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34节(1 / 2)

  郭涛想了想觉得梁保罗这个话倒说的也没错,但郭涛还是对投资公司的投资有所戒备,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刚才梁保罗所提到的公司控制权和经营权的问题。

  虽然他的公司(工厂)只是一家小企业,可毕竟是郭涛耗尽心血建起来的,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规模,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些投资,把自己的企业拱手相让,郭涛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梁保罗也看出了郭涛的顾虑,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郭涛犹豫之下表示可以先对后续提出的合作方案看下情况,如果合适就接受,假如不合适的话只能以后有机会再合作了。

  见郭涛这样回答,梁保罗起身向郭涛握手,表示这样没问题。接下来投资公司这边对尽快对郭涛的企业进行实际评估和方案制定,郭涛这边只需要配合就行了。

  众星投资的速度很快,当天下午就派人入驻了郭涛的企业,开始了评估和方案制定工作。

  因为郭涛的企业规模不大,成立的时间也短,再加上郭涛当过国企领导,对于财务制度比较重视,来往账册很完善,所以许多工作做起来很快。仅仅没几天,也就是在大年二十九的这一日,投资公司就完成了所有工作,给出了几个方案。

  郭涛看完方案后考虑了许久,终于确定了其中一个方案,出让39%的股权给众星投资,从而换取众星投资的150万资金的注入。此外,众星投资不会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但会派驻一个财务人员进入企业,以确保投资资金的使用和日常财务工作。

  大年三十一早,宋援朝就接到了众星投资那边的反馈,梁保罗告诉宋援朝,正式的协议已经完成,等春节过后,众星投资的资金就会打入郭涛企业的账户上,此外对于郭涛企业的设备更新和升级方面,众星投资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帮郭涛找到了更合适的供应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最多一个月的时间,企业的升级换代就能完成。

  知道这个消息后,宋援朝也放下心来了,他也没想到自己搞的这个投资公司第一个投资居然会是给自己老同学的丈夫投资,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实际上,郭涛的企业根本不值这些钱,要知道郭涛在创办这家企业的时候虽然拿出了所有家底,但这些钱加起来并不多,哪怕这一年多来,这家企业在郭涛的经营下逐渐壮大起来,也赚取了不少利润,但以目前企业的规模和现有设备资产各方面来看,别说150万了,这些股权仅以资产来计算,恐怕连三分之一都不一定值。

  但问题在于做这个投资项目主要有三点因素。

  第一因素是郭涛企业的产品原因,目前郭涛的产品可以说在国内是比较特有的,而且还拿到了国外的长期订单。

  相比郭涛,众星投资公司的渠道可要强许多了,众星公司对于目前郭涛的大客户,也就是那位科克先生进行了了解,在得知科克先生背后所代表的公司之后,就能确定只要郭涛这边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货,仅靠复古系列一个系列产品,未来获利是非常可观的。

  第二个因素是郭涛个人的原因,郭涛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营能力来看都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这样的人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投资公司投资的目标虽然是企业的本身,但实际上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经营者。对于投资行业来说,挑选优秀的经营者或者创始人,远超出对企业本身的评估,再加上郭涛这家企业目前虽然不起眼,可从潜力来说是非常大的,现在的投资虽然表面上来看是投资公司吃了亏,但从未来的角度来评估,依旧是值得的。

  至于第三个因素就是宋援朝的因素了,对郭涛公司进行投资宋援朝是做过指示的,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郭涛一些便利和扶持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了,宋援朝也可以不这么做,以宋援朝的财力而言,用私人的方式借钱给郭涛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宋援朝并没有这么干。

  用一句话来形容,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既然在生意场上,许多事还是按着生意场的规则来做更合适些。如果宋援朝大大方方地自己掏钱借给郭涛,固然解决问题非常简单,但这么做却是破坏了生意场的规矩,而且还会导致他和郭涛夫妻的关系起到微妙的变化。

  许多时候,私人出手和通过商业角度来处理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宋援朝经历了一世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有句老话说的好,叫救急不救穷,其实在生意场上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把私人感情介入到商业中去,弄不好到时候大家的关系就变味了,将来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麻烦事。

  正是因为如此,宋援朝才会通过投资公司出面避开这样的可能,这既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让郭涛夫妻避免和自己在资金上有直接的来往,从而确定双方的合作平等。

  再加上宋援朝本人对郭涛的企业的确也看好,虽然郭涛的企业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企业,可要知道哪怕在几十年后,实业依旧是占据一席之地的。一个做专又做精的企业,未来的前途不会差,相比高科技企业或许不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可从长远来看,这个投资不会差。

第835章 前期安排

  今年的春节是在沪海渡过的,因为林宇航的工作调动,林宇航和罗琳也把家安在了沪海,再加上罗阳和李晓芸夫妻也回到了沪海,所以今年的春节很是热闹。

  大年三十下午,林道远夫妻也来到了沪海,直接住进了宋援朝的家。

  老两口见到有些日子没见的孙子、外孙和外孙女后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陈玉琴更是抱着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外孙女乐个不停。

  至于林道远就矜持许多了,虽然他的脸上也露着笑容,但作为家里最年长的长辈,他还是保持了一贯的严肃,私下里陈玉琴还说了他几句,说他在家都端着架子有意思么,都快退下来的人了,等过几个月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和普通退休老头子又有啥区别呢?

  年夜饭在宋援朝家,张家阿娘一家也来了,家里就更热闹了。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过了大年三十,等到第二天初一的时候,小邵也从姑苏那边赶了过来,给老领导林道远拜年,接下来的几天里,家里来往的宾客可不少,有些是来找老爷子的,也有给宋援朝拜年的,一直忙碌到初三过后才渐渐清净些。

  初四,宋援朝难得睡了个懒觉,九点过后才起床。

  洗漱完后,他简单吃了个从静安宾馆买来的小法棍当早餐,刚吃完就看见林道远和陈玉琴两人出去遛弯回来。

  “爸、妈,你们回来了?”

  “嗯,回来了。”林道远点点头,看了一眼宋援朝:“援朝,你今天有事吗?”

  “今天没事,这不难得睡了个懒觉么,怎么爸?您是不是……?”

  “我们爷俩聊聊?”林道远冲着书房那边指了指,宋援朝连忙答应,和林道远一起去了书房。

  在书房坐下,林道远点上一支烟:“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后天吧,您什么时候走?要不我们一起回去?”

  林道远摆摆手:“我过些天再回,我都是马上要退休的人了,这么早回去也没什么事,让同志们尽快把担子挑起来,再过几个月彻底退下来,我也就一身轻松了。”

  “这倒也是,既然这样您就和妈在这边多住几天。”

  林道远不置可否笑笑,接着对宋援朝问:“你这次回去是不是要递交辞职报告?”

  宋援朝点点头:“辞职报告过年前已经写好了,等回去后就正式递交上去。”

  “你呀……”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个事,但林道远依旧摇头叹了一声。

  “其实你没必要这样,虽然我退下来了,但司特从成立到现在都是你在负责,和我的关系并不大。就算我走了,也不会影响到司特。”

  “我这个道理我明白,不过爸,你也知道我的想法,借这次机会从司特离开也是一件好事。”宋援朝轻声回答道。

  林道远没说话,静静抽着烟,过了许久他把烟头掐灭。

  “行吧,既然你都想好了,就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

  “谢谢爸……”宋援朝感激道,他刚才心里还有些担心林道远会不同意他辞职,让他继续留在司特呢,没想到林道远居然没有反对。

  林道远心里也清楚,当初他打着考验宋援朝的幌子把宋援朝强行弄到金陵是有私心的。一直以来,林道远都知道宋援朝的能力,也清楚他的本事。

  当初把宋援朝弄到金陵,一来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证实自己的判断,并且给宋援朝一个锻炼的机会。二来也是因为自己马上要去金陵工作,考虑到宋援朝的能力,把他安排在那边给自己打个前站。

  事实证明,林道远没看错宋援朝,宋援朝到了金陵后在南都干的着实不错,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做出了常人好几年都做不到的成绩。这个结果不仅让林道远高兴,同时也很欣慰。

  接着,林道远在宋援朝的建议下对南都一分厂进行改制,从而造就了金陵第一家合资企业司特的成立。而这些年来,司特公司在宋援朝的主持下越来越壮大,目前已是国内饮料行业和方便面行业的大企业了,其产值从最初的合资公司到现在,不知道翻了多少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