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正德皇帝朱厚照(二)49(2 / 2)

可王总兵所不知道的是,朱厚照的部署此时才刚刚完成,他秘密部署的最后一支军队——张永、魏彬、张忠所率领的军队也正式集结完毕,如约到来。部队集结后,朱厚照即刻自阳和出发,向应州挺进,到达应州后,部队未做片刻休息,即刻投入战斗,成功将被包围的王勋救出,三路大军就此会合。

三路大军会合后,明军实力达到顶峰,兵力也达到了5万左右,最后的决战终于到来。

第二天,决战正式开始,明军首先玩命地冲锋,鞑靼军队殊死抵抗,双方近十万兵力你来我往、来回冲杀,朱厚照确实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在战场上,他亲自督战,来回奔走,为战士们加油鼓劲,在皇帝的鼓舞下,明军士气大振,个个以一敌百,反复冲杀,始终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战斗打到下午,鞑靼军队终于抵挡不住,小王子只能绝望地撤兵,应州之战就此结束,明史称“应州大捷”。

但是!!!重点来了!

明史记载,这次战斗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要知道,交战双方近10万人,都是真刀真枪、短兵相接,并且殊死拼杀了一整天,虽然具体伤亡多少人,我们已无从得知,但记载上双方死亡还不足百人,这是严重违背常理的。

另外,根据《明史鞑靼列传》记载,对此次战役造成的结果做出了表述:“……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久经沙场、能征善战、兵强马壮的鞑靼小王子,竟然因为在一次战役中损失了五十二人,就久久不敢深入进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他具体损失了多少人我们也已无法具体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此次战役中必定损失惨重,才导致曾经不可一世的他“……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这也间接佐证了史料关于阵亡人数记载的严重失实。

那么为什么历史会这么记载呢?对此后人的猜测是:史官篡改历史!刻意对正德皇帝抹黑!

在大臣们看来,做皇帝就得有做皇帝的样,即便你什么事都不干,那也得规规矩矩地在朝中按时上下班、按时接见大臣,这才是做皇帝该有的样子,可朱厚照先生生来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墨守成规的规矩,他需要的是新鲜与刺激,这就必然会导致大臣与皇帝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朱厚照此次奔逃出关,更是触碰到了大臣们的底线,平时贪玩顽劣一点也就算了,作为皇帝,竟然不与大臣们商量,就偷偷跑出去打仗,成何体统!这让大臣们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欺骗感,也对他们那并不脆弱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是私愤。

再加上此时距离“土木堡之变”的发生还不足百年,正统年间的那幕悲剧还历历在目,皇帝这样冒冒失失地去和敌人打仗,万一有个闪失,再发生一次正德版的“土木堡之变”,太后怎么办?国家怎么办?这是公愤。

虽然朱厚照在此次战役当中凭着他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获得了大胜,使鞑靼小王子“……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但正是基于这样的私愤和公愤,使得当时的史官们在补录这部分史料时,刻意歪曲事实,将此次战役描绘成是一次一个顽劣成性、不理国事的皇帝所主导的一次军事恶作剧,战果平平,还劳民伤财,朱厚照昏庸无能、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可惜,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他们所记录的战争阵亡人数与战争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剧烈矛盾早就将他们出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