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和尚(1 / 2)

山中不知年月,洞中不知晨昏。

顾安读书时常闻鸡鸣而起,日暮而息。每日读书耕地,虽忙碌些,但好歹日子充实。到了这里,却忽得清闲下来,除了在床畔陪着秋月便再无事可做了。

秋月是那少女的名字,不知真假,顾安也无心真假。

来时坎坷,他自知仅凭一己之力出不去这里。每日央求秋月无果,便请她从外面给自己带了许多书。虽不能出去,但读书练字每日不缀。

四书五经自不必说,多是继承前主记忆而来。书法虽大都是肌肉记忆,好歹前主留下的鉴赏能力还在,自己努力也有个方向,最大的问题却还是文章。

他虽有前世记忆,见识要远比前主广博。但也正是因为有前世记忆,反而很难以这时的思维来写作。照猫画虎固然不难,但难的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出乎顾安预料的是,这秋月居然也有几分文采。虽不见得虽不见得有何见地,却也能经常指出顾安文章不妥之处。

顾安虽不喜欢她,但好歹二人有了肌肤之亲,平白少了许多隔阂。一来二去,倒让他的文章与日俱进。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这一日,原本静谧的地宫之中,忽得喧嚣起来。

不知从何处冒出许多未曾见过的面孔,在宫内张灯结彩,嬉戏打闹。好一片欢乐景象。

“今日这是怎么了?怎地如此热闹?”放下笔墨,顾安回头望向平日里与他形影不离的秋月道。

秋月淡然一笑,袅袅落在顾安身旁道:“相公这日子倒是过得糊涂,明日便是重阳节。”

“啊。”顾安一怔,随即叹道,“也不知秋闱我中是没中,若是中了,想来……”

想来县令必有奖赏,又可领朝廷俸禄。倒也娶得那未过门的妻子了。

只是这话说出来也无用,秋月虽不见得记恨,但也绝不会放自己离去。只是凭空哀叹罢了。

想到这里,收拾好心情。只觉在这洞中,便是新春也无甚意义。便提笔练字,再不多想。

那秋月如何猜不出他的心思,却也不劝解。只是道:“以相公见识,中举不难。等到文章大成,再中进士也不过迟早之事。”

顾安默然,前世五千年的智慧集于一身。虽大都只是纸上谈兵,但科举之事本就是纸上谈兵。放到如今自然惊艳,只是文章草草,想来难进考官法眼。

翌日,顾安正自熟睡之中,只听得窗外一阵鞭炮齐鸣。

随即便是人群之中一片欢呼。

顾安悠悠醒来,不见秋月。坐起身来在床榻之上望向窗外。只见外面人群耸动,到处张灯结彩。舞狮敲锣,好不热闹。

待顾安洗漱穿戴,坐在窗边。不知何时,细雨却已来到身前。

顾安对她了解不多,只是她常跟在秋月身边,倒也不算陌生。见到来到,顾安随口道:“你们这里倒是和人间过重阳的方式大不相同。”

细雨却非秋月,她虽也是人形。但谈吐之间却从不以人自居:“是啊,我们妖物无祖可祭,便只能祭神。虽是庄重之事,却与人间少了三分悲秋。”

“无论人妖,皆有父母。何谈无祖可祭?”

“我初有灵智之时,已在山中三百余年。父母早已化为一杯黄土,又到哪里去寻?”细雨淡淡道,面色平静。既无感怀,也无悲切,“况且,我们蝎之一族。母食父,子食母,母又食子。兄弟姊妹争相竞食,又哪有半分感情可言?”

顾安哑然,怔怔说不出半点话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