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187节(1 / 2)

  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国内各地区的制式不同,形成了不可避免的混乱。此外因为产品的高昂和需要外汇进口,为了弥补经费上的不足,又导致了按装电话的“初装费”产品。

  这个初装费最初是5000元左右,后来逐步降到了4000左右,过几年后又降到3500和3000元。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自主研发的程控交换机不断问世,设备成本急剧下降,这才慢慢地取消了所谓的初装费。

  “李叔,您的那些资料还在么?”

  “在呀,怎么?你有兴趣?”李叔随口说道,他只是以为宋援朝随便问问呢,没想到接下来宋援朝的一句话让他顿时一愣。

  “如果您方便的话能不能把这些资料给我看看?我觉得您的思路不错,如果在现在的单位无法实现的话,也许会有其他单位对此有兴趣。您知道我在京师大学读书,认识的专家不少,我想把您的资料带给他们看一下,您觉得是否合适?”

  “这……”李叔没想到宋援朝会真的感兴趣,想了想觉得宋援朝说的也有道理,既然老单位不行,他的这些心血总不能放着积灰吧?这可是他几年来的努力啊!放着实在是太客气了。

  “行,你明天来家里拿吧,我回去后再整理一下。”李叔当即点头答应,见他答应下来,宋援朝拳头狠狠握了一下,这事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成了!

第376章 张浩的想法

  宴席的第二天,宋援朝就去了李叔家,从李叔那边拿到了他的资料。

  在李叔家小坐了一会儿,宋援朝起身告辞,回到家后才想起来林燕不在家,她和李晓芸、张勇他们出去了。

  之前不是去了看了新房子么?宋援朝把房子剩下来的装潢工作全部交给了林燕,林燕对此也很有兴趣,有什么比自己亲手把如此漂亮的房子布置成自己满意的样子更让女人高兴的呢?

  就这样,林燕早早就约好了李晓芸今天一起去逛街,顺便进行大采购。作为“护花使者”兼免费劳动力搬运工的张勇自然当仁不让,所以宋援朝出门后不久林燕也出去了。

  一想到这,宋援朝一拍额头,自己还真事忘记了这事,都怪昨天自己的酒喝的太多,虽然没有醉,也喝到最后脑子有点迷糊,这一晚睡醒有点没回过神呢。

  早知道这样他就不回来了,李叔家离自己新房子那边很近,直接过去不更好么?可现在回都回了,宋援朝也赖得马上再赶过去。

  想了想,把手里的资料放好,宋援朝下楼准备出去打电话,刚到楼下就瞧见张浩这小家伙拿着小板凳坐在对门,一手托着下巴歪着小脑袋愣愣出神看着弄堂口的方向,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心思。

  “浩子!小浩子!”宋援朝停下脚步,冲他喊了一声。

  可张浩根本就没反应,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瞧着他这幅模样,宋援朝不由得笑了起来,这小子在装深沉不成?上前两步走到他身边伸手轻轻拍了他肩膀一下。

  “哎呦……吓我一跳,阿哥呀,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张浩猛一回神,整个人动作大的差一点从小板凳上蹦起来。

  见是宋援朝这小子才缓了口气,嘻嘻笑问。

  “回来有一会儿了,你干嘛呢?喊你都不答应。”

  “我在思考重大问题呢。”张浩一本正经道。

  “思考重大问题?”张浩的回答让宋援朝哑然失笑,这小家伙才多大?思考问题?还重大?难不成在琢磨如何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解放的这种崇高目标?

  “哦,重大问题?你倒是说说怎么个重大法?”宋援朝饶有兴趣地问。

  “我不是想当科学家和飞行员么?我就在思考这个,我在琢磨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张浩很是认真道。

  “你小子不会又打算和上次一样吧?”宋援朝顿时就想起了三天前的事,这小子给自己下套,拿着这个理由绕了一圈弄了半天想让自己帮他买飞机模型什么的。

  “嘘!”宋援朝刚问,张浩脸色顿时大变,慌慌张张地朝着身后的房门看了一眼,似乎担心被张家阿娘听见。

  那天生生吃了三下戒尺,这手掌心还疼着呢,张浩又不傻,可不想再来一次。

  站起身,张浩拉着宋援朝往弄堂口走,走出离家一段距离后这才松了口气。

  “阿哥,不要嚷啊!这个给奶奶知道又得揍我,我可没有向你讨东西的想法。”张浩心有余悸地解释了一句。

  “呵呵,我明白,对了,你说说刚才在具体想些什么?”宋援朝乐呵呵地问。

  张浩想了想道:“具体的还没想好,只是琢磨了一个开头。我觉得嘛既然目标定下了,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不能半途而废。不过要真的做到很不容易,尤其我现在还是小孩子,身上又没什么钱,所以我打算看看这些天能不能去收集点废品卖,凑点钱先买个最简单的木头飞机什么的……”

  张浩向宋援朝解释着,他告诉宋援朝自己已经去看过了,航模商店有一款基础的木头飞机模型,就是那种可以装配起来然后再用橡皮筋做动力的模型。这款模型价格不算贵,要12元钱,可问题在于12元对于宋援朝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钱。

  目前,普通人的工资收入一个月才四十元左右,这笔钱几乎是四分之一的月收入了。

  张建国夫妻这一年来赚了不少,张家的条件也比之前不同往日,现在的张家有钱了,可问题在于无论是张建国还是孙霞,又或者张家阿娘,他们对孩子平日管的很严,更不会随便给孩子钱。

  张浩虽然马上就要读初中了,但他每月根本没什么零花钱。说来也是,现在的孩子基本都这样,吃穿都是家里的,小孩子平时除了读书外也没什么地方可以花钱,充其量逢年过节大人给孩子一毛两毛的买糖吃,这就足够孩子高兴好几天了。

  所以张浩想买航模却口袋空空掏不出钱来,上次说那些话张浩其实心里是打算找个机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谁想偷鸡不着蚀把米,非但没达到目的反而吃了一顿打,这一下子把张浩肚子里的那些小九九给彻底打消了。

  虽然事没成,但张浩还是没放弃买航模的想法,所以开始琢磨起了怎么去弄钱的方法。

  问大人要肯定不成,哪怕是宋援朝也是,万一给张建国和奶奶知道了自己皮肉又要受苦。可不问大人要他又哪里来钱呢?无奈张浩只能绞尽脑汁琢磨,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卖废品凑钱。

  卖废品,这是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常有的事,比如家里积攒的废报纸、牙膏皮什么的,又比如吃甲鱼也就是王八剩下来的壳阴干后卖药店,往往能够去换个一毛几分的,也算是一个进项。

  张浩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过哪怕把家里的报纸、牙膏皮什么全卖了,能换个一两毛也就最多了,相比他所需要的那些还差得远呢。

  故此,张浩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附近的地段医院入手,那边他熟得很,因为离家不远再加上平时经常陪奶奶去医院配药,所以他知道在医院的后院有个地方堆着小山一样的玻璃废品。

  这些玻璃废品都是医院玻璃器具用完后的废品,比如装葡萄糖的瓶子,又比如其他大大小小的药水瓶,还有一些损坏了的玻璃针筒等等,全部和垃圾一样堆在那边。

  这些东西每个月医院会处理一次,而在平时根本就没人管,张浩觉得自己可以去弄出来些卖到附近的废品回收站去。虽然废玻璃的回收价格比报纸什么的低不少,可问题是那边量大啊!张浩算过了,每天去弄些出来,大概能换到一毛左右,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到四元,这样折腾三四个月,自己就够买航模的钱了。

  听着张浩的讲述,看着他双手比划着,宋援朝也不知道是夸他好呢还是骂他好。

  为了区区12元钱,这小家伙还真是叫绞尽脑汁,亏他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这个事不能干!”

  “为什么?”正说的兴奋的张浩一愣。

  “你这个是偷!”宋援朝正色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