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5节(1 / 2)

  “校长,我不是小孩子了,您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也非常感激,可我还是想靠自己。”

  “你呀你,你小子怎么就这么犟呢?”周校长见宋援朝一意孤行,不由得有些生气了:“你要找工作,可你想过没有,我们这可是学校啊!你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难道能顶替你父亲来学校当老师不成?援朝,学校可不是企业,这老师不是随随便便人都能当的,如果你有能力做老师,为什么不去考大学呢?”

  宋援朝笑笑,他早就知道周校长会这么说,在来前他已经想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校长您多虑了,我可没想过自己能在学校里当老师。如果说是小学老师的话也许还没问题,可我们这是中学,凭我这肚子里的这点墨水当老师不是误人子弟么?”

  “那你还……?”宋援朝的话让周校长一愣,有些搞不明白宋援朝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校长,我记得我们学校有校办工厂吧?”

  周校长顿时一愣,似乎有些明白过来宋援朝的打算了。

  “教工也是学校编制,可教工不属于老师,不用给学生上课。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麻烦您帮忙在校办工厂安排一份工作。您放心,我没什么其他要求,只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校办工厂,这是时代的特色。

  在八十年代之前,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工厂属于学校所有,里面的职工少部分是教工编制,另外大部分是集体编制。

  这种校办工厂规模不大,通常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许多都是和街道工厂差不多甚至还有不如。

  许多校办工厂都是干的糊糊火柴盒,包装肥皂这类低级的手工活,在统购统销的时期,这样的工厂生存还没问题,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私人企业的蓬勃兴起,没有丝毫竞争力的校办工厂自然而然地就被时代淘汰了。

第9章 李大琪

  “校办工厂?”

  周校长有些意外,没想到宋援朝打的是这个主意。

  二中的确有校办工厂,而且这个工厂比其他普通学校的规模要大些,作为学校的校长,对于校办工厂的人员安置自然有着一言而决的权利。

  宋援朝提出的这个要求说起来真不算过分,先不说学校亏欠了宋光增,仅以周校长和宋光增二十多年的交情,这个忙他也必须帮。

  可是,周校长还是觉得让宋援朝考大学更合适些,在他看来上大学才是一条光明大道,宋援朝年轻,又有学习基础,好好复习一下哪怕就是考不进大学,考个中专什么的,毕业后也是干部编制,这不比在校办工厂当教工来得强?

  但该说话都说了,该劝的也都劝了,宋援朝却是铁了心。

  宋援朝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也坦然和周校长讲了,这时候周校长再多说也是无益。

  “好吧,你要去校办工厂倒是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安排……”

  “谢谢校长!”宋援朝脸上露出喜色,连忙道谢。

  周校长摆摆手,语重心长对宋援朝道:“按照你的情况,我可以以教工把你招进来,但是有一句话我要说在前头。”

  “您请说。”宋援朝摆出一副聆听的架势,但心中却有些苦笑,他隐隐约约已经知道周校长要和自己说什么。

  果然不出所料,周校长道:“援朝啊,我希望你不要放弃考大学的机会,现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各行各业极缺人才,做一个普通的教工和上大学是不一样的,就算你在校办工厂工作,但是学习这方面也不能拉下,为了你父母,也为你自己的未来,周伯伯希望你有更好的前途。”

  这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老人,宋援朝的心中极为感动,为了让周校长放心,宋援朝没有再拒绝这个要求,而是答应了下来。

  去校办工厂工作一事基本不成问题,不过现在的宋援朝还不能正式上班,因为他的户口和档案还没处理好,一切手续先要等这些落实后才能操作。

  不过周校长对宋援朝承诺,等宋援朝的户口一解决他这边就走程序,最多一星期就能安排上班。

  宋援朝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对周校长百般感激,周校长摆摆手,这时候一阵下课铃声响起,原来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聊了近一小时,时间也已经到了中午。

  “该吃午饭了,走,我们去食堂。”周校长起身对宋援朝招呼道。

  宋援朝摇头拒绝:“校长,午饭我就不吃了,等会还有些事要去办,另外还有个小事想请您帮个忙。”

  周校长带着询问的目光向宋援朝望去,宋援朝神色略有黯然道:“这几天我想去姑苏看看父母,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开张介绍信?”

  周校长听完宋援朝的话同样神色黯然,他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本介绍信,坐下提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又从另一个抽屉里取出印章盖上,等印泥稍干后把介绍信外联小心撕了下来。

  “给你开了一周有效期,够了么?”

  “够了够了,足够了,谢谢校长。”宋援朝万分感谢,周校长这可是帮了他大忙了,这个时代没介绍信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宋援朝的户口还没落实,要去姑苏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长途汽车必须要有介绍信才能买票。

  再一次谢绝的周校长让他去食堂吃饭的邀请,宋援朝揣着介绍信离开了学校,走之前没忘记门房刘大爷,特意去打了声招呼。

  离开学校,宋援朝步行去了附近的国营饭店,他只所以拒绝周校长,其实并不是有其他急事去办,而是不想太多麻烦周校长。

  这个时代,可没后世那么多饭店、快餐什么的,普通人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在家做饭外,上班的不是带饭就是吃食堂,在外面解决也只有去国营饭店。

  国营饭店,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经营的饭店,现在私人饭店还没出现,市场还在将开未开的阶段,等再过几年后,个体经济才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国营饭店进门是一个柜台,柜台后挂着木头做的餐牌,餐牌上标注着价格和粮票多少,需要吃什么直接在柜台点,然后掏钱掏粮票买筹码即可。

  筹码也很普通,就是那种塑料做的圆形筹码,上面印刷着国营饭店的名字,各种颜色代表着食物的不同,筹码多少代表食物的多寡。当然也有些国营饭店使用的是更老旧的木筹码,又或者直接由柜台的收银同志手写的餐单。

  点了二两生煎,宋援朝排着队在取餐的窗口等着,不一会热气腾腾的生煎出锅,交了筹码,里面的师傅把装着生煎的搪瓷盘递给了宋援朝,同时还有一碗附送的蛋皮汤。

  找了个靠窗空位坐下,宋援朝从筷筒里抽出筷子,倒了碟醋大口就吃了起来。

  这时代的生煎味道可不是后世能比,首先用料就不一样。后世的生煎这猪肉和现在完全不同,猪的品种是后来引进的白皮猪,这种猪个头大,出肉多,饲养期短,但味道远不如本土的黑毛猪。

  再加上又都是冻肉,吃在嘴里根本没什么肉香可言,此外制作的方式也有了极大不同,那些号称沪海特色的老字号因为老师傅的陆续退休再加上成本和其他原因为了迎合市场,使得口味变差了许多。

  一口下去,满嘴余香,再喝一口用大骨熬制加了蛋皮撒了葱花的清汤,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正当宋援朝吃的尽兴的时候,突然肩膀被人猛拍了一下,宋援朝下意识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熟悉的笑脸正冲着自己。

  “老远就瞧着好像是你,进来一看还真是你啊!援朝,你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