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孟母教子42(2 / 2)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这件事对于孟子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也是他能够认真学习的原因,所以说,孟母的教育在孟子的成长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亚圣孟子:是啊!多亏了母亲的教导,不然的话我定然做不到如今这样,无论是所学知识还是思考出来的道理,都不可能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孟母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而且孟母教子的故事源远流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

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孟母:老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罢了,那里当得起如此赞誉!】

【亚圣孟子:孩儿见过母亲!】

【孟母:好!好!好啊!我儿出息了啊!老身听了这么久,你做的很好!现在老身纵然是死了也能瞑目了!也有颜面去见你的父亲和孟氏的列祖列宗了!】

【亚圣孟子:母亲莫要如此,孩儿还要在母亲膝下尽孝呢!】

【孟母:哈哈!好好好!】

【孟母您老人家真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后人对您也是赞誉颇多!

比如:汉·刘向《孟母颂》:“孟子之母,教化别分。处子择义,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明·邹贤《谒亚圣庙》诗:“新庙岩岩碧汉边,一龛香火散轻烟。七篇仁义扶名教,万古斯文得正传。心在辟邪兼翼正,气惟善养更知言。抠衣此日趋庭拜,重叹三迁母氏贤。”

等等......

而且后人也并没有忘记孟母的伟大!近年来,不少传统文化专家与社会各界人士在持续推进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即孟子诞辰日)定为中华母亲节。】

返回