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418节(1 / 2)

  现在的健力宝已经不是之前的小厂了,从一家小厂到现在的规模,李经纬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从这点来说他的确是一个天才。

  成功的关键除了产品外,李经纬的胆略和魄力是最重要的,当初为了打开局面,李经纬第一个吃螃蟹赞助奥运会,从而使得健力宝名声大噪获得了成功。

  要知道当初李经纬赞助奥运会的时候,整个厂子账上才仅仅28万元,可就算这样他依旧破釜沉舟拿出了20万元来赞助奥运会。

  赞助完后,健力宝的账面上就剩下了区区8万元,这点钱也就勉强维持生产,再加上快速消费品尤其是饮料产品在生产销售方面占用资金比例很大,货款回笼相对缓慢,一个不小心资金链就会断裂,等到那时候厂子随时会完蛋。

  赞助奥运会,李经纬可是冒了极大风险的,因为谁都无法保证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回报。一旦失败,刚刚建立来不就的健力宝就会成为历史,而他李经纬也会像在赌桌上压下最后一个筹码的赌徒一般,输光身上最后一个铜板。

  不过李经纬最后还是赌对了,由于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华健儿拿到了极好到成绩,再加上这又是一次中国第一次回归奥运会的盛会,在全国上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着奥运会的机会,健力宝成为了名声大噪的东方魔水,随即而来的就是雨片一般的订单和市场的需求,从而把已经在悬崖边上的健力宝拉了回来,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去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3亿之巨,成为了国内第二大饮料企业,企业和李经纬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巨大荣耀和收益。

  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次李经纬又盯上了全运会,打算故伎重演再一次通过饮料赞助的方式让健力宝更进一步。为了这才赞助,李经纬已经提前准备了200万左右的经费进行竞标,但他没想到司特和申美这两家公司也盯上了全运会,突然出现的强大对手让李经纬感受到了压力,他临时决定增加赞助比例,怎么也得从对手手里把赞助权给抢过来。

  200万的经费不少了,要知道上届奥运会李经纬仅仅花了20万而已,目前准备的资金已经是奥运会赞助的十倍之多。原本李经纬的信心是很足的,可今天碰到宋援朝,又和他简单的见面对话后,李经纬突然感觉到恐怕这些钱依旧不够,这才有了紧急打电话让公司继续增加100万资金的动作。

  别看目前健力宝的年销售额很高,已经达到了1.3亿之巨,可实际上健力宝手上真正能动用的流动资金并不多。

  一方面是这一年过健力宝因为快速扩张到处都需要用钱,厂房、生产线、招工、市场覆盖、销售分成等等,每个地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往往左手刚进来的钱右手就花出去了,根本就留不下来多少。

  第二方面,就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资金投入和回笼比例的,快速消费品因为产品的特殊性,通常在生产到销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产品积压,库存相对会维持一个较高的比例。

  这部分都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在实际销售到货款回笼阶段,同样有资金和产品的压力所在,每月近千万的应收款和几乎同等比例的产品流转积压,使得健力宝的流动资金压力不小。

  其实这个情况不仅是健力宝有,司特方面同样也有。

  司特公司从成立到现在,扩张一直都在进行,虽说产值每年都以相当比例的幅度不断增长,可司特的资金压力也一直很大。

  尤其是目前司特通过产品性质的不同在企业内部划分了两大产业部,并且对各地的分厂结构进行了调整,就是为了重新整合司特在扩张中所导致的一些问题,从而减轻公司面临的压力。

  但相比健力宝,宋援朝从一开始就很注重资金的问题,尤其对销售环节的资金回笼有着特别要求。

  早在一分厂的时候,宋援朝就要求销售公司在追求销量的同时把资金回笼问题放在了同等的高度进行考核,同时对各经销商进行评级,按照销量、资金回笼各方面打分,划分经销商的等级。

  这样的操作,对于快速占领市场扩大销量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健力宝方面就不是这样,健力宝对市场是采取销售第一的态度,只要销量满足,货款账期可以放宽,这也是健力宝在短时间内能快速覆盖市场的一种手段。

  可在司特公司,这个模式是不允许的。

  宋援朝注重产品市场和销量,但对于资金回笼问题更是关注。尤其是经销商评级过程中,资金回笼的比例分数很高,在同等销售比例的经销商中,其中一个经销商在付款及时性好于另一个经销商的情况下,前者的分数比例就远高出后者,经销商等级就高,同样所得到的服务和批发价格也是不同的。

  在这种操作模式下,司特公司的资金周转状态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各企业中最好的,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司特公司在整个市场渠道过程中相对比较缓慢,不如迅猛的健力宝。

  其实在司特内部有人提出过改变这个模式,以市场和渠道和为重点,相对的放松一些对资金回笼的要求。

  但这个建议直接被宋援朝给否决了,因为宋援朝很清楚,一个企业资金运转的良好会决定企业的未来的持续性,而且现在国内市场正处于无序竞争的情况下,许多问题都被快速发展的经济所掩盖,但这些问题却依旧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不断放大。

  用不了多久,国内三角债的情况就会爆发出来,经历过这个时期的宋援朝亲眼目睹过许多原本经营不错的企业因为三角债的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造就严重的后果。

  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因为资金的拖累导致企业资金链问题存在依旧还有,从而制约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绝对不能等问题出现后再考虑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宋援朝最反感这样做,必须他从一开始就掐断了这个可能,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第805章 百万

  销售公司现在在各省建立分公司,除去把销售渠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考虑外,对于资金环节的控制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相比健力宝,司特的资金压力要小的多,虽然这些年司特也在不断扩张,投入的资金量巨大,可资金运转健康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在李经纬准备增加竞标金额的同时,宋援朝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这一次全运会饮料赞助招标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宋援朝对此是势在必得。

  宋援朝很清楚,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有两个,一个是李经纬的健力宝,另一个就是代表可口可乐公司的申美。

  相比这两个竞争对手,健力宝主打运动型饮料,在这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虽然宋援朝在和李经纬说司特也可以生产运动型饮料,但实际上对于运动型饮料方面司特这个项目还没正式上马。

  或许在以后,这个产品司特会正式立项,但短时间是不可能的。

  而且说白了,宋援朝其实根本就看不上健力宝所谓的运动型饮料说法,作为同行,宋援朝很清楚所谓的健力宝运动型饮料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健力宝这个产品从根本上并非真正的运动型饮料,它依旧属于碳酸饮料的类别,只是在碳酸饮料中增加了些电解质罢了。

  不过,由于目前消费者对于什么才是运动型饮料根本不太了解,再加上广告的效应和健力宝方面的宣传,这才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误会。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司特完全可以做出和健力宝相同的“运动型饮料”来,但宋援朝对此根本不屑一顾,他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真正的运动型饮料。

  可口可乐那边,主打的产品自然就是可乐系列了,以可乐作为全运会的赞助饮料产品,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合适的。但现在国内对于饮料的划分还不是很细致,在这方面也没有建立起碳酸饮料和运动饮料的区别,这才给了可口可乐,包括司特方面一个机会。

  宋援朝前世的时候对这届全运会饮料赞助最终花落谁家并不了解,毕竟这只是全运会不是奥运会,再加上当初的宋援朝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所做的行业也和电信有关,怎么可能去刻意了解这种情况呢?

  但从现在的情况判断,如果没有司特的介入,拿到赞助除去健力宝外也就是可口可乐了,而且宋援朝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了。

  虽然可口可乐的资本雄厚,实力更强大,可刚刚通过成立申美进入中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对于国内市场的定位和重视度还没成型,或者说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即将也要进入中国的百事可乐,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再加上两大公司总部的决策和态度,从而导致他们在有些程度上过高地估计了形式。

  这种情况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后才得到改变,在经历了公司内部的调整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后,两大公司同时重新改变了对中国市场的策略方向,从而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

  利用自身财大气粗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在中国市场上展开竞争,再加上一系列兼并的操作,这才使得市场占有率开始不断上升。等到二十一世纪,一个个原本强劲的竞争对手被逐一消灭,两大可乐公司在国内碳酸饮料市场占到了极高比例,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至少目前司特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可未来的威胁也不得不防,趁着现在还有机会的情况下,司特方面必须牢牢掌握住目前的市场,以做好最终决一胜负的准备。

  三天后,组委会针对饮料赞助的竞标正式开始,竞标的当天宋援朝带人准时抵达现场,他进入会场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已经先一步到的李经纬等人。

  带着微笑,向李经纬那边微微点头,李经纬同样也颔首示意,双方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实际上却有着无形的火药味。

  除去司特和健力宝外,会场还有好几家饮料企业,这些企业同样也是这一次竞标的参与者。

  见到宋援朝一行人抵达,几个企业的老总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脸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同时也有些沮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