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真仙讲法,阁臣惊疑(1 / 2)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朱常润诵毕这《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缓缓地将目光投向下方盘坐的群道士,大声问道:“诸位,此经记住否?”

道士们一时鸦雀无声,没有反应。

朱常润又问道:“诸位记住了吗?”

王常保首先开口,道:“惠王殿下,方才您所讲的均为《道德经》《庄子》《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的内容,我等全真道士,自入门以来,就熟读于心,自然都是记住了,还请殿下传我等求仙之法。”

其余道士这才敢说话。

“王道长说的极是,我等早就记住了,请殿下传我等求仙之法。”

“惠王殿下,在这里的道士就没有不会背的,殿下您就讲点别的吧。”

“我五岁就会背了。”

……

朱常润听罢,缓缓地说:“老聃、庄周皆是成仙做祖之人,他们所作之书,即为求仙之法。”

玉虚子陈天兴回道:“《道德经》《庄子》确为我等道教经典,可其微言大义,贫道等人修行不足,悟性太差,不能查其中真意。不知惠王殿下可否如仙人葛洪、吕祖一般,传我等注解。“

朱常润叹了一口气,说:“哎。”

玉虚子说:“殿下何故叹气。”

朱常润说:“老聃、庄周所著,尔等视之,不足以成仙。那葛洪、吕祖所留之法,尔等定也烂熟于胸。尔等如此尚不能成仙,再听孤之法又有何意义。“

众道士听此,大呼:“上仙莫要嫌弃我等,发发慈悲吧,传我等大道吧。“

朱常润挥袖而起,飘然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前辈高人所书于尔等而言,不足以成仙,此乃常事,不足为奇。那尔等修道多年,可曾练出神通法术?”

众道士又大呼:

“我辈中人,确实未曾练出过神通法术。”

“倒是听说乡野之间有些隐士能下油锅、捉恶鬼。”

“这你也信,都是些野狐禅拿假油锅、加了磷粉的纸人骗人的,师兄我就揭了一个,被当场拿下,送于官府了。”

……

玉虚子陈天兴对朱常润说:“其他人等,贫道不敢妄言,但贫道六岁上武当山修道,今年七十有七,确未见武当山同道有人修出神通法术。兴许我等仙缘未至,悟性不够,不能从前辈书中悟出吧”

朱常润摇首道:“非尔等仙缘未至,悟性不够,乃是此世为末法之世,仙凡断绝。不说孤为仙界散仙转世,就是孤未入轮回,仙躯下凡,亦不能不假外物,使用神通法术,至多不过能凭借元神,神游仙界,合于大道罢了。”

玉虚子陈天兴再问:“敢问吾等凡人,未有元神,如何能合大道。”

朱常润哈哈大笑,声如雷霆:“合于大道?尔欲合于大道?我劝尔莫动此心思。

大道无情,诸法无我。大道于尔等而言,不可名状不可思议。

是为尔等未有元神,大道现尔面前,亦耳不得听,眼不得见。纵有幸能见者,亦不能承,或死或疯或为外道天魔所趁,生不如死。孤虽为散仙转世,却终究是太乙散数,未证太乙真仙,修为不及前辈高人,若合道过深,亦不可免此等下场。”

众道士听此一言,或状若疯魔,或泪如雨下:

“如此说来,我辈成仙无望了?”

“修道多年,原来皆虚度光阴,不如归去。”

……

朱常润又继续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用。上道难寻,小用易得。”

在场众道士立马安静了下来。

玉虚子陈天兴问:“此话何意?”

朱常润:“小用即小道。”

王常保:“小道可否成仙?”

朱常润:“不可,但大道者,若大树干材;小道者,若大树枝叶。寻得小道,即可顺枝叶而窥大道一丝。日久弥新,终能得大道一角。能得此一角,则有望见大道而不死不疯。”

群道听罢,齐齐呼道:“望上仙传我小道之法。”

朱常润说:“小道之法,有总纲三部,三部之下,小纲如天上繁星,纵讲上百年,亦只是零星半点。今日孤乏了,明日还要回京,若尔等有心,可到京师寻孤。”

言罢,他身形一晃,犹如游龙出海,跳下房顶,进了屋去,自顾自地闭目养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