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19节(1 / 2)

  宋援朝抬手做了一个让他继续说的手势。

  孙耀良说道:“我们先说之前使用过的直供销售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直供销售就是跳开传统的中间商(经销商)环节,直接控制销售终端。这个模式的好处也在这里,跳开传统的中间商(经销商)环节,首先产品毛利率有一定的上升,其次能够直接面对市场,第一时间得到市场信息的反馈。此外因为直接控制了销售终端,对市场的覆盖也做到了最细致。”

  “但弊端也是实实在在的,在市场体量还小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式操作起来并不难,可一旦市场扩大,尤其是现在面对整个全国市场,要做到这一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说白了一个是在于人,另一个在于实际管理的难度,直供销售模式需要业务员深入市场一线,直接控制终端,就以当初的金陵一地为例,当初在本地进行直供销售模式就需要十几个业务员,如果是全国各省市的话,这个人员的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这些人员从哪里来?又怎么管理?在管理中会不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管理失控怎么办?另外,人员成本支出,团队的结构,每个月的业务考核,实际操作等等……要知道这不是区区几个人十几个人,也不是几十上百个人,按照之前的直供模式来进行操作,所需要管理的人员数量我简直无法想象。”

  宋援朝默默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也是在司特公司成立之后,司特公司除去金陵本地外在全国市场并没有继续进行直供销售模式的主要原因。

  直供销售模式虽然好,但需要的人员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人一多管理的难度就成倍增长,这不是一加一这么简单。

  “经销商制度的有利在于通过对方固有渠道快速市场覆盖,各地区的经销商终端销售渠道是现成的,能够节约我们大量进入市场和上架的时间,而且在成本方面来看,虽然直供销售的成本更低,毛利率更高,但考虑到单次批量出货和配送来讲,实际上的成本计算下来并差不多了多少。”

  “此外,就是管理方面了,按照地域划分,我们只需要对经销商进行管理,这也大大减轻了销售管理的强度,便与把人力从繁琐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

  “当然,经销商模式的弊端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个问题刚才我也解释过了,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从目前来看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难度很大。三哥,说句实话,我对这个问题不是没考虑过,可从现在角度来看,我认为暂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除非……”

  说到这,孙耀良看了宋援朝一眼,想了想道:“除非目前经销商的结构体系发生彻底改变,市场化完全取代现有的计划制,国有企业和集体性质的企业的作用减退……,但我觉得这恐怕短时间内还做不到。”

  孙耀良有句话完没说完全,但宋援朝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现在的经销商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大集体企业,比如各地的供销社、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等等,他们掌控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场渠道,司特公司的产品在全国铺开,根本绕不过他们。

  除非司特公司在全国推广直供销售模式,用这个手段进行弯道超车,从而直接控制住市场终端。但这样做法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而且一旦这么做了还会导致利益上的冲突。

  全国市场可不是金陵本地的单一市场,当初宋援朝在金陵进行这样的销售模式关键在于背后有南都作为靠山,南都本就是金陵的地头蛇,做这些事虽然会让供销社、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甚至果品公司这些渠道有意见,可作为在同一家城市有历史也有一定级别的企业来说,他们也拿南都没什么办法。

  可一旦在全国市场这么做了,利益冲突就来了,其他地方的这些经销商难道就不会作出反应?要知道别说现在了,哪怕是十几二十年乃至更久之后,地方保护主义依旧存在,你这么干等于在抢人饭碗,那个地方会眼睁睁看着你这么做的?

  沉思了良久,宋援朝心里长叹了口气。

  用杰克马在后世的一句话来形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有些问题宋援朝明明已经看见了,可鉴于目前的许多实际情况却没办法改变,这或许就是一种无奈吧。

第626章 好事将近

  话又说回来,虽然问题客观存在,困难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事依旧要做。

  宋援朝告诉孙耀良,对于经销商制度的执行可以适当放宽,但底线却不能突破,尤其是内独对经销商的考核和评级制度销售公司一定要继续,而且形成一个铁打的制度,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

  当然了,这是为未来做好准备,一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司特公司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和基础,能够迅速做出调整。

  而对于目前的经销商情况,主要在于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升,销售公司必须尽快改变这个局面,回笼资金,控制账期。

  未来三角债是困扰大部分企业的严重问题,宋援朝可不想这样的问题发生在司特公司身上。

  一家企业资金链良好是企业运转的基础,这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孙耀良表示明白,他向宋援朝保证自己回去后就做方案,然后在销售公司内部把这项工作给执行下去,给他点时间,快则一个月,慢则最多两个半月,一定拿出让宋援朝圆满的答卷。

  “行了,没其他事了,这个事尽快去办吧,办不好我可是要打屁股的。”宋援朝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孙耀良笑了笑,起身准备离开,可还没等他走出办公室,孙耀良迟疑地停下脚步,回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了?还有事?”

  孙耀良挠挠头,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这个……不是公事,有点私事和你说。”

  “私事?什么私事?”

  “我……我要和安妮要结婚了……”孙耀良突然像一个害羞的大男孩似的吞吞吐吐说道。

  “结婚就结婚呗……不对!你刚才说什么?你和安妮?你妹要结婚了?我没听错吧?”宋援朝起初没有在意,话一出口这才反应过来,有些惊讶地朝着孙耀良看去。

  孙耀良点点头,脸上有些微红。

  “快快快!坐下说坐下说,你小子行呀!什么时候拿下的?怎么事先一点风声都没?瞒的我这么紧?”宋援朝一把拽住孙耀良把他拉回沙发,迫不及待地就追问道。

  对于这个事,孙耀良还很不好意思呢,在宋援朝的追问下他终于把前前后后说了说。

  春节的时候,孙耀良和应安妮去长安过年,这是孙耀良最为难忘的一个春节了。

  起初他并没有多想什么,虽然心里对应安妮提议要去长安过年很是高兴,毕竟这是他心里喜欢的女孩,能和心爱的女孩一起过年,是他求之不得的。

  可到了长安后,见到了自己父母和哥哥姐姐后,大家对应安妮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父母,见到自己小儿子居然带了一个穿着打扮如此洋气又漂亮的姑娘回家过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在大家看来,孙耀良和应安妮肯定是一对,如果不是一对怎么会大过年的带回家呢?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以前总是担心自己的小儿子因为长相的原因找不到对象,可当应安妮出现的一刻,这种担心瞬间就不翼而飞了。

  孙耀良什么都好,人品就不用说了,而且还是大学生,现在又在一家企业当了领导,虽然这家企业不是国企,只是一家合资企业,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非常不错的了。

  因为长相的原因,孙耀良的个人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也是家人心里犯愁的根子。

  这几年孙耀良一直没回去,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忙,另一方面也是怕回去后父母在自己耳边唠叨这个事。

  现在,应安妮的出现让大家全放了心,更是喜上眉梢。父母和哥哥姐姐对应安妮极为热情,还特意招待她住在了自己家里,虽然嘴上不说,却已经把应安妮当成自己未来的儿媳妇了。

  在孙家,应安妮这个年也过的非常高兴,这样的传统家庭让她感受到了无比的热情和温暖。

  和家人远在千里之外,独自一人在国内的应安妮内心中是非常渴望和家人团聚的,而在这里,让她有了一种亲切和温馨,而且孙耀良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是很有修养的人,应家同样也是金陵大户人家出身,相处的非常愉快。

  短短的一个春节,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个年不仅给孙耀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应安妮看来同样也是如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