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35节(1 / 2)

  几个地区来的干部一到厂子就直接宣布对郑国元的停职通知,通知里写的鉴于郑国元作为集体厂的厂长,公然违反政策,未经上级同意私自和优民厂签署代工协议,而且还通过代工的方式挖空了优民厂供销科、生产车间、把供销、生产乃至财务三大块全部归泉林厂控制。

  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严重的,是典型地渎职,更是挖国家墙角的行为。

  鉴于郑国元的严重错误,考虑到实际情况,经上级讨论,对泉林厂厂长郑国元先做出停职调查的决定。

  在郑国元停职调查期间,泉林厂工作由书记徐国初全面负责,希望徐国初同志挑起重担,纠正泉林厂之前的错误……

  这个命令如雷劈似的把郑国元给打蒙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事实摆在那边,白纸黑字还加盖着印章的停职通知也摆在眼前,郑国元大脑一片空白,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这个通知让刘德和肖强,包括整个泉林厂上下愤慨不已,尤其是肖强当面就斥问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停职通知?郑厂长究竟做错什么了?为什么明明有人的问题摆在眼前不调查,反而要让郑厂长停职?

  普通职工们也同样想不通,在大家看来泉林厂这几年正是因为郑国元的原因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如果没有郑国元,说不定泉林厂早就和优民厂一样奄奄一息了。

  现在倒好,先是叫停了和优民厂的合作,接着居然又把郑国元厂长职务都给停了,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撤职了?

  没了郑国元,泉林厂还是泉林厂么?大家想不通,更想不明白上级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一时间群情激愤,许多人围着下来的几个干部要求他们做出合理解释,那些地区来的几个干部哪里见过这个?刚才还趾高气扬的表情瞬间变得惊慌起来,大声嚷嚷分辨这是上级的决定,他们只是代表上级来宣布决定,这件事和他们无关。

  同时,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徐国初,徐国初大模大样站出来严厉训斥众人,警告大家不要头脑发热,不要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要认清事实,上级领导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群众们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要相信上级,相信组织。

  徐国初不说话还好,他这么一说反而让大家更愤怒了。

  当即有人高喊一声,“就是他搞的鬼!”

  这句话一出,愤怒的职工们捏起拳头就朝着徐国初冲去,吓得徐国初面无人色转身跑的比兔子还快,一溜烟跑上楼直接躲进了书记办公室,任凭大家砸门死活不出来。

第654章 合并

  眼看着事态要向不可控发展,回过神的郑国元连忙出面劝住了大家。

  虽然这个结果让郑国元个人无法接受,可郑国元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厂里的同志们犯错误。

  在郑国元的百般劝说下,激动的职工干部们这才渐渐散去,地区来的几个干部见此终于松了口气,刚才实在是太吓人了,要是那么多人真的冲过来,他们几个人非得给活活打死不可,想到着不由得后怕地抹了一把冷汗。

  “郑厂长,您实在是太天真了,前几天您是不是去地区反应情况了?实话告诉你吧,您反应问题的当天,下班前所有资料就转交到施主任手里了……”

  走之前,一个年长的干部或许是觉得心里过不去,也或许是感激郑国元顾全大局的态度没让他们陷入群众的愤怒海洋中,把他拉到一旁悄悄和他说了这么一句。

  说完后,他摇了摇头叹声离去,留在原地的郑国元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了。

  郑国元被停职,说是停职其实也和撤职没什么区别,厂子就不用去了,每天在家里写材料说明情况,接下来还要经历无休无止的谈话和调查。

  郑国元停职后,徐国初成了泉林厂当之无愧的一把手。

  第二天徐国初就召开厂部会议宣布了几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就是尽快把那套设备拉回来,厂子该维护的维护,该安装的安装,不能因为设备流水线的不到位影响生产。

  第二个决定,徐国初宣布正式成立厂保卫科,原本泉林厂只有保卫干事,毕竟泉林厂只是一个小厂,和大厂不能比。

  按照徐国初的说法,一个厂子要正规起来,现在的泉林厂已经不是小厂了,随着厂子的壮大,许多应该有的部门必须要有,这是厂子的门面,也是体现厂子的能力。

  成立保卫科势在必行,在徐国初的推动下保卫科当天就成立了,但担任保卫科科长的不是之前的保卫干事,而是徐国初从其他地方调来的一个人,这个人不用说,百分之百就是许国初的人,除了科长外,还以临时工的名义把另外几个社会人也塞进了保卫科。

  保卫科成立后,徐国初接着就对供销科下手。

  他安排了另一个从外面调过来担任供销科副科长,这个人肖强接触后就发现对于供销根本就是狗屁不懂,业务能力简直就是一张白纸,但偏偏自我感觉良好,一到供销科就对供销员们指手画脚,发号施令。

  面对这种情况,肖强忍不住和徐国初沟通,但徐国初的态度很坚决,他告诉肖强要和同志搞好关系,两人好好配合。

  人嘛,哪里有生下来就会工作的道理?经验不都是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的?难道他肖强刚刚进厂的时候就懂了?就会了?没可能嘛。

  作为科长,肖强要帮助同志,爱护同志,怎么能碰到问题就退却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作为书记和代厂长就要慎重考虑肖强是否适合供销科长职务了。

  在生产方面,徐国初也在不断安插人手,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徐国初从外面或以调动或以临时工的名义前前后后把十几个人弄进了泉林厂,并且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

  此外,徐国初对于泉林厂的原本职工干部也使出了手段,凡是靠近他的,对自己尊重和听话的就给点甜头,凡是和自己不对付的,甚至对于他的命令和安排反对的,徐国初虽然不能开除人家,可给人家调离原岗位顺便穿个小鞋什么的却是轻轻松松。

  一来二去,泉林厂上下人心惶惶,再加上大家都是普通人,心里虽说对郑国元的事同情和不理解,可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啊!

  现在徐国初大权在握,难道拿鸡蛋和石头碰不成?徐国初可不是郑国元,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真得罪了他又有什么好处呢?

  就这样,泉林厂的氛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了改变,原本一个兴旺有朝气的企业一点点变的死气沉沉。

  厂子上下再也没了当初郑国元带领下热火朝天的景象,偷奸耍滑、拍领导马屁、占厂子小便宜、得过且过混日子……林林种种的破事全冒出来了。

  一个月后,上级对郑国元的调查终于结束了。

  最终认为郑国元的问题很严重,但考虑到郑国元以往的成绩和本着对同志治病救人的态度,没有追究郑国元的法律责任。

  不过问题严重性依旧在那里,不处理郑国元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经上级讨论,对郑国元处理的意见是直接撤职。

  也就是说郑国元的厂长职务彻底没了,从决定下来一刻,他就是泉林厂的一名普通职工。

  接到结果的郑国元根本就没回厂里报道,他是有傲骨的人,难道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回厂子上班不成?他想象得出自己一旦回到厂子徐国初这个小人会怎么对待他,直接把他丢进车间一线干工人?又或者给他一把扫帚让他负责全厂的卫生工作?

  郑国元再怎么说也当了这么多年的厂长,他绝对不可能丢这样的脸。

  闷在家里的郑国元哪里都没去,这次变故让他伤透了心,傍晚时分,爱人和孩子回来了,他也没出去,依旧把自己锁在卧室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