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61节(1 / 2)

  有了这些,司特在记者朋友的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加上这一次又拿到了美国饮料协会的金奖,更是成为了国内饮料行业的瞩目点。

  郑国元是教师出身,又当过这么多年的厂长兼一把手,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是驾轻就熟,面对来访的记者朋友们侃侃而谈,大吹特吹司特公司的深厚历史和如今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

  反正吹牛不用上税,一开始郑国元说这些还有些不好意思,可随着说了第一次后,第二次就轻松自如多了。而且随着一批批的记者朋友前来采访,郑国元说起这些来更是和喝开水一样简单,说到最后就连自己都差一点相信了。

  除去介绍企业和产品外,在宋援朝的授意下郑国元还带着记者朋友参观了公司的和下属的总厂。

  当亲眼看到整洁的厂房和先进设备,井井有条的管理和充满朝气活力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工作的面貌时,众人无不赞叹司特公司真是好,的确好!

  热情招待了对方,满足了对方采访的一切需求,临走前给特意准备了贴心礼物。

  当然了,现在的礼物是真正的礼物,哪里像九十年代后直接塞红包给钱这么直接?

  毕竟如今的记者还是很讲职业道德的,直接给钱对方非但不会要,有些认真的记者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羞辱,说不定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礼物就是礼物,这些礼物除了司特公司自己的产品,比如刚刚上市的易拉罐汽水,精美包装的方便面等等让对方以带回去帮忙品尝宣传的理由给了不少,还每人有一个精致漂亮的真皮皮包,一本牛皮笔记本和一支产自沪海的英雄牌名牌钢笔。

  当然除去易拉罐饮料和方便面外,其他礼物上都专门印上了司特公司的LOGO,精美的LOGO造型在来自香江的专业设计师设计下用烫金的方式印在皮包、笔记本和钢笔上,非但看上去没破坏原来的整体美观,反而增添了这个时代少有的现代商务气息。

  而且印了LOGO,就和普通的商品不一样了,哪怕这些礼物实际上价值不菲,但同样可以作为正式的商业礼品进行赠送。就算拿回去自己用也不怕别人说闲话,甚至还会有不少人会羡慕拿到礼物的运气好,同时也算是给司特公司又打了一次广告。

  虽然没有红包,可有了礼物就足够了。但宋援朝还是让郑国元主动向来采访的记者朋友索取车票住宿发票什么的,用报销的理由来为他们承担这一部分的开销。

  这样的大气非但没有让对方不满,反而引来对方的极大好感。哪怕是思想再固执的几个老记者也不由得感慨司特公司做事真是讲究,这的确是一家值得报道和赞誉的好企业啊!

  等接连几批各大媒体的记者采访结束,宋援朝算了一算整体支出和社会反馈的影响,差一点就笑出了声。

  随着采访回去后,关于司特公司的新闻就陆陆续续上了各大媒体,其中有电视台、也有广播电台,更多的是报纸和杂志。

  一时间,社会上关于司特的报道铺天盖地,借着这股风司特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正当大家都在通过媒体了解到司特的产品,讨论着司特的饮料产品时,司特方面早就做好准备的新广告也开始取代了原本的旧广告。

  一时间,各媒体都在播放司特公司各类产品的最新广告,和之前的老广告相比,这些新广告是林燕的公司制作的,制作的团队更专业,采用的设备更好,尤其是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中,沪海电影制片厂的那些行家里手更是帮了不少忙,没有这些专业大拿的帮助,靠一个新成立不久的广告公司哪里能拍出如此具有广告效应又带有艺术性的画面(照片)呢?

  新广告的方案由广告公司的团队设计,宋援朝在其中也提了一些有开创性的建议和想法,并且在这些专业人士手里得到了实现。

  当电视里播放的画面出现在众人眼前,尤其是看见一滴饮料以放大的慢动作落下,晶莹又带着鲜明色彩的饮料水滴落在平静的水面上再反弹,一颗滚圆的水珠在荡漾的水面如同一颗漂亮的珠子般翻滚的时候,所有看见这个广告的人们都情不自禁瞪大了眼珠子,并感受到了极强的冲击力。

  这个广告的拍摄建议和思路来自于宋援朝,但实际上宋援朝是想到了几年后影响了许多人的一个著名广告画面,而这个著名的广告就是果珍广告。

  果珍广告如同艺术一般的优美画面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一炮打响了果珍这个品牌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使得许多人在喝饮料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要喝果珍。

  如今也是一样,当这个跨时代的广告创意被司特拿来并制作播放后,马上就引起了轰动。仅仅几天时间,全国各地司特各分公司就疯狂打电话给总部催促要增加货量,要知道现在还没到饮料销售的旺季呢,但全国的销售量居然一下子猛增,短短半个月的销售总额就超过了去年最旺季全月的数额,连带着司特公司其他产品也是销量大增。

第699章 变更

  宋援朝有些低估了这时代人民的民族感和爱国热情,虽然他也经历过这个时代,但当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一样,感受也不相同。

  随着在海外获得金奖的热度因为各种报道的缘故不断上升,再加上如此经典的广告一炮而红,司特的饮料产品一下子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爆发。

  这个市场爆发来的如此迅猛,让已有准备的宋援朝已经措手不及。

  宋援朝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搞出来的这个事会有如此的影响力,现在半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了去年最旺季全月的数额,而且这个幅度还在不断上升,销售公司那边孙耀良心中是焦头烂额,因为各地都在发疯一般的打电话要货,各分厂已经在满负荷运转,可依旧无法满足市场强烈的需求。

  就连总厂这边的原浆生产也已经接近饱和生产,但还是顶不住各地飞一般而来的传真。

  面对这个情况,整个司特的高层是又惊又喜,宋援朝连忙召开高管会议,商讨对策。

  最终拿出了一个新的市场方案,调整各厂的生产班次,挖掘产能,进一步扩大产量,以满足需求。

  同时,之前已经确定下来的几个新分厂的建设提前开始施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此外,第一批中专、技校生的毕业实习提前,原本按计划是等今年暑假过后进入最后一年实习的,但现在司特这边已经等不及了,随着市场的爆发和增产的需求,人员的缺口非常大,在目前对社会招聘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这样的应对模式来解决问题。

  在会上,老汤提了个建议,他提出因为新分厂建厂在当地征地牵涉到一些地方的问题,比如说地方政府给予的地都是近郊的农地,这样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生存。

  农民种地,靠的是土地生活,和城市的非农户口不一样,他们并没有什么保障。所以征地这一关对于农民来说是很抗拒的,目前新厂的建设就碰到这样的问题,进展不是很顺利。

  虽然司特在征地过程中按政策给予了补偿,但真正能落到被征地的农民手里的补偿并不多。而且新厂建成后,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些人力资源问题一直是司特所困扰的。

  虽然公司宣布对司特下属的中专、技校提前几个月进入实习阶段,以弥补人力的不足,可就算这样按照计划的分厂配置还是不够。

  对外招聘,这个更是杯水车薪,司特是合资企业,现在的人们还是很注重铁饭碗的,情愿去一家普通的国有单位,也不想来合资企业,哪怕后者工资福利更好。

  老汤觉得可以和地方政府商议一下,直接把征地补偿进行调整,一部分补偿作为吸引失地农民进入企业工作的条件,以缓解人力方面的压力。

  当然考虑到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些年纪大的农民也不适合进入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做一定的限制,比如必须小学文化水平,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没有犯罪记录等等要求。

  老汤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让宋援朝表示认同,眼下的确如此,人力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司特的重要问题,而且司特目前又在高速发展之中,作为快速消费品企业,目前这个问题已经直接制约到了企业发展。

  不过宋援朝也清楚,这个问题要解决目前不太可能,因为大家的思想还没彻底扭转过来,国企的大锅饭也没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很正常的。

  等过上几年就好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锅饭被打破后,人才流动就成了可能。此外还有教育方面的发展因素,一批批新的大学生、高中生、中专生陆续毕业进入社会,人才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他们含金量的不断降低,再加上国有企业的岗位都是有限的,在岗位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这些人面临的毕业择业选择就发生了变化。

  如今,大学生是被称为天之骄子,像宋援朝、林燕、罗阳、孙耀良他们这些新三届大学生更是了不得的人才。

  在他们这几届京师大学的毕业生,无论是留在燕京或者是回到地方都是深受重用的,一毕业就有着干部的身份,尤其是他们这几届毕业后一个副科级别稳稳的,像宋援朝这样的当初还没正式毕业就拿到了正科级别也不在少数。

  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是个难题,就连普通人力引进也没那么容易。老汤提出通过征地的方式吸引这些农民进入企业想法非常不错。而且老汤还给这种工人起了个称呼,叫“征地工”,以解决目前迫在眉睫的困难。

  经过大家讨论,都觉得老汤这个建议很好,直接就在会议上通过了这个想法。具体工作如此执行,接下来又如何对这些征地工进行培训和上岗,老汤主动请缨要求负责这个工作。

  对于老汤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宋援朝给予了表扬,而且老汤是老劳资了,做这些工作他也是最合适的人,当即宋援朝就点头同意,直接让老汤来负责这项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