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香菱梦中遇诗魂119(2 / 2)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倒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连房也不进,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感到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人听到此言,都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看着他笑。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一定是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才睡下。没过一顿饭的时间,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息: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听了,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吗?”宝玉不答。只见香菱兴兴头头地,又往黛玉那边来了。

探春微笑道:“咱们一同前往,看他是否有意思。”说着,众人纷纷向潇湘馆而来。只见黛玉正与他讨论着一首诗。众人好奇地询问黛玉的诗作如何。黛玉回答道:“他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但还差了一些。这首诗过于牵强附会,还需重新创作。”众人欲一睹诗作,只见上面写着: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睛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微笑道:“此句已非吟月之辞。月字添一‘色’,犹如月色之美。──也罢,诗乃胡言乱语之物。待数日后再论。”

香菱自觉此诗绝妙,闻此言后,兴致大减,不愿放手,欲再深思。见姐妹们笑谈,便独自走到阶下竹前,专心致志,耳不旁听,目不斜视。片刻间,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暇无事吧。”香菱愣怔地回答:“‘闲’字乃是十五删的,韵律有误。”众人闻言,不禁哄然大笑。宝钗道:“真乃诗魔也!皆因颦儿引他至此!”黛玉笑道:“圣人云:‘诲人不倦’。他来问我,我岂有不言之理?”

李纨笑语盈盈:“咱们便将他引领至四姑娘的闺房,让他一睹画卷之美,以唤醒他的心灵。”言罢,众人欣然跟随,穿越藕香榭,抵达暖香坞。惜春正因困倦而躺在床上,午睡未醒。画卷悬挂在壁间,被纱幕所遮掩。众人轻轻唤醒了惜春,揭开纱幕,只见画上仅有三成完整。画中描绘着几位美人,于是指着香菱道:“凡是擅长诗词的都被画在这里,你快学习吧。”说罢,大家玩笑了一番,各自散去。

香菱满心中正是想诗,她对诗歌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当夜幕降临,迫不及待地点燃一盏明亮的灯,静静地坐在桌前,思绪万千。

这个晚上,香菱对灯出了一回神,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渴望和追求。她闭上眼睛,试图将自己的思绪集中在诗歌的世界里。她的脑海中涌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梦境之中。

在梦中,香菱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她身处在一个花园里,四周鲜花盛开,芬芳扑鼻。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每一朵花都在向她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她轻轻地触摸着花瓣,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柔软和温暖。

香菱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片湖泊旁。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她坐在湖边,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她的心灵被湖水的宁静所感染,她开始思考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梦中,香菱还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诗人,他自称名叫诗魂。他身着白衣,手持一把古老的琴。他弹奏着美妙的旋律,吟诵着一篇篇美妙是诗篇,让香菱陶醉其中。他们一起漫步在诗歌的世界中,分享着彼此的创作灵感和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飞快,当香菱醒来时,已经是五更时分了。她环顾四周,看到窗外的月光洒在花丛中,映照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于是,她决定以“月下花影”为题,展开自己的创作。

香菱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下她的诗句。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月光下的花影,形容它们如梦如幻的美丽。她写道:“月下花影舞婆娑,如诗如画入眼波。花香袭人醉心魄,夜色静谧抚人魂。”

接着,香菱又将目光转向窗外的花丛,她看到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她继续写道:“花瓣轻舞飘香雾,月光洒落花间路。花影摇曳似仙子,夜风拂过心弦曲。”

香菱写完这首诗后,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喜悦。她将诗稿递给黛玉和探春,期待她们的评价和指导。黛玉接过诗稿,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她赞叹道:“香菱妹妹的诗才真是不凡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诗句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月下花影之中,看来你是撞到了诗魂了。”

探春也加入了评价的行列,她说:“香菱妹妹的诗句流畅而优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你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美的追求。你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月下花影的赞美,更展现了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香菱听到黛玉和探春的夸奖,心中的喜悦更加溢于言表。她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指导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