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178节(1 / 2)

  这个副厂长平日里负责的只是后勤工作,根本不可能给接手三厂的林宇航带来什么威胁,工会主席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位置在企业就是养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合并进行的很是顺利。

  名义上的合并完成后,林宇航第二天就去了三厂上班。他把八厂的日常工作基本交给了副厂长等人,从八厂带了两个人就去三厂上任了。

  这两个人一个是原本一车间的主任,带过去是临时负责三厂生产工作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位主任是接替刘新红副厂长的职位。

  至于另一个人是供销科的老吕,作为林宇航的左膀右臂,他去三厂坐班怎么可能不带老吕呢?三厂和八厂合并后根本不需要两个厂各自保留原来的供销科,为此林宇航决定两厂的供销科合并为一,由老吕担任合并后的供销科科长,至于三厂原来的供销科长也就是黄宝贵的那位徒弟担任老吕的副手,并且办公地点直接由三厂调任至八厂那边上班。

  对于这个调整林宇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原三厂的供销科长虽然现在成了副科长,但实际行政级别并没有改变,再加上黄宝贵的面子,林宇航也不便与改变他的工作岗位。

  考虑到三厂刚刚接手,整个三厂上下都是原来的老人,为了工作的顺利推行必要的调整还是需要的,让老吕以正科长的身份在三厂坐镇,把原三厂的供销科长调至八厂上班,这也是避免万一政令不通,同时也用这种方式考验一下原三厂供销科长的态度和想法。

  目前三厂和八厂的牌子还暂时保留着,以两家厂为基础新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作为合并后的主体。

  从这点来讲,林宇航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厂长了,应该称呼他为总经理才是。但对目前而言,“总经理”这个名词还是比较新鲜的,再加上两家厂子虽然已经合并,可在两家厂子的干部职工眼里依旧是原来的模样,对于林宇航的称呼依旧没变,许多人还是称呼他为厂长。

  在林宇航心里,目前的状态仅仅只是暂时的,等到过上几年这个公司还会进一步进行改变。到那时候,就没有之前的三厂和八厂区别了,有的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名称,而对于两家厂未来的发展,林宇航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三厂合并后,原来的债务全部转移到新成立的公司,再加上上级部门原来有所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因为年底的即将到来不会马上兑现,可问题在于林宇航现在不缺钱,几个月下来八厂的发展极为迅猛,在人参蜂皇浆这个产品上八厂已经赚得不要不要了,说句发了横财一点都不为过,在外人看来的巨额损失如今对于财大气粗的公司而言完全可以独立承受。

  可就算这样,好处也不可能放弃,林宇航又不傻,摆着的好处不拿是不可能的。不过他同时也体谅到了上级部门的难处,适当地和上级领导沟通了一下,原本谈好的资金问题变通改变了下,转为一部分资金,一部分政策和土地的扶持,用这种方式为新成立的公司未来打好基础。

  随着合并的完成,在八厂的输血状态下三厂算是缓过了一口气,此外林宇航提前预定的设备很快就会到位,等到位后新来的设备会直接安装在三厂的车间里,从而增加公司在人参蜂皇浆产品上的生产。

  等到设备安装投产后,原本的产品至少翻上几番,这样就基本可以满足原本八厂供不应求的状况。当然这是后话了,要正式投产起码要明年年初才行,而现在三厂问题最大的不仅是之前的损失,还有停滞的生产和黄宝贵当初雄心勃勃决定策略的后遗症。

  合并之后,三厂有了资金支持,恢复原来的生产已经没有问题。

  这些日子三厂的正常生产开始逐步恢复,产品是那些原本三厂的老产品,虽然这些产品的销售程度有限,利润不高,可作为传统产品再加上三厂原本的销售渠道,销售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

  老产品的恢复生产至少可以维持三厂的日常运营,但要想弥补之前的损失自然是办不到的。眼下三厂的仓库里堆满了无数的货物和许多还没来得及拆开的暖杯包装,这些东西占了三厂损失的大部分,同时这个损失要想按照原本投入收回没任何可能。

  之前江国勋他们对这些产品无法处理,因为是巨大的投入就算打折处理也很难。再加上暖杯包装已经无法在原有渠道中销售,江国勋也不是黄宝贵,缺少黄宝贵破釜沉舟的魄力,面对这个问题上也有些瞻前顾后。

  但林宇航就没这个顾虑了,他到了三厂第一天就开了厂办会,宣布了一项决定,那就是大幅度降价尽快处理这批产品。

  既然按照原价的八折、七折都卖不出去,那么索性五折甚至四折出售,只要价格卖的够低,不怕没人买。

  此外通过人参蜂皇浆的产品旺销,林宇航手里的销售渠道早就不限于原本医药方面的渠道了,百货、供销网络甚至包括个体私人网络他都有,通过这些关系推广,再给予对方只要拿一部分这些产品就优先供给人参蜂皇浆的承诺,处理掉这些产品不算难事。

第359章 脑袋疼

  搭配销售,这个销售模式在后世基本绝迹,可在如今这样的销售是许多工厂销售手段之一。

  由于之前的计划经济的特殊性,国有厂家在生产上是有计划内任务和计划外任务之分,这个计划内任务制定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到全盘因素,尤其是不同的消费群体。

  出于这个考虑,在制定计划内任务的时候对于产品就有一部分的指向性。比如许多厂家明明知道有些产品不好销售,可依旧还得保持一定的生产就是这个原因。

  从大局来看,这样的生产计划不仅考虑到了城市居民,还考虑到了偏远地区居民和广大农村的农民的需求,又或者收入不高的群体需要,在这方面来看似乎不错,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有着不同。

  这样一来,往往计划生产的有些产品会导致滞销,而且这些滞销的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需求的对应面也比较狭隘。这种情况发生后,国有厂家在必须完成计划内生产部分的同时又要考虑到销售的因素,就形成了搭配销售的模式。

  这种搭配销售说白了就是把好销的产品和不好销的产品进行搭售,一起打包销售给客户。

  打个比方,如果供销社和百货公司需要采购一批好销的产品,那么厂家在销售时候绝对不会对方要什么就给什么,在对方来采购产品的时候是有条件的,你拿10件好销的产品时必须搭配销售2件或者3件不好销的产品,这种搭配销售是强制性的,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计划生产的任务完成,同时也能借这个模式把这些产品强制推销出去。

  在供销系统,这种搭配销售也被人戏称为五搭一或者十搭三,这个搭配的比例订制权都在工厂手里,同时也受到产品是否旺销的影响不断调整。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特色,现在虽然国家已经提倡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始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可如今计划经济所占比例依旧很大,市场经济仅仅还只是计划经济的一个补充。

  从这点来说,搭配销售的手段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根据宋援朝了解,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样的销售模式依旧在不少企业存在,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后才彻底结束。

  林宇航处理库存的办法就是大幅度降价和搭配销售并用的模式,而且这个手段对于目前公司来说还是很好用的。

  黄宝贵没办法用这个手段很正常,因为他手里没有人参蜂皇浆这样的好产品,所以只能守着仓库里堆成山的库存无能为力。

  但林宇航不同,随着广告的不断投放和市场需求,八厂人参蜂皇浆的牌子如今已成了全国著名的品牌,这个产品早就供不应求了。眼下求爷爷告奶奶,拿着现金跑来进货的全国各地客商简直要把八厂的门槛都踩塌了,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些搭配销售算得了什么?对方只要能拿到货,别说五搭一和十搭三了,哪怕比例更高也是值得的,因为供不应求的人参蜂皇浆一到手就是钱啊!至于暖杯包装的枇杷膏什么的,三厂销不出去,可这些客商就不同了,这些人各自有各自的渠道,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有办法处理掉。

  在这种销售手段下,积压已久的库存开始了松动,逐步由产品渐渐转变成了回笼的资金。虽然要全部处理完庞大的库存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不过这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按照估计等到明年五月份左右,原先三厂的这些库存就能彻底处理完了。

  损失是肯定有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可相比库存处理和资金回笼,这个损失对于林宇航来说完成可以接受。

  但处理库存只是三厂面临的一个问题而已,关键还有另一个问题摆在林宇航面前,那就是黄宝贵之前为了控制原料和那些农场签的采购合同。

  当初黄宝贵是准备在暖杯包装上大干一场的,为了成了行业的龙头企业,黄宝贵早早就和燕京周边甚至包括外地的一些农场签订了今年的枇杷采购合同。

  这个采购合同数额巨大,而且不是短期的行为,如果没有上面的行政命令叫停的话,黄宝贵就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把明年的枇杷(枇杷膏)大部分产量全部捏在三厂的手里,从而一举在行业里成为垄断性质的存在。

  可惜是黄宝贵赌输了,还没等他完成这个壮举,上面一棍子就打了下来,打得黄宝贵和整个三厂晕头转向,从而由云端跌到了深渊。

  现在,黄宝贵因为身体原因退出了管理岗位,三厂也和八厂合并,从而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可当初黄宝贵的那些合同在林宇航接手后还是必须履行的,所以林宇航同样面临着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其实林宇航对这件事找过上级领导,探讨过单方面结束合同的可能性。但这个想法刚出口就被上级领导驳了回去,上级领导告诉林宇航,这个合同牵涉到好几家农场的利益,如果单方面的违约会造成这些农场方面的巨大损失,农场可是靠天吃饭的,和工厂不同,果农也不是工人,如果东西不能如期卖出去的话,那么一年就彻底白干了,这样的损失不仅巨大,还会带来社会的恶劣影响,所以这些合同不管如何必须继续履行。

  可要履行这些合同不是那么容易的,大量的原料不仅要占用公司巨额资金,再加上这些原料还需要尽快处理,转成能够长期储存的半成品才是。

  再加上半成品是无法销售的,还得后期做成成品,这不仅仅只是资金的占用,还要占用公司目前有限的生产力,对于公司的发展很是不利。

  一个问题还没全部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冒了出来。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供销科刚送来的报表,林宇航就觉得自己的头都要快爆炸了,大量的原料如潮水一样涌来,三厂和八厂在有限的产能上还要挤出一部分来处理这些原料,再加上后期的储存和成品等问题,简直是困难重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宇航不是没想过其他办法,他不仅以公司的名义作为福利给全公司的干部职工发了些枇杷果,还联系了果品、百货等销售渠道,意图把这些原料直接作为水果进行销售处理。

  可问题在于作为原料的枇杷果这些东西和作为水果的枇杷果是有些不同的,直接吃果子口味实在不怎么样,作为水果销售很难卖出去,哪怕白给职工们大家也不怎么爱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