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鄙视链条25(2 / 2)

荆北人、兖州人

荆北人其实用的不大合适,准确来说应该是南郡襄阳人。自南阳天龙人不跟荆州人一起玩之后,襄阳人就顺延变成了荆州最大顶流豪门。

蔡瑁、蒯良蒯越、黄承彦(疑似江夏黄氏,娶蔡讽之女,平日里混迹襄阳的圈子,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蔡黄承彦)、庞统其中除了黄承彦特殊情况批注了以外,其余三人也都是南郡襄阳人。

兖州这里也就是泰山羊氏、陈留高氏等高门居多、

相对鄙视:

青州、徐州、并州、扬州、益州

青州徐州相对偏远,且刘秀的股东不在这里,故而汉末士族混的并不算太好,两地士族第一次崛起,还是在曹魏中后期。就连我们熟知的琅琊王氏,在汉末乃至曹魏吧...其实混的也是不好...

东海王氏的王朗、王肃、王元姬(祖上和琅琊王氏是一家,硬说这一支是琅琊王氏...也勉强说得过去吧!)

东莱王氏的王基。

太原王氏的王凌、王机。

这群人要么地偏,要么因为当年和曹操有些不大对付。(薯粉最爱的曹操屠城来了),再加上臧霸管着青徐的问题,以至于青徐两地的世家大族除了王朗...甚至到了汉末魏初的时候,混的都不咋地。

包括长江以南的顾陆朱张在中原士族眼里也是土包子。没啥含金量的士族。

益州就更别提了,被刘焉、刘璋、刘备、刘禅四代人欺负成啥鬼样子了...换成天龙人和人上人的士族被人家这么欺负,怕是早早就掀桌子决战了....

能被老刘家几代军阀这么欺负,屁都没怎么放一个的益州士族....确实也该被鄙视了。

最底层人士:

凉州、幽州、交州

交州吧,其实好懂,太远了,中原的官话都说不明白。文化认同感也不高,故而吧,被中原士大夫鄙视也是正常。

凉州和幽州吧,纯粹是因为从汉朝的时候,但凡是迁徙外族至内地,多数也都是丢在幽州、并州、凉州这三个地方。

外族人口增长速度快,和中原人没有文化认同感...

豫州的中原士大夫连太原王氏都鄙视,觉得人家是边疆士族,看不太起人家,更别说那些不学文化,没有礼法概念的外族人。

而边疆人吧,属于是躺枪...因为自己家门口外族太多,连着也被人家鄙视了...

人家鄙视你,不带你玩,你就烦人家,故而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所以吧,董卓很难得到士大夫们的认可。

出身在凉州,以至于不管董卓多么努力的工作、示好、和人家看齐...人家还是看不起董太师。

并州其实吧,一定程度上跟幽州、凉州类似...可好在太原郭氏、太原王氏还算是有些影响力和文化的...故而吧,倒是要比这俩地好些。(差一点点被丢在最底层梯队)

其实话到这里,也就很轻易的能明白,为什么老爷子不被文化人待见了。

广阳地处幽州,这地方算是边疆了,苦寒不说,文化水平也普遍不高,这边吧名士不多,也就是卢植还算一个,就再无其他了...

三辅虽然在士大夫鄙视链之下矮了颍川一点,可好歹也是人上人...当年对于老爷子的迁都广阳行为也是坚决反对、严正抗议、强烈谴责...

可事实证明吧,没啥用,人家要制衡。

广阳的潜在问题和迁都的理由不再叙述,而杨修吧,之所以狂傲也是有道理。

大汉王朝四百年士族,自杨喜分西楚霸王(分:就是你想的哪个分)之后,杨家五世三公,司州唯一天龙人家族。

汉末唯二的顶级豪门也就是弘农杨氏、汝南袁氏。

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亲妈出身于汝南袁氏,汉末最大的军阀袁绍是杨修的舅舅。

为什么狂妄?

这换谁能不狂妄?

最强的俩家族,一个是我本家,一个是我娘家。

而自幼跟随杨修一起长大的太孙曹长安吧,除了平日里和杨修一样有着喜欢卖弄的毛病以外,人设和剧本上到是也跟外公类似。

大魏最强的俩家族,一个是我本家皇族曹家,一个是我娘家士族最后的荣光弘农杨氏。(我本家人喜不喜欢我两说,你就说我姓不姓曹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