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244节(1 / 2)

  “你好呀安妮,什么时候到的?”宋援朝笑上去打招呼。

  “中午刚到,到了后我给耀良打了电话让他和你说一声,真是不好意思,这一次又要麻烦你们了。”应安妮笑语嫣然对宋援朝说道。

  之前应安妮离开金陵到她现在又回来,其中也不过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原本宋援朝以为她上次离开后去香江和应彩霞见面后就应该返回美国了,可没想才过了多久她又回来了。

  “呵呵,没什么麻烦的,你可是这里的主人,要说我们才是客人才对。路上顺利吧?这次是从香江那边过来的?在香江那边见着彩霞了?”

  “见到了,包括姐夫和小侄女都见了,在香江住了些日子才回的美国。”

  微微挑眉,宋援朝这才知道应安妮不是没回美国,而是回了美国后又来的。可短短这么些时间,她从内地到香江又从香江回美国,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从美国跑回金陵究竟是要干嘛呢?

  仿佛看出了宋援朝的疑惑,应安妮笑笑,招呼着宋援朝进来坐。

  走进房间,宋援朝在椅子上坐下,应安妮也不和宋援朝客套,直截了当就开口道:“宋大哥,这次回来和上回有些不一样,我这次其实是特意来找你的。”

  “找我?”

  “对!”应安妮点点头,很认真道:“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在后花园的谈话么?”

  宋援朝回忆了下,他和应安妮在后花园的谈话有两次,一次是第一次见到应安妮的时候,宋援朝带着应安妮来到这同时带她参观这座应家老宅,当时在后花园应安妮和他说了关于她父亲对她说过老宅的往事。

  而第二次就是有一天的晚上,应安妮问了宋援朝一些问题,并好意询问了宋援朝是否想出国,同时表示她可以帮宋援朝。

  点点头,宋援朝表示自己记得。

  应安妮展颜一笑,有些不好意思道:“宋大哥,当初我不了解情况,有些话说的冒昧了,在这里我向你说声对不起……”

  应安妮的突然道歉让宋援朝微微一愣,马上就又明白了应安妮为什么会这么说。

  之前应安妮去了香江,既然她去香江是和应彩霞还有秦正国他们见面的,那么以应安妮的身份应彩霞夫妻有些事应该不会瞒她。

  所谓的有些事就是秦正国和应彩霞的生意,如今盛华公司在香江和内地发展的极好,虽然这是一家成立了没多久的新公司,但其发展速度让人惊叹无比。

  虽然盛华公司还远没达到香江一流公司的程度,可在中型公司中却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在内地设厂和成立园区的同时,盛华公司还和鹏城地方合作进行了房地产的开发试点,这让盛华在行业中名声大噪,一跃成了香江商业的一颗新星。

  随着生意的越做越大,秦正国一家也早就从最初的公寓搬到了新的地方。

  新家的位置就是俗称的“半山别墅”,这套别墅有5000尺(大约464平米),是名副其实的豪宅,也算是运气,原本住在这里的是一个鬼佬,由于退休要回老家就出手了这套住了很多年的房子。

  虽然房子老旧了些,但位置非常好,地方也大,至于价格嘛在常人眼里是天文数字,可对于现在的秦正国来说却算不得什么。

  也许是受了宋援朝的影响,秦正国在挑选新家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这套半山别墅,谈妥价钱后很快就买了下来,重新找设计师设计并装修,半年前就搬了进去。

  在去香江之前,应安妮并不清楚应彩霞夫妻在香江的情况,虽然电话里简单聊过几句,知道他们夫妻是做生意的,条件应该相对好些。可当抵达香江见秦正国应彩霞夫妻开着豪车来接自己的时候,应安妮不由得感到惊讶,等到了他们家,再看着这幢四周景色如画的豪宅,应安妮这才搞明白自己这个姐姐和姐夫在香江居然是有钱人。

  这一对从未见过面的姐妹第一次相逢,两人有着许多的话要说,相互间讲述了很多关于各自长辈当年分别后的那些往事。

  说到动情之处,姐妹抱头大哭,哭完后抹抹眼泪继续聊起了,聊到高兴的时候又同时笑了起来,几十年的往事中喜怒哀乐皆有,令人无比感慨。

  住下几天后,渐渐熟悉了,说的话也更随意了许多,应安妮这才搞明白了他们夫妻在香江的事业和在内地的投资,尤其是当应彩霞说到盛华公司主要业务都在内地的时候更引起了应安妮的兴趣,毕竟她读的就是商业,再加上刚刚从内地过来更为敏感。

  通过应彩霞夫妻,应安妮这才知道宋援朝的真正身份,尤其是当她得知身在内地的宋援朝居然是盛华公司最大的股东和老板时,心中的惊愕简直不知道有多少。

第486章 星光

  应安妮坦然告诉了宋援朝这件事,并为当时的冒昧而道歉。

  对此宋援朝不以为然地摆摆手,笑着说这算那门子冒昧,原本应安妮就是好意,何况关于盛华的事她当时也不知道呀。

  “对了宋大哥,我有些不明白,你明明在香江有这么大的生意为什么不去那边发展呢?我听姐姐和姐夫都说盛华能搞起来,能达到现在的规模都是你的功劳,既然如此你就算不习惯香江那边的生活,去鹏城也是一样呀,可偏偏选择了这里当一个小小的副厂长?”

  应安妮的问题让宋援朝沉思,他默默从口袋里掏出烟,刚想从里面取一支这才想起面前坐的是一个女孩子。

  当着女孩子的面抽烟是不合适的,可还没等他把烟塞回去,应安妮却直接从边上去了个空罐头过来放在宋援朝的面前,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笑笑,宋援朝点上一支烟,这才说道:“你这话其实说的也没错,按理说我应该去香江或者鹏城,毕竟盛华是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建起来的,它就和我的孩子一样,从当初的初建时的弱小到后来的发展成长,如今已经成为一家颇有规模的公司了。”

  “但是有些情况你不了解,在之前其实你也说过,虽然你是在美国出生,也在美国长大,可身上流着却是我们中国人的血,有些东西是我们骨子里生以俱来的,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这就是民族。”

  “诚然,目前内地是很落后,也远没西方国家那么发达,我们要追赶的有许多,要学习的更多,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也是艰难的。”

  “从上个世纪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遭受了诸多苦难,但却有无数前赴后继的先辈们为了改变它做出了想象不到的努力和牺牲,甚至包括他们的生命……”

  “留在内地,而不去香江是我个人的选择,因为我相信内地很快会有所改变,你在国外不了解内地的情况,作为我们这些人对于这些年的变化深有感触。国家现在开放了,正在不断发展,也不断进步。我们处在这个年代是幸运的,因为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无数人中的一份子,我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呢?”

  宋援朝的这番话对于应安妮来说有些她能理解,有些却理解不了。这并不是她的智商问题,关键在于她并不是在国内出生和长大的,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一些感触远没有宋援朝来得深。

  但就算这样,应安妮还是表示理解宋援朝的选择。西方有一句谚语“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把这句话变一下,换成“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选择”也是一样的。

  默默地思索片刻,应安妮点点头,接受了宋援朝的这个解释,同时又道:“从香江回家后我把老家的情况和我父亲详细说了,当他知道姐姐在的时候高兴地不行,如果不是因为身体不便他甚至想亲自去香江看看姐姐呢。”

  “在美国,我给姐姐打了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和她说了好久好久,姐姐答应等孩子再大些就带着侄女一起去美国探望他老人家,我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一连几天都是笑呵呵的……”

  应安妮向宋援朝讲述着她回到美国的情况,宋援朝认真听着,心里也为应安妮和她父亲高兴。

  等说完了这事,应安妮道:“按照我本来的计划,我是打算回去后就开始准备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可上一次内地之行和在香江见了姐姐后,回到家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的我究竟要做些什么。”

  说到这,应安妮的目光朝着宋援朝那边望去,眼中带着自信和期待。

  “你知道,我在大学读的就是商业,家里的生意我从小也一直接触,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完全可以不用靠自己去找工作,直接和大哥说一声在自己家的企业找个职位就行了。”

  “不过我不喜欢这样做,因为这不是我自己的事业,也许是一个女孩子的任性吧,虽然我知道靠自己的努力失败的可能远比成功更大,可不试一试又怎么能知道结果呢?”

  “你的意思是……?”听到这,宋援朝似乎有些明白了应安妮的想法,他略有意外地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