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如何提高亩产(1 / 2)

张知县风风火火地走了,宋知北还在研究那个阿拉伯数字和软尺。

叶长风则突然记起一件重要的事,赶忙问道:“如果我们在此地大行改革,朝廷知道会降罪吗?”

他倒不是怕,只是要想改善民生,需要做的事很多,清丈土地只是第一步,他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宋知北明白他的意思,放下纸宽慰道:“放心,川峡四路地势险阻,离朝廷又远,朝中对此的管控并不强,各州府向来都是便宜行事,这也是我来蜀地的原因。”

山高皇帝远,叶长风放心了。

“对了长风,你方才说清丈土地是第一步,那接下来要做什么?”他隐隐觉得,长风后头还藏着妙招。

叶长风神秘一笑:“想办法让粮食的产量更多。”

宋知北来了兴趣,“你是打算修水利?”他也有这个想法,邛州境内虽说有五条河流,但水量分配不均,四五月常有干旱,七八月又易出现洪水,若是修些水渠,既能灌溉又能引流,

对百姓来说,确为一桩好事。

只是,“修水利的钱从哪来?”

“就用那些罚交的税款。”

叶长风语气坦然,“钱交上去,不知道能有几个子真正用在百姓身上,不如拿来修路修水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总不能又把这些支出摊到百姓头上加重负担。”

“言之有理。”宋知北思考后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其实”,叶长风话锋一转,“我刚刚提到的提高亩产,除了水利,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什么?”

“粪肥!”

宋知北对此十分好奇,但叶长风并没多解释,而是约他一道去城郊田地转转。

想提高作物产量,育种和肥料都很重要。

育种他是没有办法了,他虽然看过一些书,但现在的条件有限,能想到的也就是筛选良种。而这点,田间随便拉一个人过来,都会比他更专业。

肥料上倒是可以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

蒲水县地处邛州南部,浅丘连绵,好的耕地并不多。

一路过来,除了那种较为陡峭的山坡种着些果树桑树,能种粮食的地方都尽量种满了粮食。

此时夏收刚过,晚稻还没成熟,按说地里没什么事,不过两人还是能看到很多劳作的身影。

一个头发花白的大爷估计刚忙完,身上脚上还沾着泥土和草屑,正佝着背,坐在田埂上休息。

“大爷,活干完了?”

叶长风拉着宋知北走过去,自来熟地蹲下来和那大爷唠嗑。

大爷看了两人一眼,拍了拍腿上的土,黑瘦的脸上露出些笑意。

“没什么活,没什么活。”

“稻子马上又要熟了,不放心就来地头看看,赶赶虫,顺带把杂草拔一拔。”

两人顺着大爷的目光看去,说实在的,这几亩都算不上好田,但一看就知道种田的人打理得很用心,垄间甚至看不到一丝杂草。

民以食为天,古代农民靠田地养活,他们照顾起田地来比照顾自己还尽心。

宋知北关心地问道:“大爷今年收成怎么样?”

听到这个,大爷呵呵笑了起来,看着眼前的田,满足中又带着希望。

“刚收完的稻子一亩能有两石,够我们一家人吃了。”

“这茬稻再争点气,把秋税都交上,今年就算丰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