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66节(1 / 2)

  目前,盛华在整个市场上准备了两万多台VCD机,这些VCD机除去销售库存,香江当地市场上先投放了2000台外,其余部分全部投入了内地市场,包括燕京、沪海、羊城、津门、山城、杭城、金陵、鹏城等各大城市销售网点。

  其中燕京、沪海、羊城这三个地方是重中之中,投放量是最多的,其他城市稍少些,至于另外一些城市,倒不是宋援朝主动放弃,而是因为手上的成品实在不多,根本就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整个市场进行全面覆盖。

  中午时分,从各处反馈过来的消息很是不错,但最终的数据要等今天营业结束后才能知道。

  但就算这样,按照目前的反馈,仅小半天的时间,各地汇总的数据就达到了1300多台的数字,这让盛华上下为之雀跃。

  等到晚上,数据依旧还在上升,吃晚饭的时候反馈的销售数额已经超过了3000台,而且真实的数字肯定比现在拿到的数字更多,因为地区汇总上报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现在还没到商店一天营业结束关门的时候呢。

  “叮铃铃!”

  宋援朝桌上的电话猛然响了起来,宋援朝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了秦正国的声音。

  “援朝!香江这边开始缺货了!”

  “缺货?这么快?我刚接到汇总说各地加起来才3000多,我们投放在香江本地的就有2000台呢!”

  秦正国在电话说道:“这个汇总数字不准确,我下去转了一圈,发现各商场的VCD卖的实在是太火爆了,再说下面汇总统计上报有时间差,好几个商场库存差不多快卖完了,在催着我们补货呢!”

  “这样吧,你马上通知工厂那边紧急调货,必须保证销售库存。对了,你顺便通知一下工厂,从明天开始工厂那边生产班次调整,按三班倒来生产,无论如何确保产量!”

  “这没问题!今天太晚我过不了关,我马上给工厂那边打电话,等明天一早我就去鹏城现场盯着。对了,内地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数据全汇总上来了没?还有内地的调货有没有问题?”

  “最终数据还要等等,内地方面的调货我来安排吧,幸亏提前做了准备在几个地方准备了一批库存,要不然还真是措手不及呢。”宋援朝回答道。

  “那行,你和大琪在内地盯着,鹏城和香江这边你们放心,有我呢。对了援朝,这回产品一炮打响,看来我们要发财了,要不要搞个庆功会?”秦正国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是兴奋。

  宋援朝笑着道:“庆功会肯定要搞,不过现在还早了些,等过了这段时间,市场缓缓再说。你去了工厂传达下我的意思,告诉工厂那边就说公司的决定,这一次VCD大卖给大家发奖金,奖金幅度嘛……先按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算吧,算是先给工厂的职工一点激励。”

  “这没问题!”秦正国一口答应,他明白宋援朝的意思,因为VCD机的大卖,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生产,要知道每生产一台VCD就是1500的利润,这个钱赚的速度简直比抢钱还快。

  今天产品第一天上市,销售数据就如此惊人,简直出乎秦正国的想象。

  从这个趋势来看,目前盛华准备的两万多台库存根本用不了几天就能销售一空。

  “对了援朝,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就算工厂那边三班倒恐怕产量也跟不上销售,是不是考虑一下找几家企业代工生产?”

  秦正国在电话里问宋援朝,并且提出了代工建议。

  这个问题之前都没讨论过,因为盛华电子自收购了大刘在鹏城的工厂后,从规模来说已经不算小了,而且VCD又是一个新产品,这个产品市场的情况究竟是如此,在没有真正推广销售下谁都无法确定。

  为了这一次VCD上市,宋援朝很有魄力地把工厂80%以上的产量投入到了VCD的前期生产中,已经可以说是满负荷生产了。

  在准备的一个多月里,盛华囤积了两万多台VCD机,从这个数字来看,在这个产品上盛华是下了重注的,要知道光这个数字的产品囤积再加上各种费用支出,盛华就付出了上千万的代价,一旦VCD销售不尽人意,那么这些投入非但得不到回报,甚至还会让盛华损失惨重。

  做出这个决定是宋援朝拍板的,虽然盛华内部有些人觉得宋援朝这个决定有些过于大胆了,但因为秦正国、李大琪和徐慧等人的支持,最终还是推行了下去。而现在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宋援朝的眼光是对的,之前的决定也是准确的

  按照目前工厂的产量,哪怕就算是三班倒,一个月的产量也就是两万台左右,这个产量数字已经不小了,可从目前市场的销售实际情况来看,这个产量却远远不足。

  “暂时不考虑代工,你和徐慧沟通一下,通知供应商方面先尽快再增加两条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量,至于代工的问题放一放再说。”宋援朝想了下给了秦正国一个让他意外的答案。

  “这样做的话不是看着钱不能赚么?如果代工的话我们在短期内就能把产量提高好几倍呢,没必要再进流水线自己生产呀。”秦正国愣了下,有些不明白宋援朝拒绝代工的想法忍不住说道。

  代工无非就是出点代工费,虽然会对生产成本会有所增长,可增长的幅度并不大,而且代工能够省却不少麻烦,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目前产量不足的问题。但没想宋援朝居然拒绝了这个建议,让秦正国很是不解。

  “这个问题我晚点再和你解释,目前暂时还不需要代工。”宋援朝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好吧,你是老板,你说了算。”秦正国在电话里如此回答,这语气听起来有些不爽。

  宋援朝想了想,放缓语气对秦正国解释道:“正国,VCD是一个新产品,也可以说是一个有革命性的产品。在这个产品出现之前,家庭影视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录像机,而现在VCD机横空出世,抢占的就是原本录像机的市场,并对这个产品结构做出颠覆性的改变。”

  “我明白你的想法,其实代工生产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而且从目前来看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但是你不要忘了,我们的产品说白了是在传统录像机生产商手里抢夺市场,现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后,肯定会做出一些手段。”

  “手段?你的意思是……?”秦正国若有所思道。

  “VCD的专利技术在美国公司手里,之前我们通过美国公司和握有一些技术的公司进行接触,打算用VCD技术向他们交换一些专利,但是被对方给拒绝了。而现在,VCD的成功已经是注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市场的争夺,我想他们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等这些公司反应过来,之前专利交换就成了可能。而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一旦我们把产品交给别人代工,你能确保生产过程中技术不被泄露?不要和我说专利保护的话,商业上许多手段都是非常肮脏的,就算他们不明着做,可私下里搞鬼非常有可能。再说了,目前内地能代工VCD产品的厂家同样是这些企业的代工厂,这些厂的老板可不会管你专利不专利的问题,在他们眼里赚钱才是第一位的,谁给的好处多,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第899章 平衡

  宋援朝的这番话让秦正国哑口无言,宋援朝说的没错,虽然盛华拥有专利,而且这个专利在盛华的美国公司手上,鹏城盛华电子生产的VCD从实际来说是通过美国公司专利授权进行生产的,在现有的成本上还需要向美国公司缴纳一笔不小的专利费用。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专利费用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把部分利润转到海外,从而分摊税收比例,同时也可以适当地把利润转为外汇。

  这样的操作在盛华电讯上就已经有过了,盛华电讯的寻呼机产品就是这样操作的。而现在VCD产品同样使用了这种操作模式,可相比寻呼机产品,VCD产品的市场更复杂许多。

  寻呼机产品和VCD产品不一样,前者是属于通讯类产品,在内地市场销售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入网许可,并且和寻呼台再签署协议才能公开销售。而盛华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前些年通过和内地交换机的合作,盛华已经打通了这个渠道,再加上目前内地寻呼台的设立盛华也拿到了牌照,除去已经进入寻呼机市场的摩托罗拉外,对于其他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方面做到排他性,从而阻止对方产品进入。

  但后者就不一样了,后者是家电类产品,进入市场没有任何阻碍,整个市场是完全开放的。

  一旦其他厂家也开始上马VCD产品,那么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VCD这个产品就会成为烂大街的玩意。

  在前世的时候,VCD产品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虽然那时候因为专利未注册,再加上传统录像带播放机生产厂家背地里使坏,导致技术泄密公开使得国内大大小小的厂家涌入这个行业,开始了疯狂的VCD项目上马。

  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随着这些厂家的出现和市场上铺天盖地的VCD产品出现,VCD的售价开始暴跌,从最初的2000多元销售价先降到了1800元,然后是1500;1200;1000;900;800甚至700……

  除去价格的暴跌,利润不断下降外,因为生产的厂家实在是太多了,整体的库存量也大得吓人。

  当年VCD整体市场需求量最多也就是1000万台左右,可当时全国生产VCD的厂家生产量却达到了惊人的1500万台,产量超过了需求的50%,其造成的恶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VCD的辉煌成为了昙花一现,最终结果落的一地鸡毛。

  等到这个产品被做烂了,更好更先进的DVD设备轻而易举地就取代了VCD市场,而这时候国内的VCD产品已经达到了年5000万台的规模,整个行业除了部分转产DVD的几家大厂外,其余中小厂家是一片哀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