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贺鲁花(2 / 2)

直到有一队征粮队被截杀,贺鲁花才真正的重视了起来。

在乱世里,兵和粮是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很多时候甚至比一块地盘还要重要得多。损失一队征粮队虽然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贺鲁花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满不在乎了。

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围剿。

那次贺鲁花派出了自己手下的一个五百主带了麾下五百人马,其中还有一百突厥兵,这已经是非常重视了,求的就是一战功成。

可让贺鲁花万万想不到的是,只几天时间,自己派出的这只超过四分之一战力的大军就战败了,而且是几乎被全歼,仅仅逃回来了几十人。这不由得让他是又惊又怒。

怒的是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眼中比绵羊还不如的秦人居然敢反抗,战力还如此之强;惊得是这种程度的损失肯定是瞒不住的,自己最好的下场也至少是丢了官职。

这也是贺鲁花为什么立即就带着剩下的所有人马开始第二次围剿的原因。

至于路上耽误的那几天则是贺鲁花使的一个小心眼。抢劫财物是其次,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攒人头。

他仔细审问过了逃回来的手下,虽然得到信息并不准确,唐笠一伙的人数被狠狠的夸大了,但对手的战法战斗经验算得上很丰富的他却是搞明白了。

在贺鲁花想来,对手见到自己的大军紧跟着就再次杀到,最大的可能就彻底钻进大山逃窜。自己这一千多人看着不少,可要想在茫茫大山里抓住一小股显然很熟悉地形的对手恐怕也不容易。

要是时间拖得长了被上官得到消息,自己好歹也能拿这些百姓的人头去充一充数,就说是斩杀的叛军首级。

反正都是秦人嘛!上官就算不信但也没法明确分辨不是?

只要自己不当场被军法从事,让晋阳族中的父兄花些钱财走走门路,这条命大概率是能保下来的。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留得一官半职。

不得不说,这些北方的胡族南下后腐化堕落的速度是很快的。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原本心思简单的突厥人,尤其是突厥贵族就把以前秦人腐败官员的那些毛病学了个十足十。尤其是贺鲁花这种南下后才出生的二代们,甚至更加的肆无忌惮。

正是贺鲁花这个主将抱着这种心思,所以这第二次围剿才显得没有吸取太多第一次失败的教训,仍然让唐笠的盘古军很轻松的带着他们在山里一直兜圈子。甚至有了经验的盘古军感觉比上一次还要更加的轻松一点,即便是那些刚转化吸收进队伍的前伪军都感觉到有点像是遛猴,士气和心态迅速就提了起来。

按理说被对手打了好几下损失了一百多人的贺鲁花应该调整战术了,但时间却不允许他花费时间再拖延下去。

贺鲁花心里有数,自己路上耽误了两天,进山已经三天,估计上官早就得到了消息。

如果说上官的追究还并不急迫,可南边后秦军的动向却是最让他担心的。

自己这边弄出的动静可不小,时间也不算短了,后秦搞清楚状况之后不利用是不可能的。虽然铜川县地界从来都不是双方突破的重点,但自己这回可是只在大营里留了一百人冒充大军。

后秦一旦摸清楚了虚实选择从自己的防区突破,那自己可就闯大祸了。那可就不是剿匪不力这种可以靠花钱走门路就能遮掩下来的小罪了,掉脑袋是一定的。

心里一急躁,指挥就毛躁,甚至有点歇斯底里的趋势了。

就在唐笠带着人完成一次成功背刺以为敌人会混乱一阵子的时候,却发现敌人好像突然之间发狂了一般。原本还算严整的战线突然变得极度混乱,开始没头苍蝇一般的开启了狂追模式。

可一千多人撒在这茫茫大太行山里真的远远不够看,甚至急躁之下连方向都搞错了。搞得唐笠不得不派出斥候队故意暴露行踪重新把敌人的方向纠正过来,然后才能能继续轮着班的带对手向南边兜圈子。

唐笠不知道的是,贺鲁花的打的主意是再狠追一天,要是再没收获就撤兵,首要任务必须是保证不能被后秦军钻了空子。

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应对上官,他也想好了。

回营的路上再屠几个村子,用成年男子的头颅谎称是被剿灭的山匪,看看能否暂时应付住上官。同时立即派人北上晋阳请家中长辈活动,争取立即将自己调离此地。至于还能不能保住一官半职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能保住这条性命就算是万幸了。

只要保住性命,日后未必就没有复起的机会。

不过让贺鲁花同样想不到的是,唐笠的心思也不仅仅是只求对手撤兵,在他看来这只一千多人的官军始终是自己生存的最大威胁。

于是,两个都没搞清楚对方心思的家伙接下来就在这大山里打了一场乱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