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没死也能醒(1 / 2)

花了一夜时间才勉强把郑家村百十口人埋好,单独安葬是不可能了,只能统一都埋在一个大坑里。实在是没有趁手的工具,能挖出这个勉强能埋住人的坑就不错了。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本就穷得叮当响的郑家村一点儿值钱的东西都没被剩下。

而这年头金属器物的价值那是比粮食还要宝贝的财富,当兵的自然不会给众人留下哪怕一丁点儿。

要不是那两杆有个铁头的长枪,久未下过雨的硬土地上根本连这个坑也抠不出来。

而且逃亡一天一夜,总共只分食了四个饼子的二十个男人也基本没有了力气。要不是埋葬亲人的信念撑着,手脚发软的他们有工具大概也挖不动土。

埋好了亲人的十九个汉子在土包前嚎了一阵子,彻底没力气后全都瘫坐在地上看着唐笠。

从在牢里起,越狱逃跑是唐笠起的头,之后的每一个关键时候也都是唐笠打头阵,就连那两个看门的士卒却全都是唐笠杀死的。所以此时的众人下意识的就都想要听唐笠怎么安排以后的事情。

唐笠也累得够呛,之前他无数次的想要从这个梦中醒来,不为别的,就为了去吃一碗那个和平世界的牢饭。

“郑大,你之前不是说过你是猎户吗?这山上能打到野物不?”唐笠一开口就是奔着吃的去的。

没办法,不填饱肚子啥事儿也做不了。

郑大和其他人一样,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听了唐笠的问话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唐笠又问:“还有谁会打猎?”

有超过一半的人抬了抬手,其中居然还有年纪最大的老桩。

唐笠也不废话,直接把两个已经不成样子的铁枪头扔给他们,把自己的那把破匕首单独扔给了郑大。不用他再说什么,众人都知道是啥意思,也都知道自己干干什么。

要说郑家村也算是个好地方,虽然身处山区边缘没多少好种的地,但有山有水的,能打猎能抓鱼。这对眼下的这二十个快饿死的家伙无疑是最好的环境。

真要是平原地带,纵使有良田千亩,没到收获的时候也是白搭。

后来唐笠也奇怪的问过众人中年级最大的老桩,为啥他们不在发现乱兵时躲进山里?而且那么大的大山里居然连一股山贼都没有?

老桩的回答让唐笠有点意外。

他说当时没想到那伙乱兵会那么没人性,以前也有来打草谷的官兵,都是只抢钱财和粮食的,村民只要不反抗就不会杀人。没想到那伙乱兵一进村子二话不说就开始杀人,村民这才意识到对方根本就是奔着屠村来的。

至于为什么不躲进山里?那是因为胡人朝廷严禁秦人进山,被发现了直接杀全家甚至屠村。

具体原因他说不清楚,只说曾听年龄更大的老辈提起过,很久以前有秦人百姓活不下去了聚众造反,都是把老窝设在山里的。后来胡人朝廷剿灭了所有造反的之后就下了令,不准任何秦人百姓进山,打猎砍柴都不行。为此还屠灭了不少靠近大山的村子,慢慢的就再也没有秦人百姓敢进山了。

当然,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毕竟常年吃不饱的百姓要活下去什么事情都会做。但大家伙也只敢偷偷摸摸的进山去打点野物砍点柴,大规模进山是不可能的,要是被报到了官府那里,很快就会有大股官军杀来把全村人当做乱匪杀光。

唐笠听了老桩的解释之后久久无语,心也在不断的往下沉。

这是个什么世界啊?怎么还有胡兵?看来自己的地狱开局还远没有过去。

这些半耕半猎的山民手艺倒是真好,虽然稍大点儿的猎物抓不到,兔子、山鼠之类的小东西在彻底饿得动弹不了之前还是抓了几只的。数量更多的还是从山溪里抓的鱼,就是个头都很小。

二十个人这点儿东西自然是不够吃的,众人从残破的村子里找到了大概是唯一还算完好的一个陶罐子,装上水煮了猎物勉强填了填肚子。

第二天的收获好了一点,大概是众人的状态要比前一天稍好一些,但要填饱二十个男人肚子仍然远远不够。

一大原因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老百姓靠种地是吃不饱的,更别说郑家村这里能种的地还少的可怜。胡人朝廷又有严令不准百姓进山,常年被村民偷偷打猎的大山外围区域里野兽的数量实在有限的紧。

唐笠知道一直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就让众人在原地等待,自己准备潜回前几天刚逃出的县城去探探情况。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目的,自己这群活下去都费劲的孤魂野鬼,在剩下的日子里唯一的念想就是为惨死的家人报仇了。而仇人应该是在前几天刚刚逃出来的那座县城里。

胆气最壮的郑大自告奋勇的要跟着一起去,却被唐笠坚定的拒绝了。

他告诉众人自己一个人干什么都方便一些,还说自己要是超过两天没回来,大家伙就赶紧跑远点不用再等自己了。

唐笠这么决定自然有他的考虑。

自己知道是在梦中,万一运气不好被抓了,只要丢了性命就能重新再来,犯不着带着其他人一起犯险。就算重新开局后,死掉的人大概率也都还活着。

另外就是他还有一个私心,自己现在付出的越多,死不了的话这些人对自己就会越佩服。

情况也没出乎唐笠的预料,自己的这个做法让本就隐隐以他为首的众人心里更加坚定了跟着他的念头。这都不用人说,唐笠从每个人的眼神中就能很容易的看得出来。

走之前的那顿饭,所有人都默契的把大部分吃的给了唐笠,唐笠也没矫情,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