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180节(1 / 2)

  “来来,大家来看看这些东西,对了老朱,尤其是你,你帮我好好看看,一起琢磨琢磨。”

  林宇航这时候把一直放在后面的那个纸袋子拿了过来,摆在大家面前。

  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林宇航打开了这个纸袋,从里面倒出了一些玩意。

  “这……这些……?”老吕一见就愣住了,他下意识抬头朝着林宇航看去,因为林宇航从纸袋里倒出来的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这些糖果有的和普通糖果一样,也有些和普通糖果不同,其中有带着木棍的棒棒糖,也有或长或短的盒子装着的糖,还有用着精美包装铁盒装的糖果。

  “我今天呀还真是巧了,上午从车间出来心烦意乱,下意识地就出了厂门,然后上了一辆公交车。”林宇航笑着说起了自己今天的经历,随着他的讲述所有人听得极为认真。

  当他说道在公交车上无意听到一个老人和他的外孙对话,脑子里灵光一闪就去了友谊商店,在友谊商店门口找了个倒爷换了点外汇券,接着又通过这个倒爷去了友谊商店里逛了一圈后,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这些和普通糖果不一样,许多上面带着外文的玩意居然是林宇航从友谊商店里买来的。

  “厂长,您不会是打算用那些原料做糖果吧?做这个棒棒糖?”老吕拿起一根棒棒糖来,放在鼻下闻了闻,顿时就闻到一股好闻的水果香甜味。

  国内目前还没有这种棒棒糖,糖果除了糖豆外大多就是塑料纸或者薄油纸包装,两头扭起来的糖果。说起糖果最著名的当属于沪海生产的“大白兔奶糖”了,这种糖果可是大名鼎鼎,无论老人还是孩子特别喜欢。

  另外杂货店还会买一种粽子糖,粽子糖可不是粽子做的糖,这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硬糖,好点的里面会加上些松子之类的干果,只是因为造型和粽子差不多,所以才叫粽子糖。

  这种糖是没包装的,通常放在一个广口大玻璃罐里,要多少营业员会拿不锈钢的铲子给你铲出来按分量称。许多人家逢年过节通常都会买一点,销路很是不错。

  除了普通的糖果外,还有好卖的就是泡泡糖了,那种长条,外包装是一个小孩子吹泡泡图画泡泡糖是孩子们的最爱,最有名的同样是沪海的产品,是沪海儿童食品厂生产的,这种长条泡泡糖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是,也不是。”林宇航笑呵呵地说道,他拿起一根棒棒糖:“一开始我是想看看棒棒糖,我琢磨着如果能把这些原料做成糖果的话也许会是一个好办法,尤其是公交车上那孩子提到的棒棒糖,能让一个孩子如此念念不忘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可是我去了友谊商店,在食品柜台转了几圈,买了几根棒棒糖和其他糖果后又和营业员同志聊了几句,居然给我发现了一个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对我们来说比起这些棒棒糖更合适,你们来看,就是这个!”

  说着,林宇航从一堆糖果里找出一个铁盒子包装的玩意一摆,众人的目光瞬间就聚集在了它的身上。

第363章 偶然的巧合

  一个扁圆的铁盒,看起来有些像是雪花膏,上面印着精美的图案。

  “京都念慈庵!”

  还没等林宇航介绍,朱技术员顿时惊讶的就喊出了声。

  “你认识?”林宇航一愣,有些意外地看向朱技术员。

  “认识……”朱技术员抬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点点头:“厂长,这个产品其实是我们燕京的老品牌,我搞了半辈子中成药技术方面的工作,当然认识了。”

  “这是我们燕京的老品牌?”林宇航很是惊讶,他从小在燕京长大,可从来就没见过这玩意,而且这东西是从友谊商店买来的,怎么成就了燕京的老品牌了呢?当即林宇航拿起细看,翻过盒子看后面的厂家标注,可当他见到后面印刷的是香江出产的时候更是疑惑了。

  “这个东西我没见过,可名字似乎也好像听说过。”李主任若有所思道,可想了想又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听说过了。至于老吕和沈副厂长却是一头雾水,他们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就连技术科的穆科长也是如此。

  “你们听说过中医叶天士么?”见众人向自己投来询问的目光,朱技术员开口问道。

  “叶天士?是不是清朝时候那位大名鼎鼎的神医?你说的叶天士不会就是他吧?”话音刚落,几人异口同声道。

  “对!就是他!”朱技术员点头道:“话说康熙年间,有个叫杨谨的县令,杨谨父亲在他年幼时早早去世,是他母亲辛辛苦苦拉扯着长大的,杨谨很是孝顺,考中进士后当了官,把母亲从老家接来赡养,可没想他母亲因为常年劳作身体不好,得了肺弱咳嗽的病,这个病大伙也知道,换现在叫支气管炎,每天咳嗽根本止不住,尤其是晚上咳的睡觉都没办法踏实。”

  “杨谨可是个大孝子,看着母亲每天被肺病折磨的样子心里很是难过,到处为母亲求医,后来经人指点找到了当时的名医叶天士,叶天士看在他对母至孝的份上给了他一个蜜炼川贝枇杷膏的方子,杨谨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母亲的病。”

  “杨谨的母亲最后活了84岁去世,老人家临终时交代儿子用这个方子造福世人,让更多的老人健康长寿。母亲去世后,杨谨出钱开了一家中药铺,专门做蜜炼川贝枇杷膏,同时又亲自画了一张孝亲图,用这张图来做枇杷膏的牌子。而这个中药铺就叫念慈庵,以纪念他的母亲。”

  说着,朱技术员指着铁盒上的图案道,众人仔细看这个图,的确这个图描绘的是一个男子端着药伺候一个老妇人的画面,里面的人物形象都是清朝时候的,怪不得这张图叫孝亲图。

  “念慈庵成立后,因为独家的蜜炼川贝枇杷膏效果显著,名气很快就打出来了。后来杨氏的后人从外地迁到燕京,在燕京重新设店,又把原先的店名前加上了京都两个字,从此以后念慈庵就成了京都念慈庵。”

  “再后来呢?”林宇航追问。

  “四十年前战争爆发,京都念慈庵就搬去了香江,后人在香江重建总厂,所以这家百年的老字号就从燕京转移到了香江。”

  说到这,朱技术员长叹了一声:“其实在燕京的老店虽然当年放弃了,可原址还是在的。”

  “原址是哪里?”林宇航好奇地问。

  没想到朱技术员居然伸手指了指自己脚下,苦笑道:“其实它原址就是我们三厂,没想到吧?最早的京都念慈庵实际上就是三厂的前身,五十年代初时候,当年的老铺子被改制成了一家小型中药厂,六十年代初期扩大生产又改成了三厂现在的名字,关于这段往事我还是进厂后在厂档案室在一份旧档案上看见的。”

  “居然有这样的事?”林宇航大惊,连忙询问这个老档案在哪里。朱技术员告诉林宇航应该还在厂办档案室,当即林宇航让朱技术员马上去找来看看,朱技术员一口答应,起身出门直接就去了档案室。

  “没想到我们三厂居然还有这个来历,以前只知道一厂、二厂的来头大,可没想我们三厂的前身也名气不小啊!”沈副厂长感慨道,京都念慈庵在解放前就搬迁到了香江,解放后初期在燕京的老铺子就没了,如果不是朱技术员当初看过那份档案,再加上对这个品牌有所了解的话,大家还不知道呢。

  众人同样也是感慨,也或许就是历史的原因吧。就像一厂二厂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老字号,可后来因为考虑到老字号的名字属于旧名,继续沿用这个老字号不先进,而且还有脱离群众的嫌疑,所以这才改为一厂和二厂。

  三厂也是如此,作为三厂前身的京都念慈庵早就搬迁了,当初以老铺子的前身为基础,自然而然就改了名字,再后来又变成了三厂。绕了一圈,林宇航才发现自己在友谊商店特意找到的产品居然是自己厂子最初的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朱技术员很快就从档案室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牛皮文件袋,里面装着的就是三厂的老档案。

  林宇航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正是一些三厂的老资料,其中还有着最早京都念慈庵旧厂和老铺的文件,其中有一张发黄的广告纸,上面的图案和林宇航从友谊商店买来的铁盒上图案一模一样,正是那张孝亲图。

  众人相互传阅,都不由得啧啧赞叹,这时候林宇航似乎想起了什么,问朱技术员。

  “老朱,既然三厂的前身就是这家老店,那么三厂的枇杷膏是当年的老配方么?”

  “这个……算是,却也不是……”朱技术员回答道。

  “这话怎么说?”林宇航问。

  朱技术员解释道:“京都念慈庵的枇杷膏很有名,而且药效极好,配方是叶天士提供的独门配方,从它名字就能听得出来,叫蜜炼川贝枇杷膏。”

  “蜜炼川贝枇杷膏,其中主药无非就是三种,蜂蜜、川贝和枇杷,另外还有其他的辅料。除了这些,字面上这个蜜炼还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蜂蜜的蜜,另一层就是密制的密。”

  “三味主药中川贝和枇杷暂且不说,燕京所有中药厂的枇杷膏基本都用了这两种主药,但是这蜜炼就不一样了。首先它在枇杷膏的炼制过程中用的是蜂蜜,蜂蜜的价格大家都清楚,产量少价格高,现在八厂……不,我们公司生产的人参蜂皇浆其中一味主药就是蜂皇浆,同时也会添加一部分的蜂蜜。”

  众人点头,朱技术员的话大家都能理解,蜂蜜这种原料从来源、价格和使用手段上远超于普通的糖类,虽然在中药成品上添加蜂蜜必然会使得药效好上许多,可对于提升的药效比例来说,用在大批量的生产上从当初的企业经营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