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85节(1 / 2)

  “当然了,还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宋援朝停顿了一下,却没继续往下说。

  “还一种什么好办法?”见宋援朝突然停下了,李大琪不解地抬头反问。

  宋援朝压低声音在李大琪耳边道:“表面上继续维持校办工厂目前的局面,你自己在外面另起炉灶,现在不是允许私人经营了么?不如直接自己去租个厂房,出钱买设备,招人干,弄好这些再从校办工厂那边拿订单进行代工,你反正是厂长,原料工艺全部由厂子提供,自己只管生产就行,左手倒右手,这就避开了未来的一些麻烦。”

  “这……这……”李大琪一时间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宋援朝居然会给他出这么一个主意。

  “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过?如果被查出来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虽然之前在做假领子的买卖中宋援朝以个人名义下订单并且截留了部分利润,可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且在国家允许个体经营之后,宋援朝也通过渠道以别人的名义登记了个体,通过这种模式来操作,只要不偷税漏税,谁都挑不出毛病。

  可现在宋援朝给李大琪出的主意看起来有些类似,可仔细琢磨却性质完全不同。如果说严重点就是在挖校办工厂的墙角。

  看着李大琪担忧的表情,宋援朝哈哈一笑:“这就是一个建议,做不做,怎么做你自己好好琢磨。说到这,刚才你说的增产问题,上面没办法拨地你可以租啊,厂子里现在又不是没钱,外面租个地方当分厂不就行了,地方偏点也没关系,至于分厂的管理也很简单,让小七过去管,再从厂里调几个靠谱的人带着。”

  这句话还算靠谱,李大琪顿时听了进去点点头。

  相比宋援朝,李大琪对于自己独立开厂还是有很深顾虑的,要知道现在的开放才刚刚开始,社会的风气虽然有了缓和,可还远没到后世开放的地步。

  个体经营虽然已经产生,可目前个体经营中个人开厂的极少极少,放眼全国大概也就是徽州卖瓜子的老年等寥寥几人,而在沪海却一家都没。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李大琪可不是宋援朝,可就算是宋援朝同样也知道如果这么干的话潜在的风险会有多大。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宋援朝无非是想看看李大琪的反应,无论他是否同意还是反对都没关系,宋援朝都有后手,而现在李大琪的谨慎反而让宋援朝放下了心。

第174章 带礼

  今天是除夕,宋援朝中午也特意去了趟电话局,给远在燕京的林燕打电话问候。

  在电话里,宋援朝告诉林燕自己过了初三就回燕京,林燕问怎么这么早就回来,宋援朝笑呵呵地说自己在沪海想她了,所以特意早点回来能见到她。

  电话里的林燕很是开心,和宋援朝说了许多悄悄话儿,这个电话一打就打了半个小时,如果不是排在后面的人催促的话,说不定宋援朝还想继续聊下去呢。

  等付了钱离开电话局,走出大门的时候,外面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传入耳中。从昨天开始,许多孩子就口袋里装着五颜六色的鞭炮,手里拿根点燃的棉线或者香在街上玩耍了。

  看着这些孩子笑笑闹闹,拿着鞭炮互丢玩耍,宋援朝露出微笑站在一旁看着,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如今时代过年气氛浓烈,而且鞭炮声从年尾响彻到年头,直至元宵节才渐渐消停。

  虽然后世对放鞭炮有诸多非议,比如说容易引起火灾,或者空气污染什么的,反正专家找理由随便一找就是一大堆,看起来都冠冕堂皇有理有据。可在宋援朝看来,这过年不鞭炮还算是过年么?千年的传统丢失,弊大于利。至于火灾什么的做好防范就行了,总不能倒洗澡水连着把盆子里的孩子一起给倒了吧?

  浓烈的年味带来节日的气氛,相比去年的时候,宋援朝可以说是回到时代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看着街上带着笑容,喜气洋洋的行人,再看着那些奔跑戏耍的孩子们,宋援朝彷如隔世。

  今天的年夜饭早就安排好了,在张家阿娘家吃。除了张家一家外还有秦正国和应彩霞两个人。

  昨天宋援朝特意向秦正国挑明了他和应彩霞的事,也不知道秦正国和应彩霞表白了没有,当今天宋援朝看见秦正国和应彩霞之间看似如同平常,当两人坐下时秦正国却细心地帮应彩霞扶了下凳子的时候,宋援朝不由得笑了。

  无论是秦正国还是应彩霞,他们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作为朋友的宋援朝自然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到一起。

  相比秦正国的跳脱,许多时候像个大孩子一般的性格,应彩霞就要稳重许多,而且大户人家出身的应彩霞气质出众,持家勤俭,两人又知根知底,是秦正国最好不过的伴侣人选。

  前世的时候,秦正国成功过,腰缠万贯富豪一方,身边的美女走马灯一般换,属于许多人所羡慕的对象。

  可是他真的幸福么?在宋援朝看来那些金钱、美女无非是秦正国炫耀的东西而已,在外人看来什么都不缺的他在感情和家庭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当年秦正国就不会以那种方式了却自己的生命。而现在,他能和应彩霞走在一起,别的宋援朝不敢说,至少在感情和家庭上会比当年圆满许多。

  年夜饭很是热闹,宋援朝坐在张家阿娘身边照顾,就像是亲孙子一样伺候着她老人家。看着长大了又有了出息的宋援朝,张家阿娘心里无比欣慰,再看看一桌子的好菜,还有自己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这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作为一个老人见到这哪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如果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林燕不在,不过宋援朝已经早和张家阿娘说好了,等夏天暑假的时候他一定会带林燕回来一趟,让张家阿娘好好看看自己为她选的这个孙媳妇。

  吃了晚饭,众人坐在一起笑笑说说,宋援朝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两个孩子。

  在沪海,压岁钱可以在年初一给,也可以在大年夜守夜时给,看着两个孩子早就一副期待雀跃的样子,笑呵呵的宋援朝索性提前就给了。

  谁想到刚给出压岁钱,宋援朝自己也收到了压岁钱。是张家阿娘特意给他们包的红包,宋援朝、秦正国、应彩霞,他们三人一个不落,每人都有一个,钱虽然不多红包里只有一毛钱,可这却让所有人心中高兴不已。

  宋援朝原本想推辞,但张家阿娘说的一句话却让他无法推辞,按照老人家的话来说,凡是还没结婚的不管多大都是孩子,作为长辈给压岁钱必须得收。就这样,宋援朝他们谢过张家阿娘,收下了这份心意,等半夜十二点临近,所有人高高兴兴地出了门,在门口挂起鞭炮放了起来。

  此时,整个沪海到处都是爆竹声在回响,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硫磺味,这就是过年,这就是传统的年味,看着这一幕宋援朝由衷感慨。

  大年初一,宋援朝先给张家阿娘磕头行礼,然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去各家登门拜访。

  李大琪家、顾杰家、马厂长家、周校长家甚至还有张勇那边,在沪海的长辈、朋友们一一走访,等到年初二一过,宋援朝就要启程去燕京了。

  宋援朝先走,秦正国和应彩霞还有顾杰他们初四去羊城,走之前那天晚上众人再一次在宋援朝家吃了顿饭,说了好些话。

  这次分别再见起码要半年时间,虽然中间可以电话、书信联系,但离开前一些必须交代的事还得交代清楚。

  李晓芸那天也来了,这疯丫头一回到沪海不是找以前的同学朋友,就是和应彩霞黏糊在一起,尤其是这两天过年更是玩的兴高采烈。这不,宋援朝初三回燕京,原本打算和李晓芸一起走,谁想到她说再在沪海呆上几天,一来是应彩霞要晚走一天,她得再陪她一日,二来和几个同学朋友约好了初五去城隍庙逛逛什么的。

  既然是这样,宋援朝也不勉强,反正车票可以托人买,有李大琪在这种小事很容易解决。

  初三一大早,宋援朝拿着行李和众人告别,径直去了火车站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当火车离开沪海站的时候,宋援朝此时的心已经飞到燕京,飞到了林燕身旁。

  回到燕京,宋援朝先去了四合院那边,把带回来的东西整理了下,然后推出自行车骑上就往林燕家而去。

  “伯母,新年好!”

  敲开了林家的房门,开门的是系着围裙的陈玉琴,她没想到来的居然是宋援朝。

  “援朝,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进来,快进来!”见到宋援朝陈玉琴很是高兴,连忙招呼着宋援朝进屋,同时回头还冲里面喊了一声:“老林!燕子,援朝来了!”

  话音刚落,在自己屋里的林燕就如同归巢的燕子一般如风从屋里跑了出来,见到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宋援朝,林燕抑制住扑向爱人怀中的冲动,停下脚步冲着他发自内心的笑。

  “回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