准备进一步大力推广小灵通,可实际上宋朝援也很清楚,小灵通就VCD都是过度产品,从技术角度来说它们的缺陷无法弥补。

  目前小灵通和移动电话也就是大哥大的差距并不大,因为现在的移动电话同样是蜂窝技术,两者在技术上并没太多区别,属于同一类技术。

  这两个技术都是模拟技术,区别在于发射信号功率的不同,微蜂窝功率更小些,这样一来小灵通的产品制造和体积也就比大哥大更为轻便,使用时间也更持久。

  不过模拟技术也有着先天不足,就和VCD技术一样,这种不足是无法改变的。等到数字技术出现后,数字移动电话很快就彻底取代了以前的模拟技术,从而完成了移动电话时代的技术飞跃。

  “是不是再等等,目前VCD市场还不错,DVD的技术我们刚刚掌握,现在就推出的话是不是有些过早了?”秦正国犹豫地问道。

  “不早了。”宋朝援摇头道:“VCD从面试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如今生产的VCD厂家也不像刚开始那样,而且市场的饱和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你们想想,最初VCD上市的时候销售价格是多少,如今的销售价格又是多少?如果继续下去,这个产品的生命力又能维持多久呢?”

  秦正国凝神半响,微微点了点头。宋朝援说的对,如今的VCD已经不是刚刚开始的VCD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产能还是市场都发生了改变,虽然现在的VCD销售数额和利润还维持一定的程度,可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进一步下滑是必然的。

  秦正国很快就想明白了,同意上马DVD产品,而且盛华上马DVD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之前的盛华电子厂虽然卖给了周俊豪,但那些设备只需要一定的改造就能完全适应DVD的生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