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45节(1 / 2)

  “爸,这个改制市里或者省里是什么想法?”宋援朝问。

  林道远笑笑,意味深长道:“怎么?听到这个消息就按捺不住了?”

  “您这话说的,毕竟我去金陵工作的时候就是在南都任的职,再怎么说这也是我的老单位嘛……”

  “行了,你小子就别来这套了,你盯了南都这么多年我还能不知道?”林道远没好气地反问一句。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继续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林道远。

  从烟盒里取出一支烟,宋援朝连忙打着火帮林道远点上,林道远抽了口缓缓道:“这几年南都的情况不太好,具体是什么原因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宋援朝默默点头,对于南都的情况宋援朝是很了解的,哪怕他这半年在美国也一直关注着。正如林道远说的那样,南都这几年情况不太好,尤其是宋援朝离开南都之后,随着江大海等几个老南都的领导也陆续离开,新的领导接手了南都,虽然对南都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南都依旧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

  实际上,在宋援朝去南都当副厂长的时候,南都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只不过当初的南都作为金陵最大的食品企业,依旧拥有不小的市场,再加上多年雄厚的底子还在,表面上看起来依旧火红,可实际上却是隐患重重。

  当年林道远曾经问过宋援朝对南都的看法,宋援朝也直言不讳地说了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后来一分厂脱离南都成立司特合资公司的发生。

  这些年,南都的情况日渐越下,企业退休人员多负担重、产品老三样、内耗严重、市场日渐萎缩……更要命的是,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整个社会上诸多企业三角债问题严重,这个问题已经开始渐渐爆发了,南都作为金陵的老牌国企,同样深陷其中。

  根据宋援朝所知,目前南都仅牵涉到三角债方面的金额就高达3700多万,这个数额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南都去年一年的产品销售额还不到3000万,按照南都的12%左右产品毛利率来计算,全年的毛利仅350万左右,但如果去掉企业正常支出,如设备折旧、生产消耗、员工工资、退休工资、福利等一系列的开销话,企业实际是亏损的。

  可问题在于庞大的三角债债务拖累了南都,3700多万的三角债就和一座大山一般压得南都连气都喘不过气来。

  一家企业的经营良好除了产品外主要看的是资金流的情况,哪怕你的产品市场上卖的再好,一旦资金流断裂,这家企业也就危在旦夕了。更何况南都现在的产品多年未变,靠着老本吃了这么多年,随着目前市场上不断有新的同类企业和新产品的出现,南都的情况越发糟糕。

  林道远摇头道:“从前年开始,南都的资金就出问题了,这两年市里陆续拨了几笔钱给南都,总金额已超过了3000万,原本是打算让南都用写钱进行自救,无论是内部改制或者盘活企业自身都可以,再不济先把债务给解决了,谁想这几笔钱最终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去年年底,南都方面再一次向市里汇报了资金和债务问题,希望市里能再拨款1000万给南都救急,这个报告打上来后,市里几位同志就吵翻了天,现在市里同志都觉得现在的南都几乎成了无底洞了,而且狮子大开口一次比一次要的多,这样下去再多的资金注入也是无济于事。”

  抽了口烟,林道远眉目中有些恼怒:“财政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这两年各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非常严重,有些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经营了。省市两级为了这个问题做了许多努力,可见效却不怎么样,而且投入的资金总不见到实际的效果,相反越投入越多。”

  “有些时候,政府托底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就拿南都来举例吧,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不少钱了,再这样投进去最终是什么结果谁又能保证?所以这一次南都再向上级伸手,市里实在是不看好南都能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同志提出对南都的这种情况没必要继续托底,可以尝试改制的建议。”

  听到这,宋援朝点头表示理解,南都虽然是食品大厂,也是金陵的一块招牌。但现在的南都已经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了,债务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企业经营又出了毛病,管理上的弊端一直重重,仅仅靠着上级部门的输血存活,这样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况且目前各企业三角债情况非常严重,依靠简单的资金注入去解决问题,就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从而导致越清越欠,越欠越多的结果。

  等到明年,全国三角债规模达到了3000亿之巨,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南都就是牵涉三角债企业的之一,而且南都除去三角债外还有自身的诸多问题存在,靠着简单地托底已经根本无法改变南都的局面了。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林道远告诉宋援朝,市里经过讨论后觉得南都现在这样的情况必须进行改制,但如何进行改制却看法不同。有的认为对南都的管理层进行调整,从管理者下手对南都进行内部改制。也有的同志觉得国企的体制僵化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就算换几个管理层恐怕也起不到好的效果,之前的做法不是没试过,可结果却依旧还是那样,要改不如实实在在地改更来得利索。

  因为看法的不同,市里内部的意见不统一,最终把这个皮球直接踢到了省里,让省里来拍板南都改制的方案。

  由于林道远当初在苏省的工作原因,目前负责这个事的省里同志特意征询了林道远的意见,毕竟当年林道远力排众议把南都一分厂划分出来作为合资企业试点,从而早就了现在的司特公司,而现在的司特公司已经成了金陵、苏省乃至全国的著名食品饮料企业,其规模早就超过了南都,每年的产值和上缴税收是南都的数十倍。

  一分厂合资,也就是司特的成功可以说是林道远在苏省工作亮眼的一笔,因为尊重老领导,再加上考虑到老领导在企业改制上的高瞻远目,省里的同志就特意给林道远打了这个电话。

第857章 海马

  “说说吧,从一个曾经的南都人角度来说说,你觉得南都的改制怎么改合适?”林道远把手里的烟头掐灭,拿起茶盅喝了一口,放下后对宋援朝问。

  宋援朝提着茶壶给林道远续满茶,笑着摇头道:“爸,您问我这个问题可是为难我了。”

  “有什么为难的?”林道远看了宋援朝一眼,意味深长道:“你不用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仅仅站在南都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记住!我要听的是真话。”

  宋援朝沉咛了片刻,开口道:“既然您让我说,我就随便说说。”

  “爸,我觉得市里领导的看法是对的,目前企业三角债情况的确非常严重,而且这个情况已经成了许多企业的普遍现象。您还记得我当年在一分厂任职,成立销售公司并且实施客户评级制度,对货款回笼的比例严格考核政策么?其实当年我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无论在一分厂或者是司特,也一直力推这个政策的施行。”

  “这个事我知道,当年曾经有人还说过,你宋援朝是眼睛钻钱眼里去了,做企业哪里有你这么干的?这不分明是把生意往外推么?”林道远很是感慨道,接着又叹了口气:“现在看来,你当初这样做是对的,如果南都当年也能按照你的想法来实施这个政策哪里还会有这么多三角债?也就谈不上背上这么重的负担了……”

  “其实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南都和当年的一分厂还和后来的司特不一样,南都是国企,体制摆在那边,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惯例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如果让南都和司特一样实施这样的政策,难度要大的很,再加上国企领导和合资企业领导的不同,遇到的阻碍也更大些……”

  林道远摆摆手:“这个就不用再说了,我当然明白。”

  宋援朝点头道:“除去三角债问题外,就是南都的内部问题了,这些问题从根本来说同样也是体制问题。从这点来讲,我是赞成改制的,而且对南都的改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改制,仅仅换个领导,又或者继续注入一笔资金什么的,恐怕治不了本。”

  “这么说,你是赞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咯?”

  “对的!”宋援朝不避讳道:“虽然我对南都有一定的想法,但我不否这些。而且从事实来讲南都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情况,除非上级部门愿意无休止地不断注入资金给南都输血,要不然彻底的改制是最合适的目前南都的。”

  “而且爸,这个改制我建议宜早不宜迟,毕竟现在南都还能勉强支撑,一旦南都的情况继续恶化,或者上级部门不再给南都输血的话,那么看似强大的南都说不定会在很短时间内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恶果。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企业包括社会稳定都不是什么好事。”

  林道远默默点点头,宋援朝说的这些也正是他所考虑到的。

  至于南都的彻底改制究竟怎么改,林道远是一个退下去的干部,他就管不了了。无论是和当年一分厂那样合资改制,又或者直接从企业体制改制入手,都是现在的领导来拍板的,林道远最多也就是给予一个参考而已。

  看了一眼宋援朝,林道远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可这个念头仅仅只是一现后又打消了。

  宋援朝连司特的董事长职务都已经辞去,更不用说其他了。如果宋援朝依旧还在司特的话,还是体制内的人的话,那么把宋援朝调去南都任职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以宋援朝的能力一定能带领南都走出困境,只可惜宋援朝是绝对不愿意的,而且作为宋援朝的老丈人,林道远非常清楚自己这个女婿早就盯上了南都,要不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在司特的时候就要向南都下手了。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南都如果真的改制,由宋援朝出面无论是合资或者以私人的名义收购南都,或许对于南都都是一件好事。

  除了在确定改制的问题上林道远和宋援朝聊了聊外,至于其他的并没有深谈。毕竟南都改制只是小范围的讨论,还没形成最终的意见,现在说其他的未免也太早了些。

  何况林道远已经不在苏省任职了,他现在是一个退休的老人,哪怕苏省那边因为尊重老领导来询问他关于南都改制的意见,林道远也仅仅只会说一些自己对改制问题的看法而已,绝对不会去用自己去影响改制的后续。

  宋援朝很清楚林道远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他也没问林道远其他问题,更没有提出让林道远通过以前的关系在南都改制上给予自己一点便利什么的。但不管怎么样,今天林道远告诉宋援朝这件事,就让宋援朝很意外了,有了这个消息,宋援朝当天晚上就给孙耀良打了电话,让孙耀良密切关注南都的情况。

  和孙耀良挂了电话后,宋援朝又给郑国元去了电话,让郑国元开始着手制定南都改制的方案。为了保密起见,这个事控制在小范围,司特方面知道的人并不多,就连总经理露丝那边宋援朝也没透露半点消息。

  宋援朝回到燕京的第三天,罗阳也终于回来了。

  这天,宋援朝夫妻去了罗阳在燕京的院子,这个院子还是当初罗阳在大栅栏做买卖赚钱后买的。院子的规模虽不如宋援朝那边,却也算很不错的院子,而且这些年因为燕京这边合适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再加上燕京许多地方的拆迁和城市建设,这样的四合院已经很难入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