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人际关系39(1 / 2)

“我敲,今天太孙府赶集咋的?这么多人?”

沈家丫头抱着一盒京城热销的“麻椒鸡”吃的津津有味,原本还打算去太孙府跟曹长安趁着下雪堆个雪人来着,结果墨云抒和几个宗室的丫头倒是给文钦怼了一通。

文钦这没啥脑子的好像还把云抒郡主得罪了,正在门口拱手抱拳给人家道歉哪....

“我哥的兵,大魏的臣。见到本郡主连行礼问安都不会了...你们就是这么办的差吗?”

墨云抒吧,素来比义兄曹长安更跋扈,是个一点点亏都不能吃的...作为特殊情况下得到“郡主”称号的丞相嫡女,小丫头如今也是开始给这群太孙府的兵士们下马威来了。

太孙府的兵士主要是出自于司州,也就是三辅、三河、弘农。

墨云抒的父亲墨不渝祖籍在雒阳,也就是河南郡...跟三河的人吧,倒是也还能一起玩,墨云抒的“郡公主”吧,吃的还是弘农郡的食邑,再加上父亲之前也是杨家的门生,跟弘农郡好像也能一起玩。

只不过文钦带兵带的多数是三辅人...

太孙当年划分下去的时候,他的家奴近臣,那个前倨后恭以老奴自居的范舒留了个心眼子,让这些亲杨的力量,交给和杨家最不亲近的文钦去带,以此来确保不会变成一党。

文钦沛国人带的多数是三辅的兵。

关诺河东人带的多数是弘农的兵。

李定弘农人带的多数是三河的兵。

曹长安最早打算把士兵打乱分下去,范舒倒是心思更多,只觉得你把统帅分开其实就好了,一旦到了特殊的时刻吧,你拿着这么分配的军队下去,必能大有收获。

太孙觉得吧,这话有些道理...虽然暂时也思考不出来是什么道理!

范舒人生的丑,坏心眼子倒是不少....

若是有一天遇上了什么事情,我拿着三辅的兵保护三辅人...那是真的保护。

而如果有一天真的遇上了什么事情...我拿着杨家的兵保护宗室...总感觉弘农郡的兵会放大水,不出力....

曹长安:搞了半天他喵的净想着日后帮我霍霍我的股东们了是吧?不大讲究,可是好像也有点说法...那就这么办吧!

而墨云抒怼人吧,恰好怼的是文钦带的三辅军队...扶风、冯翊、京兆这里的...跟云抒郡主和宗室那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扶风窦氏作为如今被弘农杨氏扶持重归神位的三辅世家,这一次在给太孙打造玄甲军的项目上出钱、出人不少...

如果按照曹洪所说,当年宦官势力诛杀清流士大夫+外戚窦武的时候,曹家暗中也有不少的助攻...

这话要是不假,要是靠谱...

那墨云抒作为“夏侯云抒”跟这群三辅人,甚至里面还有窦家的族人后辈...这祖上还是能倒腾出仇恨来的....(如果这事情不假...窦武的孙子窦辅被流矢所中的事情或许也有内情呗?)

故而墨云抒借文钦的事情怼三辅兵..或许还真能深入解读点东西出来!

而行礼问安的规矩吧,是王肃提出来的,这些年一直都处在一个有人提议,有人否定,有人支持的架势。

大概意思吧,也就是遇上了节气、或者是平日里逢年过节的时候,属臣们遇上了皇族的人,得给人家问好行礼。

发展到了后期吧,最终也就变成了明清时代的...

“奴婢请殿下安,请太子妃安”之类的。

汉末的士大夫有些骨气,距离春秋时代也并不算太远,依旧是觉得臣子应该有些傲骨,我们是臣,又不是你的家奴...官方场合下跪倒是没错,这行礼问安变成什么了?

这和家里的家丁小厮不一样了吗?

士大夫们不乐意,尤其是正统经学之下郑学更是主张“士大夫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也就是广义上的国王和奴隶主共治。

而王肃吧,属于“王学”一派,更遵从于“臣子要无条件的服从于君王。”

简单去说吧,王学也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臣子无条件效忠于君王。

妻子无条件服从于丈夫。

儿子无条件孝顺于父亲。

王学之下吧,其实讲究的是这么一个层面,故而王肃提出要“行礼问安”以示人臣对于人主的尊重。

这事情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拍马屁。

汉末的皇权和士大夫吧,一直都在拉扯。

到底是皇权至上,还是天子和士大夫共天下...

而王学和郑学吧,其实背后也就是皇权和士大夫的对抗。

抛开等级制度和臣子的傲骨不谈,墨云抒这话倒是也没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