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268节(1 / 2)

  感慨之余,宋援朝突然又想到了鲁宝刚刚才提到的几句话,忍不住仔细询问了优民厂给泉林厂代工的细节,其中就包括优民厂撤销供销科的一事。

  作为销售公司副总,鲁宝刚对这个事是做过专门了解的,打听的消息也很准确。他告诉宋援朝这事是真的,现在优民厂其他的都不管了,只负责生产和泉林厂结算费用,就连生产工艺的调整和产量控制也全是泉林厂派人负责的,说白了优民厂和泉林厂下属车间已经没了任何区别。

  “那优民厂原来供销科一帮人呢?下车间了?”宋援朝追问道。

  “下什么车间啊,姜友兴也算可以的,这老小子直接把这些人全丢给了泉林厂,编制依旧在优民厂,工资奖金什么的全部由郑国元那边发,宋董,您说说,有他这么干的么?”

  宋援朝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最终还是没说,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姜友兴是自寻死路啊!作为一家企业的当家人,姜友兴目光短浅不说,还自以为聪明,可偏偏干出来的都是蠢事。

  之前搞直供销售,姜友兴舍不得一点点付出被他们供销科的人骂得狗血淋头,原本还能有起色的厂子被他这么一搞非但死的更快,还得罪了行业一大群人。

  现在更好,姜友兴为了那些苍头小利直接自废武功,把独立的供销大权都拱手相让,简直是白痴一个。

  一家企业没了丝毫自主权,所有的命脉全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家企业还有前途可言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优民厂没了供销权,就连供销人员都交给了泉林厂,直接就把自己的渠道拱手相让。别看现在优民厂活的似乎很滋润,每天只要安安心心搞生产就行了,其他什么产品啊,市场啊,甚至管理之类都不用操心了,定时按产量和泉林厂结算利润就行。

  但这样的隐患是非常大的,一旦那天泉林厂说不和优民厂合作了,失去一切的优民厂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宋援朝都不用多想就能想明白。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心里暗叹,如果他猜的没错之所以会这样肯定是郑国元给姜友兴下的套,如果没有郑国元的谋划,以姜友兴的智商也不会做出这样事来。

  看来郑国元的心很大啊!时代造就了人才,郑国元就是这样一个脱颖而出的人物。

  他在其他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先学一分厂直供销售从周边地区入手,打开了市场局面。而在产量受限又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代工解决了这个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是一个极聪明又极有能力的人,不能不让人佩服。如果给郑国元一点时间,再给他一个更大的平台,说不定他还能干出更大的事来。

  “老鲁,你和这个郑国元熟不熟?”

  “一般吧,他大小也是厂长,我当年只是供销科的科员,我们的级别不对等,也就是见过几面没深入打过交道。不过古书记倒认识他,可现在古书记去山城了……”

  宋援朝点点头,鲁宝刚话里的意思他明白,无非就是他们认识却不熟。不过他提到了古常军,这让宋援朝对郑国元这人更有兴趣了,心里有一种想见一见他的想法。

  第三天下午,宋援朝去了市中心的一处茶馆,这是一处老茶馆,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

  进去后舞台上有两个人在表演,靠前面坐了不少年纪大的老人,边喝茶边听着。

  宋援朝掏钱买了张茶票,找了个靠舞台稍远临近窗子的地方坐下,很快茶就上来了。

  喝着茶,吃着炒豆之类的小点心,十来分钟后外面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这个男子进门后目光在四周扫视了下,很快就落到了宋援朝这边。

  朝着宋援朝快步走来,那男子面带微笑问:“这位同志,您是宋援朝宋同志吧?”

  “您好,我是宋援朝,您是郑厂长?”

  “呵呵,我是郑国元,宋董事长,您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今天可算见着真人了……”郑国元笑容满面朝宋援朝伸出手。

第533章 交锋

  无论宋援朝还是郑国元早就耳闻对方大名,双方却是第一次见面。

  两人双手紧握微微摆动了下就分开,同时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对方。

  郑国元四十来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他的个头不高,身材普通不胖不瘦,穿着件蓝黑色中山装和西裤,胸口别着一支钢笔,上下打理的干干净净,带着一股文人的气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坐机关的干部而不是一个企业的厂长。

  宋援朝听说郑国元之前当过老师,从他见面之初的确有这样的感觉,由于宋光增的原因,宋援朝对老师这个职业向来很是尊敬,也有一丝亲切感。

  在郑国元的眼里,宋援朝要比他年轻十来岁,身材高大气度不凡,虽然见面很是客气,可郑国元在宋援朝身上感觉到了一股和常人不一样的气质,这气质怎么说呢?朝气中带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稳重,一时间很容易让人忘记宋援朝的年龄。

  “名不虚传!”

  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没正式交流就心里不由得这么感叹了一声,送开手,宋援朝招呼郑国元坐,询问对方喝什么茶。

  “我对茶不讲究,您喝什么我就喝什么。”郑国元的目光在宋援朝桌上的茶水掠过,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宋援朝点点头,伸手招呼跑堂的加了一张茶水票,很快一盏茶上来了。

  “郑厂长经常来这?”宋援朝的目光朝舞台方向撇了一眼,随口问。

  “以前来的多些,现在来的少了。不过每个星期总会抽个时间过来坐坐,放松放松自己,主要是这里。”郑国元笑着回答道,同时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他这话让宋援朝顿时就乐了,这个地方是郑国元挑的,宋援朝还是头一回来。对于金陵当地的戏曲,又或者说那些传统戏剧,宋援朝向来都只是十窍通了九窍。

  前世的时候,宋援朝对这些就没什么太大兴趣,哪怕年龄大了后他也很少听这些,更听不明白里面的内容。

  这是个人爱好问题,不能说喜欢戏曲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各自有什么问题,就像有人爱吃甜食,有的人却喜欢咸食一个道理,要不然一碗小小的豆花都有甜党咸党之争呢。

  宋援朝判断一个的标准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半点爱好,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人爱旅游,也有的人钻研美食,又或者还有的人君子好逑……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有爱好的,假如一个人在所有人眼里表露出除了工作外没半点个人爱好的话,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不是心态有问题就是城府太深故意装出来的,这样的人宋援朝通常都是敬而远之,如果这种人是他的下属话,也绝对不会重用,而且还得防备一二。

  两人随意聊了几句,说着闲话,片刻后郑国元开口道:“古书记昨天给我打电话,说是您想见一见我?说实话,这个电话让我有些意外……”

  宋援朝笑了,说:“其实我很早就想见您一面了,郑厂去年在泉林厂搞的不错,那时候古书记还在南都,我和古书记私下也提过您和泉林厂的事,想认识认识您,不过后来事一忙就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机会。”

  “呵呵,宋董说的不会是搞直供销售的事吧?”郑国元笑问。

  宋援朝点点头也不说话,带着微笑看着对方。

  郑国元也不尴尬,很自然的摊开双手:“说起这个事我还得谢谢您呢,如果不是您当初在一分厂率先搞直供销售,我也想不到供销还有这个手段,一分厂的销售模式让我大开眼界,越琢磨心里就越痒,忍不住就拿去试了试。”

  “宋董,您不会怪我不问自取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我就以茶代酒,给您赔个不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