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69节(1 / 2)

  秦正国看完资料,点起一支烟问道。

  “呵呵……”大刘笑了笑,伸手在秦正国放回在桌案上的文件资料点了点:“秦老板,贵公司在鹏城的盛华电子目前有五家配套工厂,其中一家是属于盛华集团下属,另外四家都是香江企业在鹏城的小型电子厂,我说的没错吧?”

  “刘老板的信息很准确呀,看来对我们盛华非常了解?”秦正国的目光朝一旁掠了一眼,见宋援朝坐着纹丝不动,他顿时笑了起来。

  “哪里哪里,既然要合作对合作伙伴进行一定的了解也是必须的嘛。再说了,你们盛华在鹏城这么大的名气,那个不知道贵公司情况的,我也是去鹏城的时候别人告诉我的。”

  大刘笑呵呵地如此回答,秦正国也不搭话,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大刘说道:“根据我的了解,盛华集团下属的自有配套厂暂时不谈,其余四家配套厂都是小型电子厂,规模不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也不强,目前主要是做一些部件组装方面的订单……”

  说到这大刘停顿了下,见秦正国和宋援朝不置可否,继续说道:“盛华电子是盛华电讯的下属企业,虽然这家公司成立仅仅一年时间,可听说目前在内地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强劲的。尤其是这几个月,盛华电子发往配套工厂的订单明显增多,这表示盛华电讯在内地已经打开了市场。刚才给两位看的资料,两位也应该能看出我们公司的实力,说句自大的话,我们公司目前是香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电子和小家电生产商。”

  “在鹏城的新厂从建厂设计开始就是按照香江总厂的规模来规划的,未来鹏城工厂无论规模和生产力会取代香江总厂,成为公司下属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从工厂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配置各方面看,不管是在香江还是在鹏城都是首屈一指的。”

  “电子产品的产品和产品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盛华电讯主要是做电讯产品,但两者也有许多互通之处。何况贵公司目前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些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供应,我认为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完全可以承担贵公司的需求。”

  “另外两位都是行内人,应该知道从工业化和质量方面来看,工厂规模越大,产量越多,成本也就越低,而且工业化生产质量也会相对稳定。这些优势都不是那些小厂能比的,所以从各方面来考虑,我们之间的合作有着基础,是一合两便的好事……”

  大刘侃侃而谈,说的也是头头是道。不得不说他这个人在商业上有几把刷子,而且对盛华的情况也做了细致的了解。虽然在话语中有些情况略有夸张,但本质却说的没错。

  今天来见大刘之前,实际上宋援朝和秦正国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

  作为香江最大的电子和家电企业,盛华在这方面和大刘合作有利无弊。

  更何况随着目前内地合作企业的不断成立,接下来盛华的业务会进入一个飞速增长期,现在合作的几家小型厂家无论产量和能力根本没办法满足盛华的需求,寻求新的合作公司是必然的。

  换句话来说,既然是零配件的代工,给谁做不一样做?何况大刘这边还有这样那样的优势。

  再加上大刘也不是普通人,能在商业上双方进行合作宋援朝并不反对,做生意嘛就是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大刘虽然在男女关系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他在商业上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大刘是潮汕人,香江潮汕人黑白两道的势力可不小,盛华集团在香江也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力量,哪怕成不了朋友也比成为未来的敌人好。

  秦正国略微思索了下哈哈大笑起来,爽快地表态合作没有问题,能和大刘合作也是他们盛华的荣幸。

第714章 产品事业部

  秦正国的话让大刘眉开眼笑很是高兴,就这样双方的合作意向在三人喝茶聊天中确定了下来。

  至于后面的细节什么,这个不用他们操心,作为老板掌控的是大方向,具体工作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处理。

  谈妥了合作,气氛又融洽了几分,接下来的话题就是一些闲聊了,大刘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些香江的趣闻趣事,其中有不少关于娱乐界的话题,宋援朝和秦正国虽然不像大刘那样对娱乐界的女人感兴趣,但有些趣事在大刘嘴里说出来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下午时分,宋援朝和秦正国离开茶室返回半山,路上宋援朝突然问秦正国一句话。

  “你觉得刘老板今天仅仅只是合作么?”

  “为什么这么问?”秦正国微微一愣反问道:“他让你约过不就是要谈合作么?除了合作还能有什么事?而且他在鹏城的工厂马上就要建好了,这么大规模的厂子如果没有稳定的订单怎么打开局面?当然了,也许是因为我们盛华在内地的渠道,他还打算通过和盛华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顺势推向内地吧?商人嘛不就是这样,注重的是利益,刘老板短短几年里就能把公司做的这么大,没有这样的商业嗅觉是不可能的。”

  宋援朝笑笑,似乎承认了秦正国的判断,可他心里却依旧有些困惑。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大刘主动邀请他们洽谈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不知道为什么,宋援朝总觉得大刘笑嘻嘻的面孔下面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难道他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宋援朝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可不管怎么说,就如秦正国所言,双方的合作对于各自来说的确不算是坏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慧代表盛华和大刘那边进行了合作洽谈,一切都很是顺利。虽然目前因为大刘在鹏城的工厂还没完成,正式投入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可这不妨碍双方的合作基础。

  况且内地的合作公司还在进行过程中,以现在的产量和配套工厂而言还没影响到即将到来的业务爆发。等这些合作公司全部完成,大刘在鹏城的工厂也顺利投产了,从时间上来看恰好衔接上。

  宋援朝在香江前后呆了小半个月,秦正国在宋援朝回金陵之前几天启程前往美国。等秦正国离开后,宋援朝也要走了,司特那边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处理,香江这边的事也办的差不多了。

  告别妻儿,同时拜托应彩霞和徐慧帮忙照料家里,宋援朝踏上了返回的行程。

  回到金陵的第一天,宋援朝就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一连开了好几天的会议,对于他暂时离开这些日子的公司情况听取了下属的汇报。

  在宋援朝不在的时候,总经理露丝和副总郑国元把公司管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后者更是挑起了重担,由他负责的项目推进非常顺利,而且效果意外的好。

  郑国元的确是个人才,他之前只是没有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而已。而现在,宋援朝对他重用,他在司特的实际权利几乎和总经理露丝相差不多,尤其是在市场和生产这两大块,郑国元的才能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因为之前海外得奖的消息发酵和经典广告的播出,一时间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司特的饮料产品,而且因为饮料的缘故也影响到了其他产品的名气,比如方便面等。

  宋援朝用的这招效果非常显著,各地的要货供不应求,总厂和各分厂已经开始三班倒了,可依旧满足不了市场疯狂的需求。

  几天的连续会议,宋援朝在众人的支持下通过了再一次扩大产能的决定,除了增设总厂新设备外,对于各地分厂的流水线增设也做了确定。此外还有三家分厂的选址和建立已经落实下来了。

  宋援朝的办公室,郑国元单独向宋援朝汇报了工作上的一些进展,宋援朝认真听完点点头:“基本没什么问题,就按这个计划去做吧,你这边还有什么困难直接和我汇报,我不在的话和露丝多沟通,她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郑国元现在神采奕奕,早就不复之前的颓废,如今他虽然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但对他来说这样的忙碌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一旦忙起来,找到了奋斗的目标,精神气就不一样了。

  郑国元笑着告诉宋援朝,露丝总经理已经和他沟通过了,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资产部(原本的财务部)也已经准备好了后续的拨款,资金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宋董,老生常谈,就是人员的问题还是不好解决,这次产能扩张不仅是总厂这边,各分厂的人员缺口非常大。虽然公司已经做出了下属技校、中专提前进入实习的决定,但就算这些年轻人进入我们企业,在人员方面还是有着不足。”

  “此外,现在不仅是饮料销量暴增,方便面产品的销量也上升的很快。我认为我们司特必须两条腿走路,方便面产品从面世以来就是我们司特的发展重心之一,这两年的市场也证明了当初公司选择的正确性。”

  “我们不能等着后续方便面市场爆发再想办法解决产能,我觉得应该吸取这一次的教训,提前布局。”

  “有具体想法么?”宋援朝对郑国元的这个建议表示赞同,他之前决定压一压方便面的宣传操作也是考虑到了这点,因为宋援朝虽然觉得海外获奖和宣传会给企业带来好的影响,可他却没想到这个影响会如此之大。

  随着后续的一系列操作,原本以为司特做好了市场爆发的准备,可事实告诉宋援朝这个准备还是低估了市场的潜力。

  有句话在宋援朝脑海闪过“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迈的更大一些……”,现在的情况不就证明了这点么?

  “有!”郑国元早就有过盘算,当即告诉宋援朝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公司内部把饮料和方便面两个产品直接剥离出来,组成两个事业部,由单独的事业部负责一个大类产品。

  司特公司是做饮料起家的,方便面产品是司特正式成立之前宋援朝力推的新品。所以在司特成立之后,两个产品是合并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总厂还是各分厂,只是在厂内进行车间、流水线的划分,既生产饮料又生产方便面。

  在之前这样的操作没任何问题,但现在不行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