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整编和唐笠初露的野心(2 / 2)

做完这件事后唐笠才让大伙修整了一天,解散前好告诉大家修整一天之后开始统一换装。

早就在战斗中就完成了鸟枪换炮的大家伙也不心急,分配了岗哨任务之后就轮换着去休息了。

唐笠带头站第一班岗,虽然他也已经累得站着都要睡着了,但为了做表率也只能如此。

休息了一天之后,唐笠召集大伙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整编。

大家也都没有意外,经过这次大胜,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只比官军还厉害的军队了。

唐笠首先给这只队伍正式起了个名号叫“盘古军”,来历是众人所在的这座山脉的名字。至于之前大家自发叫起来的“唐家军”被他坚决的给否了。

这段时间唐笠经过多方印证,基本确定了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梦外那个世界里的太行山西麓,而太行山在这个世界的此时被称作盘古山。

唐笠倒是隐隐有印象自己梦外那个世界里的太行山有一个古时候的别称就叫盘古山,还有五行山、王母山或女娲山等好几个别称。

要问他为啥对这么冷门的知识有了解?实在是太行山在我党我军历史中的地位太重要了,有无数的文化作品都和太行山有关系。

要是起其他的名字大家伙可能还会争论一番,但“盘古”这俩字对于任何一个秦人都说不出半点不妥。

队伍叫盘古军,众人所处的这个已经初步有了点雏形的老窝就被起名叫做了盘古寨。

这次战斗唐笠一共带出去四十九人,加上他自己正好五十人整。

几天下来阵亡了六人,五个受伤的伤势都不重,有了那俩抓来的医匠之后估计很快就能痊愈归队。

算上留守的郑春来和张震,唐笠手下正好有四十五个兵,就连文人陈道清都被他也算进了战斗人员中。

唐笠将其中的四十人人分成了四队,每队十人。

第一队的队率是唐笠手下的第一悍将郑大,这货的大名就叫郑大;副队率是另一个村子的村民叫胡有喜,身手不错,稳重的性格正好能和郑大互补。

第二队的队率是大春,大名就叫郑大春;副队率是一个叫齐国勇的,也是当初从铜川县城大牢里救出来的,猎户出身,箭法不错。

第三队的队率是所有人中箭法最好的齐大毛,和齐国勇是一个村子的;副队率是原郑家村的郑松,就是最早跟着唐笠一起越狱的麻杆。

第四队,也是唐笠特意组建的斥候队,队率是老桩,大名叫郑重田;副队率是一个叫白二的猎户,性格沉默寡言,箭法也很好。唐笠听了他这个一点儿也不正式的名字之后,就和他商量后给他改了个白复秦的大名。

唐笠解释说“二”就是“复”,“复秦”还有恢复秦人天下的意思。白二听后对这个名字很满意,要跪下感谢被唐笠一把拉住了。

唐笠对他说:“男儿汉大丈夫,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不值得一个男人下跪!”

一句话说的白二眼泪都下来了。

郑大见唐笠给白二改了名,也觉得自己的名字有点儿戏,又不好意思主动去找唐笠给自己改名。一个人憋了半天,从刚刚会写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字里凑了个“秦”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郑大秦。

虽然听起来略显古怪,但在一群名字都很土的战友中倒也不显得突兀,自也没人笑话他。

除了这四个十人队之外,唐笠把大名叫郑勇的小剪子、张震和另外两个年纪最小的带在身边做了亲兵,再加上一个负责文案的陈道清,五个人还管着两个抓上山的医匠。

这四十几个人就是唐笠在这个世界的老班底了,对于现在他们来说可以说是生死相依的关系。

缴获的战利品足够多,每个人都分到了皮甲一副,长短刀各一把,长枪一杆,军用制式弓一张,在这年头可谓是装备非常精良了。要知道官军中的秦人伪军都没这么齐全的装备。

让唐笠可惜的是,所有人中能骑马的倒是不算太少,可骑术最好的居然是陈道清,其他人也就是能骑着不掉下来的水平。即便是骑术最好的陈道清也就是能骑马跑一跑的水兵,离冲锋陷阵还差的十万八千里。

没办法,这些北方秦人虽然与胡人混居了两百年,对马匹并不陌生,但也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得到。要知道马匹可是金贵物,等闲人家不吃不喝也养不起一匹,更别说是经过训练的战马了。

这些半耕半猎的山民吃饱后身体素质虽然都很好,步战厮杀好练,射箭也有基础,可这骑马就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有大长进的了。

可这些很能吃的战马弃之不用也实在可惜,没办法唐笠只能让每个人都增加了一项骑马的训练科目。暂时不求能策马冲杀,至少要练到骑马步兵的水平。

幸运的是,在后来对俘虏的整编中唐笠发现了两个会骑马的秦人伪军,这才避免了众人两眼一抹黑的胡乱瞎练。

唐笠他们这次抓了四十几个俘虏,数量基本和自身持平,其中还有四个胡兵。

唐笠自然不会白养着他们,直接杀了也浪费,否则当初就不会费劲的俘虏他们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