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43节(1 / 2)

  “办完了。”上了宋援朝停在外面的车,林燕回了一句宋援朝的询问。

  “心里有些不好受?”看着林燕略有失落的表情,宋援朝柔声问道。

  林燕笑笑,摇头道:“也不是什么不好受,主要是有点不习惯。一小时前我还是国家干部,现在就成无业游民了,这人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快……”

  “委屈你了……”宋援朝拉着林燕的手有些愧疚道。

  “没事,这个决定是我自己做出来的,我不后悔,也谈不上什么委屈。”林燕微笑着说道,虽然她是这么讲,可宋援朝还是从她的眉目中看到了一丝落寞。

  宋援朝明白林燕现在的心情,虽然辞职是林燕做出的决定,可真的突然就这么走了,放在任何人心里都是有些情绪低落的。不过林燕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和宋援朝说笑了起来,聊起了接下来的一些安排,宋援朝见林燕这样心里也微微松了口气,两人聊着开车回了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援朝继续平常的工作和生活,林燕和李晓芸两人辞职后很快在沪海成立一家广告公司。

  这家广告公司是以香江方面的名义在沪海成立的,上级公司就是罗阳在香江的那家公司。

  不过广告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主要是林燕和李晓芸两人,其中林燕占了35%,李晓芸占了40%,剩余的股份归罗阳在香江的公司和盛华分别持有,李晓芸作为广告公司的董事长,林燕担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成立广告公司是罗阳的建议,毕竟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的口子刚刚开放,私人成立电影公司现在非常困难,就连外资在国内影视上面的投资也有着诸多限制。

  目前,燕京刚刚成立了一家民营电影公司,但是这家公司虽然成立,可根本就做不了任何事,因为“许可证”的缘故,民营电影公司根本不能自己拍片,要想拍片只能挂靠在各大国有影视厂下,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许久,直到1995年的新的许可证暂行制度颁布后才开了个口子,但这个口子很小,同样有着诸多限制,等到1999年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2000年的《电视剧管理规定》先后出台,这才开始默许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影视业……

  罗阳本身就是行内人士,对于一些政策非常了解,也询问过相关人员的操作问题。

  眼下要进入内地影视业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国营电影厂合作,以合作的模式进行影视制作。虽然目前罗阳和沪海电影制片厂的关系不错,而且第一部 合作的电影马上就正式上映了,双方也进行了后期合作的洽谈。

  但这样的合作毕竟受制于人,在罗阳看来这样的合作除了付出资本和坐等收益外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利益,而且许多方面还要受制于国有电影厂,不利于自身发展。

  在仔细研究了各项政策,同时请教了不少专业人士后,罗阳决定先以广告公司的方式进入这行。

  广告公司可以拥有一部分的影视方面的制作、投放权利,虽然和真正的影视公司相差甚远,可在一些基础上却是不变的。不得不说罗阳的这个想法是非常不错的,也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借用广告公司名义进行操作,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才和班底,就这样这家名叫“燕云”的广告公司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了。

  公司的名字取自于林燕和李晓芸,这个名字也非常大气。

  公司成立后,财大气粗地直接在沪海电影制片厂北边买下了一幢小洋楼,作为公司办公所用。

  公司的职员部分是罗阳从香江公司那边调至沪海又或者在香江招聘的专业人士,除此之外还从沪海电影制片厂挖了不少编外人员。

  由于国有电影厂每年的经费和拍片计划始终不饱和,导致国有电影制片厂有大量的专业人员闲置,每天上班根本无所事事,拿着固定的工资除了看看报纸喝喝茶外根本没多少工作。

  因为和沪海电影制片厂的良好合作开端,罗阳直接向他们提出了希望临时聘用厂里人员的建议。

  这个请求在经过厂里几位领导的商议后最终同意,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直接聘用是不允许的,可以用广告公司和沪海电影制片厂合作的方式签署一个商业合同,这样就是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商业合作模式而不是单位和个人的方式了。

  虽然这样的方式沪海电影制片厂利益占了大头,实际到个人手上的“劳务费用”少了许多,但这个建议罗阳还是接受了。

  罗阳很清楚,别看沪海电影制片厂家大业大,可实际上日子并不好过,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沪海电影制片厂光职工干部人数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每个月的开销更是惊人。

  此外上级的拨款和每年拍片的经费非常有限,厂子要养这么多人很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合作减轻一些厂里的资金负担,同时也给平时没事干的职工们找点活赚点奖金(外快),是两全其美的。

  至于那些职工们就更不用担心了,广告公司这边是按照需求挑人,只要去了按项目和工时结算,哪怕大头给了厂里,个人只拿了小头,但这些报酬已经不少热,如果活多,到手的钱甚至比一个月的工资还高,何乐不为呢?

第668章 对手

  广告公司刚刚成立就接到了几个大客户。

  这当然有宋援朝和罗阳本身的缘故,前脚广告公司注册完,后脚宋援朝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司特公司和盛华集团的所有国内广告业务全给了燕云,仅仅这两块大业务每年的广告费用就不少了,利润别说养活一家刚刚成立的广告公司,就算多养活两家都没问题。

  至于罗阳就更不用说,他通过自己的关系也拉来了几个客户,这些客户规模同样不小,所以燕云的人员还没到齐,厚厚一叠广告合同就摆在了案头。

  林燕和李晓芸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要负责制作广告,组建团队,还要负责和各大媒体进行联络,建立合作渠道等等。

  罗阳当然也是如此,这些日子带着人到处跑,不仅是燕京、沪海、津门等地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接触,还要和各省的媒体进行洽谈。

  一转眼,就到了十月二十二日周一,明天就是顾杰的婚礼,宋援朝已经订好了今天晚上回沪海的卧铺票,在火车上睡一夜,明天清晨就能抵达沪海。

  上午开了一个会,会议的内容除了周一的列会工作议题外,就是关于原料采购的事宜了。

  应安伦的动作很快,上次在长安和宋援朝细谈过后,双方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应安妮和孙耀良的婚事结束后,应安伦陪同父亲回了一趟金陵老家,并且顺道参观了下司特公司。

  返回美国后,应安伦就着手处理起和司特公司的合作事宜,经过双方的几次越洋电话的探讨和沟通,最终签署了正式的合同。

  经过准备后,具体操作的中间公司也都完成了,随着这边订单的下达,美国那边的第一批原料已经装船运出,这批货物将先抵达香江,然后通过香江和鹏城的渠道进入内地,然后再通过中间公司操作,避开一些政策上的问题最终到司特公司的仓库。

  这是一件大事,事关公司未来长远发展和原料稳定的大事。

  宋援朝他们做了许多准备,眼下就是要见成果的时候了。

  为了万无一失,接下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盯着,宋援朝在会议上重申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且要求由总经理露丝亲自负责,应安妮和公司采购部全程配合,此外公司其他部门,比如财务、后勤、办公室等关联负责人全部责任到人,不能出一点岔子。

  这个会议一直开到中午过了午饭点才结束,开完会后宋援朝去食堂打了饭,回到办公室吃。

  刚刚吃完,正当宋援朝点起一支烟抽了一口,准备歇一会儿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开了。

  “宋董,不打搅吧?”来的是常务副总郑国元。

  “来来来,老郑你先坐,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宋援朝见郑国元来了连忙起身招呼,同时朝着一旁的柜子走去。

  “不喝了,上午开会喝了一肚子的茶水,现在还饱着呢。”郑国元笑着摆摆手。

  不过宋援朝还是给他泡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在他身边坐下问:“你饭吃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