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28节(1 / 2)

  “我说老潘,大家又不是什么外人,什么话不能说的?”孙耀良不满地批评了他一句,接着就对张坚问道:“老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潘怎么好好的就去社科联了呢?”

  张坚迟疑了下,最终还是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了大家。

  潘向东最初去的的确是委办,而且因为他是京师大学的毕业生,进了委办后就是副科的职务,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但潘向东这个人比较耿直,再加上在京师大学读书的时候眼界大开,对于国外的经济问题有所研究和看法,到委办工作后在工作上往往思想和一些老干部老领导有所区别,换句话来说就是对一些经济和改革的问题产生了不一样的碰撞。

  因为理念的不同,潘向东对待一些政策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一样,正是因为如此被某些领导觉得他不“稳重”,再加上后来因为在一件事上和领导起了争执,直接被打入了另册,接下来给穿了小鞋,调离了委办发配到了社科联。

  去了社科联,虽说潘向东的副科成了正科,表面看起来是提了一级,可实际上社科联这样的冷衙门哪里能和委办比?所有人都清楚潘向东去了社科联后就没什么前途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在社科联慢慢熬着,等熬个十几二十年,退休前捞个局级什么的顶天了。

  听完张坚的讲述,众人长吁短叹,都为潘向东感到不值。

  一个优秀的青年干部被分配到社科联这样的部门,未来的前途简直黯淡。反而是潘向东本人倒没什么,他笑呵呵地说在社科联同样也是工作,干工作在哪里都行,而且社科联的工作也很重要。

  “老潘,你就打算以后一直窝在那边?”吕军皱眉问,作为干部他很清楚社科联是什么部门,说起来也就比档案局、民宗局稍好些罢了,潘向东去了这样的地方能有什么前途?

  “先呆一段日子在说吧,川省那边不比沿海地区,许多地方的领导思想观念陈旧,要改变起来很难。不过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观念终究还是会改变的,现在是这样,未来说不定就不同了。再说了,社科联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们都是学过政治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里不是有句话么?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社科联主要的工作就是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委办、政府之间沟通的纽带,做好双方之间的桥梁,成为发展科学的参谋和助手。从这点来看,社科联的重要性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可有可无嘛。”

  “这话说的对,但也不对!”程蒙山摇头道:“从社科联的职能来说,老潘你这话没问题,但是如果地方领导思想观念不改变的话,社科联依旧起不到任何作用。你可别忘了,社科联并不是决策部门,只是提出参考和建议,这种参考和建议在上级部门不认可的情况下,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老大说的没错!”孙耀良点头,转向潘向东道:“老潘,不是我打击你的积极性,你在委办都没能办到的事,你觉得到了社科联就能办到?”

  潘向东苦笑了下,轻叹了一声没再说话。

  “老潘,我觉得你还是别在社科联干了。”一直没说话的宋援朝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不干?不干难道跟你去干企业?援朝,这个就算了吧,我这个人有自知之明,可不是搞企业的料,要不然早就和老张一样去企业工作了,对于这点我有自知之明。”

  “干什么企业啊,你既然想继续在机关部门工作就换个地方呗。有句老话不是说了么,树挪死人挪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继续呆着社科联干嘛?这不是浪费么?”

  “援朝说的没错,老潘,这个事你可以考虑考虑,说实话你在社科联屈才了。”程蒙山点头道。

  “我也觉得三哥说的没错,老潘,来的路上我就劝过你,现在大家也这么觉得,我觉得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张坚也劝道。

  潘向东长叹了一口气,苦笑摇摇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工作调动哪有这么简单的?如果有这个可能我早就离开社科联了……”

第824章 人挪活

  “只要你有这个想,这个事你就别管了,我有路子。”宋援朝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潘向东一愣,疑惑地朝着他看去。

  “川省那边我没关系,不过假如你愿意去潮县工作的话我倒可以安排。”

  “潮县?”潘向东想了想问:“是不是沪海下面的那个潮县?”

  “对!就是那边!”

  “你那边有关系?”潘向东忍不住追问。

  别看潘向东表面风淡云轻,可实际上他也知道继续留在社科联前途黯淡。作为京师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潘向东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机关工作,他是真心想做些事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可事实给了潘向东当头一棒,由于理念和认识的不同,他被人直接从委办踢了出去,落到了去社科联坐冷板凳的结果。这个跟头跌的可不轻,如果没有今天宋援朝说这么一句话的话,或许潘向东就认命了。

  十几二十年后,潘向东恐怕会在社科联一直工作,苦苦熬着资历最终退休前捞个副局乃至局长的职务,但就算这样,当初年轻时候的热血也早就冷却,满心的抱负也成了过眼云烟,最后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干部罢了。

  可不这样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潘向东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除了大学生的身份外并没有什么靠硬的资源和背景,就算他想从社科联这泥潭跳出去也没这个可能啊。

  至于去企业工作,潘向东其实也考虑过,可他自己也知道他并没有半点企业经验,也自认也没有宋援朝、孙耀良甚至张坚在企业方面的能力。所以想来想去,潘向东最终还是认命了,他只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等上面领导的思想改变,又或者换了有能力有进取精神的领导后,他才有机会重新爬起来吧。

  不过这些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把命运交给别人的手里,最终有几分把握谁都不清楚。

  现在,宋援朝突然问他愿意不愿意去潮县工作,潘向东心头猛然升起了希望,假如宋援朝真能把他从现在的单位调任到潮县的话,说不定对他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大家不是什么外人,我实话实说吧,我有个亲戚就在潮县任职……”宋援朝也不隐瞒,直接说了下林建航的情况,当得知林建航是潮县的二把手,而且目前潮县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并且急缺人才的时候,潘向东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老潘,如果你愿意去潮县的话,这个事我来帮你安排。”宋援朝很有把握道:“不过有个问题得提前和你说清楚,你现在是正科,去了潮县恐怕正科的职位不一定能保证,但我能保证的是副科职位绝对没问题。至于工作分管和其他方面,到时候也具体安排,不过绝对不会让你吃亏就是。另外,你爱人孩子也可以一起过去,户口调动和工作安排、上学什么都能解决,怎么样?你考虑考虑?”

  听到这,潘向东猛然就动心了。

  潮县虽然不是大城市,但地处沿海地区,从这点来说要比川省那边强多了。而且宋援朝直接告诉他去了潮县不仅能安排他的工作,就连爱人和孩子也能帮忙安排,相比继续留在社科联要强多了。

  更重要的是去潮县后,潘向东就能从社科联这样的部门跳出来,从而施展自己的抱负。至于什么级别不级别的他不在乎,原本自己在委办就是副科,后来去了社科联升的正科说白了实际上是明升实降而已。现在有去潮县的机会,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怎么能放弃呢?

  “谢谢了,援朝,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潘向东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想明白后心里就有了决定,他拿起面前的茶杯向宋援朝如此说道,抬手就干掉了这杯茶。

  “好,国庆节后我就安排这事,你先抽空把你自己的个人资料写一份详细的简介给我,至于其他的就不用管了,耐心等着调令吧。”宋援朝很有把握地对潘向东道,潘向东连连点头,脸上满是笑容。

  “这是好事啊!”程蒙山同样高兴:“来!我们一起干一杯,祝老潘退一步海阔天空,未来前程似锦!”

  “对对对!大家一起来祝老潘!”孙耀良等人同时说道,所有人都露出了喜色。

  老潘的事只是一个插曲,解决完这个事后,大家继续谈笑风生,到了中午一起去了餐厅,餐厅那边已经定好了酒宴,今天中午大家不醉不归,晚上就各自活动了,因为吕军明天要结婚,总不能把新郎官提前给灌醉了吧?要不耽搁了他明天大喜的日子就不好了。

  这顿酒从中午一直喝到下午三点多,由于高兴大家喝的很是尽兴,就连宋援朝喝的都有些醉了,而醉的最厉害的就是潘向东了。

  也许是因为这一年多来,潘向东北发配到社科联坐冷板凳让他的心里一直不畅,而今天突然因为宋援朝的原因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心情的改变,也让潘向东的心结打开,从而多喝了几杯。

  吕军先走了,他是明天的主角,要早点回去,孙耀良和程蒙山好久不见,两人勾肩搭背地上楼喝茶聊天去了。宋援朝帮着张坚扶起有些多了的潘向东,好不容易把他送回了自己的房间,等把潘向东弄上床,看着他呼呼大睡的模样,宋援朝这才松了口气。

  “三哥你等会没事吧?”

  “没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