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当地豪门35(1 / 2)

言归正传,继续接下来女子读书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一句话带过,女子读书别说放在汉末,再往后几百年都是搞不定的大问题。

所谓的汉末女子读书,那也是皇家公主学规矩仪态、贵族的小姐博才女的名声,大族的姑娘自幼学文化日后出嫁当主母掌家...这个话题倒是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

而杨婉淑凭借着弘农杨氏的财力加成和本人才女的身份在老家搞的女子书院...更像是帮老家一些小家族、以及依附于杨家的势力“镀金”、当然也不排除杨夫人真的想给人家开智、让姑娘们保留着学问改变命运的可能,不否认杨婉淑或许有善良的发心(可话又说回来,女子在万恶的封建王朝,能怎样左右自己的命运哪?)

接下来也就到了杨家的战队和袁曹的内战,这里面的知识点太多,两章的篇幅全部说明白完全没可能,仅仅做一个答案的公布和大致的讲解。

杨家和袁家,其实是一个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作为汉末的顶级豪门,之前聊乡党和地域概念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杨家是司州人,袁家带着一帮小弟多数是豫州人,大家不是一个省的彼此亲近程度没这么高。(袁家带颍川、沛国、以及非豫州的天龙人——荆州南阳人一起玩)。

老杨家吧,家学渊源,主打一个细水长流,弘农杨氏身边也没啥可靠的乡党队友,可凭借着杨家几代人(尤其是关西孔子杨震)的影响力,使其在三辅、弘农老家威望极高,堪称当之无愧的司州第一豪门。

再加上杨家在西汉混的就还算不错,还是跟着高祖刘邦而崛起的西汉豪门,打个比喻吧,就是资历很高,名声不错的正校长。

袁家吧,是东汉崛起。不可一世带着一帮人势头很猛的副校长...

豫州一群天龙人,尤其是在袁家+何进拥护汉少帝刘辩上位以后,袁家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天下士族之首,把正校长压下去了...

所以这两家吧,相对对抗...

杨家底蕴深厚,自西汉就随高祖发家。

袁家后来居上,一直都在投机奋斗,最后如果不是董卓的破事,汉末名副其实的第一豪门还得是汝南袁氏(董卓乱政以后袁家依旧是是天下士族之首,如果不是袁绍集团内战败亡,大汉第一世家当之无愧要属汝南袁氏)。

之前聊贵族的时候就说了,贵族们彼此合作居多...类似于袁家和杨家也是如此。

老杨家主张细水长流,百年世家,也就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除了杨修在面对曹魏的时候积极主动投机之外,杨家几代人对于党争的态度基本上还是看戏、打牌...相对淡定的多。

当然,杨修为什么这么积极,其实后面看完就能找到答案。

弘农杨氏一直以来相对淡定老练,要么扶持自己的门生故吏上去打牌,要么等大局已定之后跳出来战队,主打的就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

按理说低风险不应该有高回报,可人家是弘农杨氏啊!

不管是谁控制朝廷,东汉、董卓、哪怕是李郭这俩铁土匪、汉相曹操、曹魏篡汉之后建立帝国,再或者变成了司马家当家,大家伙都希望把杨家人拿出来点缀朝堂,以示正统。(当然给不给实权就两说了)

而杨彪、杨修一门祖上的老祖宗是杨震。杨震下面有三个分支(这段不细说了)。简单讲吧,杨彪这一门算是族长。

除了杨彪一门,弘农杨氏在老家还有无数的同族、他们在老家有田地、产业、族人、佃户、私兵以及老百姓的拥护!

有着大汉四百年弘农杨氏的联姻力量,以及杨家的门生故吏。

当年贾诩乱武,李傕郭氾劫掠三辅、南阳都没敢劫掠弘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