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芳官解痴藕官痴141(2 / 2)

晴雯则在一旁忙碌着,她整理着餐具,摆放着餐桌。她的动作熟练而有序,仿佛每一道菜肴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她喜欢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因为它让她感到自己对家庭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麝月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是一个温柔而善良的女孩,总是默默地为家人付出。她喜欢看到家人们和睦相处的场景,因为她知道这是幸福的源泉。

渐渐地,晚餐的时间到了。在一个宁静的时刻,一个年轻的小丫头子捧着一个精美的盒子走进了房间,然后站在原地。晴雯和麝月好奇地揭开了盒子的盖子,发现里面还是那四样熟悉的小菜。晴雯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准备一些清淡的菜肴呢?这稀饭和咸菜要吃到什么时候?”她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摆放菜肴。

接着,她又看向盒子里的另一碗火腿鲜笋汤,立刻端起来放在宝玉面前。宝玉拿起汤匙喝了一口,满意地说:“好喝的汤!”众人都笑了起来,调侃道:“菩萨!你多久没见到荤腥了?就这么馋嘴!”他们一边说笑,一边轻轻地吹着汤匙上的热气。

这时,芳官正好站在旁边,大家便把汤匙递给她,对她说:“你也学着伺候一下,别总是傻玩傻睡。小心点,别吹出唾沫星子。”

芳官按照他们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吹了几下,觉得很满意。她的干娘也端着饭碗在门外等着,见状忙跑进来笑着说:“她不太懂事,小心别把碗打碎了,等我吹完再说。”说完,她就伸手去接汤匙。

晴雯立刻大声喊道:“快出去!等她把碗打碎了,也轮不到你吹。你怎么有空跑到这里来?”她又骂起小丫头们:“你们真是瞎了眼!她不懂事,你们也应该提醒她。”小丫头们都抱怨道:“我们赶她出去,她也不听,现在害得我们受气。何必呢!你以为她会听你的?我们去过的地方,有一半是你到不了的,而另一半是你根本不能去的。更何况她还跑到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还动手动脚的。”她们一边说,一边把干娘推出门外。

台阶下的几个等待空盒子的婆子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嫂子也没照照镜子就进去了?”这句话让那个婆子又羞又气,只得强忍着不发作。

芳官轻轻地吹了几下,宝玉笑着问:“你尝尝,味道如何?”芳官以为宝玉是在开玩笑,只是微笑着看着袭人等人。袭人建议道:“你就尝一口,没关系的。”晴雯也笑着说:“你看我尝。”说完,她就喝了一口。

芳官见状,也尝了一口,说:“好了。”然后递给宝玉。宝玉喝了半碗粥,吃了几片笋,又喝了半碗粥,就不想再吃了。众人便收拾东西离开。小丫头端来沐盆,宝玉洗漱完毕后,袭人等人去吃饭。

宝玉给芳官使了个眼色。芳官本来就聪明伶俐,又学了几年戏,什么事情不知道?于是她装作肚子疼,不想吃饭。袭人说:“既然不想吃,就在屋里陪我们吧。把粥留下,等你饿了再吃。”说完,她就离开了。

宝玉将刚才见到藕官如何用谎言保护他,以及藕官让他问芳官的事情,都详细地告诉了芳官。他又问道:“他祭奠的到底是谁?”芳官听了,眼圈儿一红,又叹了口气,说:“这件事情说起来,藕官儿也是胡闹。”

宝玉忙问是怎么回事。芳官解释道:“他祭奠的就是已经去世的药官儿。”宝玉说:“他们两个也算是朋友,这样做也是应该的。”

芳官摇头说:“哪里是什么朋友呢?那都是糊涂的想法。他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平时他们扮作一对夫妻,每天唱戏的时候都装得很亲热。久而久之,两个人就真的糊涂了,好像真的成了一对似的。后来他们竟然互相疼爱,彼此关心。药官儿去世后,藕官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仍然念念不忘,所以每到节日都会烧纸祭奠他。后来蕊官加入进来,我们也发现他对蕊官也是这样。我们就问他:‘为什么有了新的就把旧的忘了?’他说:‘不是忘了。就像男人死了女人一样,也有再娶的,只是不把死去的丢过不提就是有情分了。’你说他是不是很傻?”

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他拉着芳官嘱咐道:“既然这样说,我有一句话要嘱咐你,你必须告诉他。以后断不可再烧纸了,每逢节日,只需备一炉香,一心虔诚地祈祷,就能感应到神灵的存在。我那案上也只设着一个炉子,每当我有心事时,不论日期,我都会时常焚香,随便准备一些新水和新茶,供奉一盏灯,有时还会摆上鲜花、鲜果,甚至荤腥素菜都可以。关键在于内心的敬虔,而不是虚名。所以,你要快些告诉他,以后不要再烧纸了!”芳官听了宝玉的话,便答应着。

过了一会儿,他们吃过粥后,有人回来报告说:“老太太回来了。”众人都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宝玉心中涌起一股激动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终于有机会向贾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他急忙站起身来,走向贾母的房间。芳官紧随其后,她心中也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当宝玉和芳官来到贾母的房间时,贾母正坐在椅子上休息。她看到宝玉和芳官进来,微笑着示意他们坐下。

“祖母,我有一件事情想告诉您。”宝玉有些紧张地说道。

“什么事情?”贾母温和地问道。

“是关于烧纸的事情。”宝玉继续说道,“我听了芳官的话后,深感其中的道理。我觉得我们应该不再烧纸了,而是用一种更虔诚的方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

贾母微微一愣,然后沉思了一会儿。她知道宝玉是一个聪明而敏感的孩子,他的话语一定有其深意。

“宝玉啊,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贾母终于开口说道,“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虔诚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烧纸只是一种外在的仪式,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宝玉听到贾母的回答,心中一阵喜悦。他知道自己的建议得到了祖母的认可和支持。

“祖母说得对。”宝玉微笑着说道,“我会告诉芳官和其他家人,让他们也明白这一点。”

贾母点了点头,满意地看着宝玉。她知道这个孩子有着一颗善良而纯真的心,他的建议一定会给家族带来积极的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