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42节(1 / 2)

  “讨厌……”虽然嘴上骂着,可林燕的眼中却是柔情似水,她和宋援朝也分别好些日子了,分别的这些日子,林燕那天不想念着丈夫呢?

  两人在一起腻味了一会儿,林燕这才挣开了宋援朝去了厨房给他煮馄饨,宋援朝也跟了进去,站在一旁看着林燕,眼中满是甜蜜。

  “孩子们呢?”

  “琳琳和晓芸她们带出去玩了,怕在家吵着你休息。”林燕见锅里的水滚了,添了一碗凉水回答道。

  “你怎么没去呀?”

  “我去了谁给你煮馄饨?你这个没良心的。”林燕白了宋援朝一眼,宋援朝傻傻笑了起来,正笑的开心呢,林燕没好气地对宋援朝道:“别傻愣着了,去柜子里把大碗给拿来。”

  “哎!”宋援朝应了一声,连忙转身去取了碗,接着林燕往碗里放了调料,然后冲了热水,这时候锅里的馄饨也好了,林燕拿着漏勺把馄饨勺出来,然后再撒上点胡椒粉,招呼着宋援朝就端进了餐厅。

  林燕包的馄饨味道真不错,再加上宋援朝睡了十几个小时肚子早就空了,两口一个很快就全下了肚。

  吃完了馄饨,摸摸微微凸起的肚子,宋援朝感觉到舒坦多了,顺手从边上取了支烟点起。

  “对了和你说个事,昨天晚上我和爸妈通了电话,爸妈让我们早点回去过年。”林燕收拾着碗筷对宋援朝道。

  “二哥二嫂他们一起去?”宋援朝问。

  “琳琳跟我们一起走,二哥你也知道,年底他们政府工作忙的很,估计得大年三十才能赶回去。”

  “大哥大嫂呢?这次回来不?”

  “差一点忘告诉你了,我妈昨天电话和我说大哥大嫂这次不光回来过年,还马上要调回来了。”

  “这是好消息啊!”宋援朝高兴道:“大哥这次回来安排在哪里?还有大嫂呢?”

  “大哥安排在燕京军区,如果没变化应该是驻在常山那边,大嫂的去向是301这已经定了。”

  “不错不错,大哥在外面这么多年总算能回来了,而且常山离家也不远,平时回家也方便,这下爸妈他们也能安心了。”

  前几年,部队百万大裁军,林建航的老部队那边也裁了不少人,有几支拥有悠久历史的老连队都没幸免。不过林建航的运气算是不错,最终留了下来。

  1988年,部队恢复军衔制,林建航授大校军衔,去年的时候林建航由副师级干部进了一步成为正师。

  宋援朝得知这个消息也为林建航感到高兴,而且林道远老两口现在都住在燕京,自己和林燕常住在沪海,再加上这半年一直都在国外,也好久没见老丈人和丈母娘了。

  “下周就要过年了,这样吧,等二嫂回来好她商量一下具体时间,如果她那边没问题我们就早点回去。”

  “行,等会我和琳琳商量一下,看看她那边的安排。”林燕一口答应道,利索地收拾了碗筷就去了厨房。

第851章 剥离

  还没等到罗琳她们回来,李大琪和秦正国就先到了。

  宋援朝起身带着他们去了书房,在书房坐下聊起了正事。

  这半年,因为宋援朝一直不在国内,盛华的工作都是由李大琪、秦正国还有在香江的徐慧负责的。

  虽然宋援朝一直和他们有电话联系,但有些事仅仅靠电话是不够的,所以这次宋援朝回来前就和李大琪还有秦正国约好在沪海见面。

  喝着茶,听着李大琪和秦正国对公司的汇报,宋援朝时不时在记录本上记下几个要点,然后又询问了一些情况。

  一个多小时后,基本的汇报完成。宋援朝问还有什么没说,这时候秦正国忍不住开口问道:“我说援朝,盛华服饰那边你真的打算结束了?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在回来之前,宋援朝就电话告诉秦正国,准备把盛华服饰的业务给出售,包括在鹏城的盛华服装厂等一系列的产业。

  秦正国接到宋援朝的电话后就着手安排了这项工作,这些日子已经做好了资产审核和其他前期准备工作,就等宋援朝回来正式拍板了。

  虽然秦正国不折不扣执行了宋援朝的这个命令,但对于宋援朝这个决定还是有些异议的。毕竟盛华服饰是盛华最初起家的产业,从开始建立到现在,盛华服饰为盛华的江山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盛华服饰,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盛华集团。

  尤其是最初,盛华服饰为盛华集团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流,也是盛华集团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来源。再加上前几年盛华集团以盛华服饰的名义进行上市,获得了大量资金,而秦正国、李大琪等人也借着盛华服饰的上市一跃成为了拥有资产上亿的富豪。

  现在宋援朝突然决定要结束盛华服饰,并且出售盛华服饰的产业,在感情上秦正国还是很舍不得的。

  “目前从纺织品产业来看,虽然出口利润比以前少了许多,可整体的出口额还是在不断上升的。盛华服饰作为盛华上市的主体公司,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出售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不如再等一等?”

  “大琪,你的看法呢?你以前是盛华服饰的总经理,对于这一块情况更熟悉,你是怎么看的?”宋援朝没有回答秦正国的问题,反而对李大琪问道。

  李大琪皱眉思索问道:“援朝,是不是你这次在外面听到什么风声了?才做的这个决定?”

  宋援朝笑笑,摇头道:“风吹草动这些暂且不说,我问你们,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全国目前纺织品企业,包括服装企业有多少家?或者从小的来说,仅仅鹏城一地极其周边地区,现在又有多少这样的企业?”

  一时间,李大琪的眉目紧皱,就连秦正国也若有所思。

  宋援朝手里拿着打火机轻轻在扶手上磕了磕,起身道:“你们的顾虑我能理解,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纺织品产业或者说服饰产品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有个问题必须要看清楚,从八十年代初期到现在,整整十年的时间,也就是国内的同类企业发展速度和行业竞争问题。”

  “刚才正国也提到了目前盛华服饰在利润方面的下滑情况,虽然这个下滑还不是太明显,而且由于出口量的不断上升,整体的企业利润依旧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情况。”

  “可是这个产业面临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说句不好听话,从我的角度来看,纺织品包括服饰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相互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将来出口额不断放大的情况下,使得利润越来越少。”

  “还记得去年大刘把电器厂出售给盛华的事吧?”宋援朝问,见两人点头,宋援朝又问:“大刘为什么要出售电器厂给盛华?不就是因为出口利润的不断下滑么?大刘自己都说过,当年他靠着电风扇占领北美市场的时候最初利润可以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可现在因为竞争太激烈,利润只能维持到3%左右,做电器出口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纺织品也是如此,最初大琪在沪海成立腾飞厂,正国在香江以盛华的名义出口产品,当年的利润能达到多少?如今的利润又是多少?如果不把国家退税计算在利润方面的话,真正的利润又是多少呢?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我想你们很容易计算得出来吧?”

  李大琪和秦正国两人对视一眼,默默点了点头。

  宋援朝继续道:“盛华收购大刘的电器厂,是为了盛华在电讯产品和电脑产品做基础进行转产,同时我们在内地市场也有大刘没有的优势,不用靠出口仅仅靠内地电器市场就能很滋润地活下去,这个着眼点和大刘生产风扇出口是不一样的。而在纺织品产业方面,目前的盛华服饰却不具备这样转产和改变的能力,既然如此它的最终结果也是早就注定的。”

  “现在来看,纺织品产业还没到大幅度滑坡的程度,从商业角度来判断也是最利于出售和解决问题的好时候。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等到这个产业多如牛毛,把整个市场都做烂做残了,这个产业又能卖给谁呢?谁还会去接手?”

  两人无语,宋援朝说的很明白,目前这个产业还没到很糟糕的地步,不过已经有这个苗头了。所以现在出售这块产业是最合适的时候,也是能卖出好加强的时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