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106节(1 / 2)

  就这样,毫不知情的张建国就成了他们的报复对象,直接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由一个人人看着眼热的小车班司机直接调整到了车间一线,由开车变成开车床了。

  胳臂拧不过大腿,张建国心里愤怒却根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可一旦去了车间先不说他接下来怎么工作,更重要的是车间的收入要比小车班低了不少。虽然基本工资没变是一样的,可要知道小车班是有出车补贴和额外福利的,没了这些的话,张建国等于一下子每月少了好几十元收入。

  张建国可是张家的支柱,舅妈在街道工厂上班工资本来就不高,张家阿娘是一个没收入的老人,两个孩子还要读书、穿衣、吃饭,每月都要靠张建国的工资来养家,一旦失去了这些收入,原本还勉强过得去的生活一下子就变得紧巴巴了,这点也是张建国无法接受的。

  “舅舅,现在这个情况,你自己又是什么想法?”事情已经出了,宋援朝也无力改变这个结局,他只能安慰张建国几句,同时听听他的想法。

  “现在就两条路,一条路就是乖乖去车间,可去了车间我的面子是小,但是这工资收入就少了许多,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少了这些钱以后这日子过起来就难了……”

  抽了一口烟,张建国的心情很差,他没想到因为自己的责任心会导致自己这个结果,早知道这样的话当时就应该不管不顾才是,可现在说这些话已经晚了。

  “还有条路,我这几天琢磨了好久,我打算办个长病假,自己另找出路。”张建国的烟已经抽到了最后,他把几乎要燃尽的烟头丢在地上,重重踩灭:“有句话说的好,树挪死人挪活,我又不是没本事,非得看这些混蛋的脸色吃饭。我想过了,再怎么样也不能让这些王八蛋看扁了。”

  “舅舅,这个出路你是怎么想的?”

  “还能怎么想,你舅舅我最大的本事就开车,当然是继续开车了。这几天我找了师兄弟商量了下,现在外面个人干活的不少,有些人做买卖还发了大财。既然他们能干,没理由我干不了,何况我还有开车的技术呢。”

  “我们打算自己弄两辆车,开大车帮人拉货什么的,干其他的我不敢说,可干这个我心里有底。我大概算了算,如果能跑起来还是能赚钱的,至少也比窝在单位里受气强。”

  “搞运输?”宋援朝之前隐隐已经猜到了张建国的想法,当他真正说出自己的打算时,宋援朝一时间沉默了起来。

  “怎么?你不看好?”见宋援朝没吭声,张建国忍不住问。

  宋援朝摇摇头:“这倒不是,不过这个运输具体怎么做你想好了么?这可不是在单位里开车,车子和货都是单位的,你只是开车的司机而已,一旦自己做了就要承担许多风险,尤其是跑长途的话风险更大。”

  “这些我知道,我开了这么多年车也是先从开大车过来的,心里有底。再说了,跑长途虽然风险大,可赚的钱也多,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是这行的老手,经验丰富应该不成问题。”

  “那么车呢?车从哪里来?一辆车可不便宜。除了车的问题还有业务哪里来?自己干得自己找业务,没有业务也干不起来啊!”张建国是有点积蓄的,可这积蓄也仅仅只是有点而已,要买车远远不够,一辆东风卡车就好几万,这个钱张建国根本就拿不出来。

  “车可以贷款,我也问过了,信用社那边有这个业务,自己出部分再贷款部分应该没问题。”

  “至于业务,这个等车有了我们去跑跑,拿不到大单位的业务一些小厂子应该没问题,还有私人做买卖的,这些业务也可以有,鼻子下面就是嘴,多打听打听总能找到。”

  看来张建国的确对这件事考虑了许多,而且看他的想法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宋援朝想了想点头道:“舅舅,既然你都考虑好了,我也支持你这么做,不过有些细节还是要提前考虑到,包括你和师兄弟的合作方式,大家的出资比例,利润的分配,还有跑车的业务谁负责、运输费用和路线等等,这些都要做好规划,我建议你这事不要这么急着就弄,先请长病假好好琢磨琢磨。”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不就想到你了么?援朝呀,你可是大学生,这个比舅舅强多了,要不你帮我规划规划?”

  宋援朝笑着一口答应,张建国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当然要好好操心,而且张建国要自己搞车跑车,说起来也是物流一行,物流这个行业做好了的确是很赚钱的,可做的不好也能亏得当裤子,张建国虽然是老司机,但他却从来没直接接触过这个行业,自己给他出谋划策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宋援朝已经决定帮张建国一把,他不是要贷款么?贷款哪里有这么容易的?先不说得跑路子找人,就算贷到了款还有还款的压力,倒不如宋援朝直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张建国来说买车的钱是天文数字,可对于宋援朝来讲却不算什么,他完全可以轻易拿出这笔钱来。

第217章 车队长

  这时代的企业许多都是大而全,尤其是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的国有企业,从里到外,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一条龙,甚至从职工子女教育到职工生活,反正能想到的自己全包。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下如此结构就成了企业的包袱。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这一切很快就会得到改变,其他的不说就说运输这一块吧,原本企业的运输大多都是由自己负责,每个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汽车班或者汽车队,用来承担企业的物流工作。

  除去自有运输外,铁路运输原本就是垄断性质,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流需求和供应的不足。

  一方面是许多企业的自有车队工作不饱和和自身企业内部业务不足,使得企业在车队这块连年亏损,只能用其他方面的利润对自有车队进行不断补贴。

  可另一方面是企业外的市场经济趋势,使得个体或小集体企业对运输的需求在市场上得不到满足。

  这就造成了许多大企业车队的开工不足,但市场上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却逐步增加,一些个体和小企业在外面找不到运输的车辆。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情况,但在当时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慢慢形成了大企业车队负责人或司机个体利用单位出车的机会给自己单位外的个体或企业捎带运输的情况。

  当然了,这种捎带运输其实就是干私活,说句不好听的话是挖单位的墙角,因为出车的汽油、汽车公里数折损这些都是单位出的,但是捎带的货物运费却是落在了个人或者车队内部口袋里,从而形成了车队在企业内部账面上的亏损,但车队里的个人却大捞外快的情况。

  作为小车班的司机,张建国自然很清楚这点,他虽然不开大车,可也是从大车出来的,何况他的几个师兄弟还在开大车呢。

  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这种情况的不断出现,很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社会上私人跑车的模式,一些头脑灵活会开车的司机凑份子弄一辆车,然后轮流给个体和小企业运输货物,其中的利润可不少。

  宋援朝记得当年这行干的早的司机基本都赚到了钱,有些还从中赚了不少,私人车队越做越大,后来成为大老板的也有。所以当张建国提出自己打算直接做这行的时候,宋援朝是支持的。

  但做运输也有不同的做法,最简单的就是张建国说的那种,几个师兄弟凑份子再贷点款去买辆车,这车也不需要什么新车,因为新车太贵他们也买不起,通过各自的渠道问有认识的企业车队打听一下,买一辆二手的旧车,好好修理一下能跑能拉货就行。

  招揽业务的方式也简单的很,一方面是通过自己车队之前的关系联系那些有需求的小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就是直接把车开到长途汽车站或者火车站附近停着,然后弄个运输的牌牌摆在车窗前,自然就有人寻过来询问运输的事。

  这种模式在初期是肯定能赚到钱的,毕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很大,而社会上能够跑运输的车辆又少,这可是一个卖方市场。

  可宋援朝却想的要深许多,在他看来既然张建国有这个想法,也打算付诸实践,那么宋援朝何不推一把呢?何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供应链整体离不开物流的推动,如果能有一个可靠而且能够满足需求的物流长期合作,对于腾飞厂也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如此,宋援朝回去后仔细琢磨了这件事,又花了一晚上写了个比较完善的运输方案。第二天,他找到张建国和他好好聊了半天,并拿出这个方案给他看,等张建国听完和看完后再询问他的看法。

  “援朝,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出不起这么多钱,而且一下子搞这么大我这心里实在有些没底……”张建国心里对宋援朝这个方案很是心动,他虽然干了这么多年的司机,从大车到小车业务熟练,对于运输这一块更是没得说,可他怎么都没想到简简单单的运输却在宋援朝手里玩出了花儿。

  可就算这样,张建国却有着深深顾虑,如果按宋援朝的方案来做,这可不再是自己之前打算的小打小闹了,这分明就是和他单位里的车队一个性质,这样大的投入,这样大规模的车队,他们几个司机能做好么?

  “钱的事不用担心,你再看看这份东西。”宋援朝似乎早就猜到了张建国的想法,笑呵呵地又取出一份东西递给他。

  接过这份东西,张建国拿在手上细看,看了几眼后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下意识抬头看看宋援朝,见宋援朝依旧对着他微笑,接着张建国继续往下看,简简单单的两张纸他足足看了半个小时。

  “援朝,这……这样合适么?”张建国终于看完了,他忍不住问。

  “先不说合适不合适,舅舅我就问你一句,如果是这个条件你想不想干?”宋援朝递给他一支烟问。

  点起烟,张建国猛抽一口,吐出一团浓浓的烟雾,把一张脸都笼罩在烟雾之中。过了片刻,烟雾渐渐散去,张建国又抽了一口,神情有些纠结。

  “我实话实说,不想干的是王八蛋!”张建国直截了当道,可同时又有些迟疑:“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几个占的利太大了些,这个腾飞厂会同意?这分明是出钱帮我们忙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