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64节(1 / 2)

  那一次,张斌认出了秦正国,诧异这个人怎么会和宋援朝还有李大琪认识,为此张斌做了调查后才发现秦正国居然是宋援朝和李大琪的朋友,而且还是盛华集团的老板。

  再后来,张斌渐渐搞明白了盛华集团的情况,得知不仅是秦正国,宋援朝和李大琪也是盛华的老板,其中宋援朝是盛华真正的大老板。

  当这个消息被确定并传到张斌的耳朵里时,张斌心中是百般滋味,要知道当年在沪海的时候,他可是和宋援朝、李大琪一起搞过衣架买卖的,那时候宋援朝还没发家呢,和自己一样都是刚刚从外地回到沪海的知青,就连正经工作都没一个。

  可是现在呢?宋援朝和李大琪都成了高高在上的富豪,听说顾杰这小子也是盛华的股东,虽然在盛华没有具体职位,但股东的身份却是实实在在的。

  盛华上市后,盛华的资产暴涨许多,而且盛华还有很大部分企业并未上市,依旧握在盛华资本的手里。张斌在香江,自然也听说过这些,也清楚现在的盛华规模有多大,实力有多雄厚,同时更明白宋援朝和李大琪他们拥有的财富有多么惊人。

  不过对于盛华真正的核心产业,张斌还是不了解,就连盛华在海外的资本情况张斌也不知道,他所知道的仅仅只限于香江方面而已。如果让他知道宋援朝真正拥有的财富数字的话,恐怕张斌更要惊得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许多时候,张斌扪心自问,假如当年自己不贪心,硬拉着王建军脱离宋援朝自立门路的话,说不定跟着宋援朝混早就成大水喉了。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现在王建军还在大西北啃窝窝头呢,他张斌因为绑架的事狼狈跑到香江混成了现在这副模样,更为了怕人认出自己,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瘦子吃成了个胖子。

  因为这些原因,当张斌一听到盛华集团的名字格外留意,但除了他自己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和盛华的渊源,更不了解他的过往。

  “具体说说……”张斌顿时起了兴趣,他知道宋援朝的本事和眼光,既然盛华推出一款可以取代录像带的新电子产品,那么做出决定因素的肯定是宋援朝。宋援朝如此看好这款产品,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要不盛华也不会把这个产品如此看重。

  中年人给张斌做了讲解,可张斌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他抬手制止了中年人的说话,直截了当问有没有实物,他要看看实物。

  中年人对此很是为难,他告诉张斌自己也只是看到过一次实物,因为产品还没正式上市呢,如果不是他有个朋友是百货公司的经理,正好去拜访的时候碰上盛华的技术人员给百货公司的人演示这个产品的话,他还没不知道盛华有这款产品呢。

  “你打听过没有,这款产品什么时候上市?”张斌追问。

  “好像听说是九月初吧,具体的时间不是很清楚,但肯定是那个时间段。”中年人想了下回答道。

  “九月初?”张斌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几圈,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到九月初也就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盛华这款产品如果是九月一日上市,那么也就是说留给张斌的时间连一个月都不到。而且从中年人所说的话张斌得知,目前盛华已经在做上市前的准备了,要不然也不会和百货公司那边联系并且进行产品演示。

  这个世界不缺少聪明人,盛华是大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可以取代传统录像带的新电子产品,那么这个消息很快就会有人知道并做出反应。而这些人中,原本就做盗版录像带的社团是极有可能的,假如他们先动手介入这个生意,那么张斌就没任何机会了。

  想到这,张斌转身就对中年人交代了几句,让他马上和百货公司的朋友联系,无论花多少代价也要搞到一款盛华的产品样机,拿到样机后第一时间通知自己,他倒要看看这究竟是一款什么产品。

  几天后,中年人打电话给张斌,说他花了一些代价总算搞到了一台样机。接到电话,张斌二话不说就去了公司,等到了公司中年人已经把样机摆好了,当看见闪烁着银色光芒,一台和录像机差不多大小,但更薄的机器的时候,张斌连忙上前打量着。

  左看右看,看了好一会儿,张斌这才开口问这机器怎么用。

  中年人告诉张斌这台机器叫VCD机,使用的方法和普通的录像带播放机差不多,随后就拿出了盛华附赠的碟片现场给张斌操作了起来。

  当VCD的碟片放入VCD机,机器检索完成启动播放后,连接的电视机就出现了画面和声音,看着面前的电影播放,张斌一手托腮站在电视机前观看着,这一看就是过了好一会儿。

  一张碟片放完,中年人正准备换下一张,张斌摆手制止了他的动作。

  “东西的确不错,画面和声音都比录像带好许多,除了可以放电影外,还有什么功能?”

  “还可以播放普通的CD唱片,或者把这台机器当卡拉OK使用。”

  “哦,试试这两个功能。”张斌示意道。

  中年人应了一声,换了一张CD唱片上去,通过外接的音响,悠扬的歌曲从喇叭里传了出来。听完一首歌后,中年人又换了一张卡拉OK碟片,然后接上了话筒,让张斌试了试。

  张斌兴致勃勃地拿着话筒伴随现场音乐鬼哭狼嚎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话筒,然后示意中年人把机器关了。

  “的确是好东西,看来盛华又要赚大钱了。”张斌酸溜溜地说了这么一句,心里无比感慨,又想到了自己当年决策的错误。

  人生就是这样,人的一生中经历无数次选择,每次选择就是走向人生的一条道路,道路上的岔口有许多,谁都不知道通向何方,在选择的当时,也不可能知道所选道路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假如能再来一次的话,张斌肯定不会做出当初的决定,会继续跟着宋援朝折腾下去。张斌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差,也许比不上宋援朝,可和李大琪相比却要更强些,至于顾杰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就是绰绰有余。

  如果当时继续跟着宋援朝,或许现在自己也是盛华的股东和高层了,获得的财富和地位是如今无法相比的。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张斌也只能心里这么想想罢了,一切都早已随风而去了。

  “这机器卖的不便宜,我听说香江本地要卖近三千,内地好像定价在两千出头的样子。”

  张斌微微点头,这样的价格的确有些高,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目前一台高档的录像带播放机比这个价格稍低些,不过从产品来看,明显是盛华的VCD更有优势。

  毕竟VCD是新产品,不仅能拥有录像带播放机的同样功能,还具有可以播放CD和卡拉OK的功效,再加上光盘的携带远比笨重的录像带方便许多,图像和音质也比录像带强,产品一旦上市,大卖是肯定的。

  张斌瞬间就明白中年人的话是对的,随着这个产品的上市,风靡多年的录像带必然淘汰,这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个产业的颠覆。如果借着这个机会把握住市场变化,那么他张斌就能在原本的盗版市场上生生撕开一个口子,从而替代原来的盗版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到时候,靠着这行,发财是肯定的,所赚取的利润远比拍破电影更强,想到这张斌的眼睛越来越亮,就连呼吸都开始有些急促起来。

第895章 上市推广

  说干就干!

  张斌是一个果断的人,当他搞明白VCD的前景后,马上就做出了决定。

  香江的盗版录像带原本就很普遍,每一部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会有专门的古惑仔偷偷带着小型摄影机去电影院进行现场拍摄录制,这种在新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就会冒出来的盗版录像带被称为“枪版”,枪版的意思实际指的“抢先版”,虽然这种枪版质量不好,画面模糊,播放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人影晃动的情况,但对于许多不想花冤枉钱买电影票去影院的那些人来说,枪版是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同步看到新片最好的选择。

  除去枪版外,还有清晰版,这种是影院内部的人在放映时候偷偷录制的,因为设备更好,录制出来的画面更清晰,然后再私下卖给做盗版的社团翻录,这就是清晰版的来源。

  此外,还有高清版,高清版就和前两者不一样了,实际上是直接通过放映拷贝进行翻录的,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和电影公司那边出来的正版录像带没多少区别。

  在香江盗版行业已经成了一个产业,虽然各大电影公司想尽一切办法打击盗版,可收效甚微,根本就没办法杜绝。

  而现在,张斌判断VCD即将取代传统的录像带,那么未来VCD光盘就是盗版的首要选择。目前还没人介入这个行业,张斌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他一方面找人去弄清楚VCD光盘的专制和刻录模式,包括设备和录制成本,另一方面张斌发动手下开始在香江收集目前市面上的正版电影、电视剧,买来之后分门别类,用来作为接下来翻录成VCD的“母带”。

  VCD的视频技术不是太复杂,而且这种视频技术在电脑行业已经得到了运用。虽然核心技术掌握在盛华手上,但这只是解码器方面的技术,和光盘刻录完全是两码事。

  通过传统的CD刻录设备进行升级,就能达到VCD光盘的刻录。张斌搞明白这点后,立即就通过他海外的渠道弄了一条流水线过来,然后在葵涌附近找了个村子,搞定了当地的村长,让自己的小弟带着人弄了个小厂。

  安装好设备后,在花大价钱请来的专业人士带领下,张斌的VCD碟片刻录流水线调试完成,接着张斌就用收集来的“母带”开始翻录刻制VCD,等到产品出来后,张斌拿着刻录好的VCD碟片在盛华的VCD机器上播放,播放效果令他异常满意,就此张斌追加了投资,不仅增加了两条设备线,同时还24小时不间断地开始盗版各式各样的电影、电视剧还包括一些带有色彩的生活教育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