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心学圣人王守仁(二)47(1 / 2)

【在经历过两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之后的王守仁,并没有灰心,王守仁终于在自己28岁的时候,成功的考中了进士,成功的进入到了自己的仕途。进入仕途之后的王守仁,开始担任刑部主事,开始负责查查案件,看看卷宗,或者没事就出去出出差,旅旅游。

难道说王守仁的官途至此就开始一帆风顺了吗?没有!相反这是他官场起伏的开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甚至在前往贵州龙场的时候,还遭到了刘瑾派来的人的追杀!伪造跳水自尽才躲过一劫。

死里逃生的王守仁偷偷摸摸的一路到了南京,找到了自己的老爹王华,之后就问他爹,这可怎么办啊,这刘瑾要对他下了杀心了。老爹看了看自己这个从小就不让自己省心,从小就喜欢搞事的儿子,就跟他说那你还能怎么办啊,你就该干啥干啥吧,继续老老实实的赶往上班去呗。

当时龙场可以说一个满目疮痍的地方,什么毒虫蛇蝎,什么食人野兽,真的是非常的吓人,非常的恶劣啊。这个时候王守仁也是非常的难过,自己被派到了这么个鸟都不敢拉屎,不敢路过的地方,自己还能不能活到出头的那一天啊,所以绝境之中王守仁说出了一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这个时候的王守仁已经开始觉得自己算是圣人了。

王守仁到了龙场之后,看着这蛮荒之地,听着人民说着自己听不懂的方言,偶尔会遇见几个能听懂的,还不能跟人家接触,因为能听懂的大多都是躲避官府追杀的逃犯。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王守仁找到了一个山洞,躲了进去。

没日没夜的反思自己,怎么会混成了这样,自己明明追求的是圣人之道,圣人怎么应该会被如此对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一天终于,王守仁顿悟了,始知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向之求理事物者误也。

得到了顿悟的王守仁仿佛得到了救赎一般,开始建立了龙冈书院,开始对当地的苗族进行教化,王守仁的做法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喜爱,并且在此段时间内王守仁还写出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为,“龙场悟道”。

因为王守仁所做之事可以说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很快的,王守仁这个人就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很多的大人物开始纷纷都与他交往,甚至还会请王守仁前往桂阳文明书院进讲学,很快的,王守仁就开始声名远扬了。

后来的王守仁总算是博得云开见月明,刘瑾终于倒台了,王守仁又被重新重用,先是到了吉安府庐陵任知县,后来又几经调任。在这期间王守仁仍是没有停止自己的传道解惑的圣人职责,并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因为后来王守仁的官职几乎都是闲职,所以搞讲学搞文学见解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我们的圣人王守仁,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了。

随着王守仁的阅历越来越高,学问方面也是越发的精湛,开始越来越有一个圣人该有的样子。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授课,不断地加强自身,人到中年的王守仁开始越发的顺利,开始升迁了,受兵部尚书王琼的推荐下,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视各地。

这个时候王守仁就开始不是什么闲职了,这个时候剿匪是王守仁的主要工作,王守仁开始招募民兵,并自己训练,开始对百姓推行十家牌法,同时查出的内奸,就将其安排发展成为双面间谍,上演了一幕幕的无间道,在我们王大圣人的迷之操作下,最后终于用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彻底的平定了南赣毒瘤,困扰了南赣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匪患之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